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世博中心的800多位人大代表都在关心啥?听了这六场会,你能get到他们的点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上观政情 2019-01-30 06:24
摘要:昨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

昨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围绕“提高超大型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释放科创活力,加快科创中心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攻坚战”、“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六大议题,代表们争相建言。

 

精细化管理

细节决定认同感

 

文/胡雨松 朱珉迕

 

在昨天举行的“提高超大型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题审议中,与会代表肯定了过去一年里上海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城市管理目前仍然存在问题,在涉及百姓生活领域仍然存在“痛点”“堵点”和“难点”,城市管理离精细化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作为一个法律行业工作者,金永红代表将视角放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法治问题上,他以不久前网友热议的五星级酒店“卫生门”事件为例,“相关执法部门是不是已经用好了现有的法律制度?”金永红认为,“执法者不能‘只求无过,不求有功’。”

 

不少代表将目光投向精细化管理的最末端,管理者在工作中的细节处理,有时候很难让百姓感到满意。李向农代表举例称,交警测酒驾时是否会严格使用一次性吹气设备,地铁安检设备的传送带是否干净,这些细节都会决定老百姓对管理者的认同感;厉明代表提出,目前城市执法者大多实行统一服装标识,但执法者的辅助人员却穿得五花八门,这不利于城市管理者队伍的形象树立,“至少执法者应明确身份,能够第一眼就让人辨识。”

 

老旧小区停车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居民正常生活,周瑜代表建议可以开放支马路,划分时段供居民停车;姚海嵩代表认为管理者应当尽快确认小区间街坊道路的责任主体,以解决车乱停、停车难的问题;金缨代表也建议合理利用街坊道路等非市政道路作为停车场使用。

 

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前必须做好充分调研,尽早进行科学规划。施政代表提出疑问,延长轨交运营时间是否合理?“如果说地铁的延时运营只负责了很少部分的乘客,付出的代价是因为检修不充分,可能会引起早高峰安全隐患,这个账合算不合算?”她建议有关部门调研客流,确定更合适的夜间运送方案。

 

营商环境

为“僵尸企业”成立破产法庭

 

文/吴頔

 

“能不能为‘僵尸企业’成立一个破产法庭?”昨天举行“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题审议中,针对已破产但未能退出的“僵尸企业”,诸正伟代表建议,要让他们有一个申诉的地方。

 

出乎在场代表的意料,同为市人大代表的市高院院长刘晓云当即作出了回应:上海破产法庭将于2月1日正式成立。他还建议,要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更要在服务等软环境上有突破。”张润斌认为,要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把该放的权力放给市场主体,以包容的心态接纳更多商业模式,以鼓励的眼光看待,以审慎的态度扶持,继续把提升服务作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要让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有更好的生根发芽的土壤。”萧飞代表也表示。

 

姚键代表建议,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理清政府干预市场的合法合理界限。同时完善相关立法,构建平等统一规范的营商体制,建立清晰透明高效的监管规则。同时还可以引入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和管理标准,对标国际规则,敢于先行先试。陈容代表也指出,上海需要进一步优化相关制度设计,既要考虑与时俱进,也要兼顾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建议选择代表性区域先行先试,再研究全面推行。

 

“部分新政策落地需要提速,以增强企业获得感。”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陈继刚代表提出,“一网通办”服务的体验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希望相关部门通过手机APP、短信推送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提醒服务,此外,政务服务信息共享业务的协同程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科创建设

森林既要大树,也要小草

 

文/ 王闲乐

 

在昨天举行的“释放科创活力,加快科创中心建设”专题审议中,代表们表示,上海去年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4%,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要将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还需要解决如何更好地引进和留住人才、更高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等问题。

 

人才问题是代表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市人大代表许丽萍说,这两年很多上海企业都抱怨“招不到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的生活成本太高,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人才公寓数量偏少,不能满足需求。黄有方代表认为,除了住房、补贴等经济因素,上海还应该考虑将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等软条件,也作为吸引人才的要素。于翔代表则指出,我们不能只考虑引进,在培养本地的人才上也要下功夫。还有多位代表表示,除了金字塔尖的领军人才,还应重视构成金字塔的普通科研人员,以及运营和管理人才队伍,“森林里要有大树,也要有小树小草”。

 

“我们去年做了一个调研,即使是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只有25%左右,发达国家能达到50%以上。”刘明华代表呼吁重视科研成果转移和转化工作。张杰代表提出,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市级的资金平台,为科研机构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吴剑英代表也呼吁,建立市级信息平台,为科创成果和资金、市场精准对接提供便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尤登飞代表指出,现在上海的国企创新动力不足。在目前的考评机制下,国有企业负责人需要承担的创新风险太大,所以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投入、又有风险的科研项目缺乏热情。

 

生态文明

污染防治是一块硬骨头

 

文/王海燕

 

“2018年上海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很高,天更蓝、水更清了。 ” 在昨天举行的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攻坚战”专题会场上,史一兵代表说,上海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室外大气挺好,可是室内空气的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市人大代表李飞康说, 室外空气的治理效果很明显,可是我们忽视了对室内一些场所的空气治理。在上海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场所不同程度地存在空气污染情况。李飞康说,他曾在淮海路一家新开的大型百货商场实地调研,对该商场三到五楼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发现挥发性有机物每立方米要高达525微克,这个标准已经是严重污染的程度,建议尽快对公共场所、学校、幼儿园的空气治理,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希望社会方方面面予以关注。

 

污染防治是一块硬骨头,政府要有信心要攻克。李虹鸣代表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更为复杂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特别是在大力治理PM2.5的同时,臭氧浓度超标的问题日趋突显,而且挑战更大。他认为,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可能再抽丝剥茧,采用一个污染物、一个污染物、一个污染源一个污染源的传统治理方式,而是要积极转变思路,把污染问题导向与质量目标导向相结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不能单纯就环保谈环保。”史一兵说环保工作是整个城市之间的协同作战,应该站在城市管理者的角度跳出环保看环保。环保大脑作为城市大脑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数据可以与医疗卫生、社保、交通等数据深度融合,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城市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大数据融合。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思维、工具,推进管理工作的变革从救火式改为主动式、预防式,推动城市与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

打破区域考核局限

 

文/ 简工博

 

“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是国家战略,本质上要解决发展的问题,是一个以高质量为导向,一体化为路径,以改革开放为方法的发展战略。”在昨天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专题审议中,赵惠琴代表认为,要围绕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的连通,加强生态的环境共治,加强公共服务与引领。

 

吴坚代表认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需要立法协同。他建议目前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模式,第一步由三省一市在上海的牵头下进行立法探索,确立一个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区域性立法,这个立法基于协商由各省市政府之间达成协议,进一步纳入各省市的立法计划。他还建议:“为了促进一体化,我建议应该打破原来局限于区域的政绩考核,应该用长三角的眼光重新设置政绩考核指标,干部的任职要跨区域进行。”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教育什么关系?”俞涛代表建议,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的发展过程中,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大。他希望能在长三角建立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学校,利用上海的开放优势吸引一批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在蔡宁代表看来,长三角深度融合发展要以经济为抓手,以建设为基础,以人才为保障:“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建议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经济产业园区,通过建设规划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盈协同发展的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此外,还要继续完善省级断头路的打通工作,注重规划先行,梳理对接三省一市的现状。

 

“长三角一体化为上海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陈峰代表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价值之一在于优势互补,比如上海在地理空间上没有优势,但是在科研、市场等方面有长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应该形成合力。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与代表一起对此专题进行审议。

 

乡村振兴

提高“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文/茅冠隽 杜晨薇

 

如何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在昨天举行的“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审议会场上,不少代表认为,乡村振兴应该规划先行。

 

丁新华代表建议,编制村庄规划的过程中应统筹配置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村庄规划要注重把区域主导产业等相关的专项规划进行有机衔接,把村庄规划纳入乡镇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确保村庄规划能落地。瞿新昌代表建议,推进乡村振兴要“三划合一”,即把策划、规划、实施计划融合在一起,“规划编制可听取‘三家之言’:除了规划专家,也要多听听文化大家、百姓人家的意见和建议。”

 

农村产业发展也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市人大代表刘海燕建议,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流于形式,归根到底还是要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政府应该出台相关引导扶持政策,让更多人愿意扎根农村,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创业。“建议市相关部门出台更加清晰明朗的政策指导,让大家更明确地知道在农村发展产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让有意在广阔农村一试身手的人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可以大胆地去投资创业。”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如何进一步提高“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市人大代表、金山区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市里每年给郊区投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财政预算数字都在递增,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不小的城乡差距。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必须先要知道他们的实际需求是什么。”

 

张斌把农民从劳动力角度分成三类:一类是尚未具备劳动能力的人,也就是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教育。“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一个乡村的孩子考入大学,会改变整个家庭的知识结构。”第二类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他们需要的,是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第三类则是具备劳动能力的人,他们最需要的是就业。“可以看到,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就是农民最基本的需求,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