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唐石青委员:创建“上海实验室”,集中力量办大事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琼珂 2019-01-29 09:50
摘要:上海拥有大批高质量的科技创新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解决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


 
“习总书记对上海提出‘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主动为国分忧,‘上海制造’要做全球卓越,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标志,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体现上海担当、上海水平。”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今天上午举行全体会议,唐石青委员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发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总量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重镇,上海以此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正全力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制造业中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也是2019年中国经济的核心发力点,但不可否认,我们在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确实存在诸多短板和“卡脖子”瓶颈。


 
唐石青表示,上海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存在如下短板:第一,定位虽然清晰,但科技创新源动力不足,内涵有待提升;第二,亟待建立需求驱动的创新机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第三,科研力量分散,科技创新资源与创新需求目标匹配不充分。
 


“要挺起大国脊梁,先铸大国重器;要扭转‘卡脖子’局面,关键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打响‘上海制造’品牌,需要在‘卡脖子’的领域率先谋划、着力攻坚,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承担‘上海使命’!”


 
上海有能力率先突破。唐石青分析,事实上,上海拥有大批高质量的科技创新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解决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聚力攻克关键技术,突破“卡脖子”瓶颈,推动上海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全球卓越。


 
“我们建议,聚焦卡脖子技术,系统规划上海制造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唐石青说,结合上海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规模、增速和未来增长潜力,以需求为导向,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发挥制度优势、组织需求侧和供给侧各领域的专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工程应用逐个分析产业链条,厘清哪些地方被卡住了脖子,系统规划哪些核心技术瓶颈需要上海予以重点突破,在一些关键环节、前沿领域力争“颠覆超越”,在重要产业领域引领全球发展。


 
例如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研发要加大投入,研发后要加速转化,加速迭代,实现“换道超车”,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大脑”。


 
他还建议创建“上海实验室”,构建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推进上海制造业卓越发展。对接“卡脖子”技术上海发展关键领域,充分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借鉴973计划的组织模式和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的成功经验,创建相应的“上海实验室”。优化整合上海科技资源,以重大战略性前沿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采用矩阵式协同创新模式和机制,突破各个领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尤其是上海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密结合。


 
例如组建“汽车上海实验室”,以“汽车上海实验室”为载体,汇聚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国内外汽车创新资源,针对基于不同主体需求,对人、财和物等资源组织协调,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同时,上海还要加速制造业服务高端化进程,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把上海打造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大脑”。


 
唐石青说,以石油基能源和高端材料工业为例,目前高端高分子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卡脖子”现象严重,建议在上海组建“国家石油基清洁能源与高端材料制造创新中心”,作为“大脑”,加强石化行业资源与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高性能产品结构调控以及过程、系统和产业链的智能化等科技创新,突出集群化发展,将长三角区域(杭州湾)打造成为中国版的“墨西哥湾”。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