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流量研究所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年新增上千家“小店”,几十平方米的魅力何在?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翀 2019-01-27 17:31
摘要:“小店”既迎合了全新的消费习惯,又有利于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一段时间以来,上海的新零售“小店”越来越多:苏宁等老牌零售巨头在加速“苏宁小店”布局,本来生活等生鲜电商平台也加快线下布局速度,开出实体店“本来鲜”等小店,就连全家、7-11、罗森等传统便利店也选择与京东到家等互联网品牌合作,将原先的便利店升级为能够提供O2O服务的新型小店

 

“去年,苏宁在上海布局了600家‘苏宁小店’,今年将在已有基础上,再增加900家,向1500家冲刺。” 苏宁易购华东二区执行副总裁徐海澜坦言,在上海消费升级背景下,由技术加持的“小店”已经成为上海零售业的新产物。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上海新开或升级的智慧小店数量超过1000家。

 

 

记者走访了最近开业的小店,发现它们既有特点,又有共性。例如,在古羊路上的“本来鲜”中,本来生活主打的各种“回家吃饭”商品占了绝大多数,包括蔬菜瓜果、米面粮油等;而在中山公园商圈的苏宁小店,除了日用百货之外,还增加了生鲜、进口快消品等苏宁在线上的“爆款”产品。从共性看,这些小店面积都不大,不过几十平方米,但都提供手机下单、即时配送服务,大多在30分钟内就能将消费者线上购买的产品送上门。

 

 

“在去年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上海‘小店’业态就出现了抢人才、抢好市口、抢优质货源的局面。”徐海澜坦言,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既与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消费需求有关,也与全新的消费习惯有关。

 

他解释说,各种“小店”大多深入社区,虽然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但销售的产品大多经过大数据筛选,实现了“千店千面”:“小店看起来差不多,其实根据所在地区的消费习惯各有特色。比如,有的小店开在写字楼下,那么白领喜欢的早餐、午餐商品就会多一些;有的小店在社区里,那么社区居民偏爱的粮油产品选择更丰富。”徐海澜认为,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千人千面”不仅体现在线上,同样反映在线下,而面积不大但布局灵活的小店恰恰能满足人们“最后100米”的消费需求。他还透露,除了商务区、社区的小店,苏宁还发现高校、产业园区、医院、企事业单位内部对“小店”的需求也很强,这也成为苏宁小店今年新增近千家的机遇。

 

除了商品种类根据所在地域消费者偏爱设定外,“线上点单线下限时配送”也是小店为满足市场变化而形成的“标配”。例如,在全家、7-11、罗森等老牌便利店的升级过程中,借助第三方力量实现了O2O。

 

 

“年轻的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走进街边便利店直接购买,O2O成为他们‘囤货’的重要方式,所以传统便利店的升级欲望很强。”为便利店提供限时配送服务的京东到家相关负责人以最近的消费热点年货为例,分析了消费数据体现出的“小店”魅力:从消费群体看,70后、80后是线上囤货的主力军,消费金额占比接近八成,这一人群具备“不爱出门爱网购”的习惯;而随着90后逐渐成为职场主力,他们的消费数量和消费金额增长明显,而且尤其喜欢果蔬生鲜、零食饮料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证明了O2O市场的消费潜力;而从整体消费看,水果、牛奶、零食、大米、饮料是“囤货党”最喜欢的产品

 

“可能是现在的消费者不愿意提重货,而小店看得见的产品和送上门的服务恰恰能满足他们对品质和便捷的需求。”京东到家相关负责人指出,从消费数据看,选择及时配送服务的消费者大多对产品定价不敏感,更看重的是商品品质,“最典型的是水果等高频消费品,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正在减弱,更加看重口味和营养价值,注重品质和品牌。”

 

徐海澜也表示,从苏宁小店的运作看,选址非常重要,“消费者对生鲜产品的关注度、需求度近年来不断提升。所以对小店的线下配送要求很高。”他透露路,为了满足市场对“效率”的要求,苏宁在同步开小店的同时,还大量选址配备前置仓,以便在最快的时效内响应附近小店的货物调配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零售”深入行业,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意识到其核心是应用技术手段对“人、货、场”这零售三要素的升级,而小店作为深入一线的商业设施,可以成为不同零售品牌获取线下流量的核心入口。同时,小店销售的商品大多具有高频特征,从而为品牌增加销售额、积累口碑赢得机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