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拉卜楞民间舞、内蒙长调、康巴藏族民歌、马头琴……少数民族原生态艺术都在这里了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9-01-22 20:03
摘要:载歌载舞

拉卜楞民间舞、内蒙长调、康巴藏族民歌、马头琴演奏……1月22日,为期一周的《梦圆中华·唱响天籁》全国民族传统原生态文艺系列展演主题活动在大世界城市舞台落下帷幕。展演期间,12个省市的原生态歌舞先后亮相,高亢悠远的草原之声与独特的藏族歌舞,令上海观众如痴如醉。

作为一项关注中国民族传统文艺和非遗文化的活动,《梦圆中华·唱响天籁》多年来致力于选拔散落在民间的天籁之音,并通过多样化的展示不断将其发扬光大。此次展演,汇聚了此前四届选拔成果中的精华。

 

22日上午举行的收官演出——“多彩文化”春节晚会,集中呈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艺。舞台上,来自卓尼县的藏族歌手载歌载舞,只见他们身体随节奏左右转动,左手微微罩在左耳,伴随着看似简单的舞蹈动作,歌手们演唱了当地传统的“阿迦”“善巴”。流传于卓尼藏族地区的“善巴”(藏语,即歌唱宇宙的形成和物种的起源)和“阿迦”(藏语,即古老的民歌),是卓尼藏族在举行婚礼、祭祀、庆典活动时举行的一种演唱活动,更是经久不衰的民间艺术。其中,“善巴”的表现形式是演唱,“阿迦”类似于表演唱,在演唱的同时配以简单的舞蹈。歌手介绍,当天唱的歌词大意是“当你老了,你的影子是弯着腰的;当你老了,你的指甲是黄的;今天我唱着自己的牧歌,来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马头琴和呼麦上海观众都不陌生了,去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民乐团便登台演绎了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丝路草原》。这次的原生态民间艺术展演,自然少不了这两项内蒙古标志性的艺术样式。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乐器,因琴柄雕刻成马头而得名,是蒙古人最为喜爱的民族乐器。马头琴演奏家白图力古尔身穿蒙古袍,以一曲热烈奔放的《万马奔腾》回馈台下。琴弓与琴弦急促碰撞,又迅速分离,马的嘶鸣声、奔跑声汹涌而出,一幅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浮现在眼前。“马头琴的前身叫‘潮尔’,是用蟒皮做成的,后来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模样。我演奏马头琴40多年了,蒙古民族的灵魂就是马头琴。”白图力古尔说,“马头琴表现力强,除了蒙古长调外,还能演奏国内民族音乐或外国民曲。”每每拿起琴,他的脑海中会浮现出骑马飞驰的场景,琴音从指间奔腾而出时,他也跟着血脉喷张。他同时也是演唱呼麦的好手,这种纯粹利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唱出两个声部的演唱方式,似乎天生就隐藏在蒙古族的血统中。“呼麦唱的是大自然,是生活、劳动中发现的元素。”

紧随其后,内蒙古长调歌王朝鲁演唱了《黑骏马》,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龙头琴演奏家、国家级非遗藏族民歌、甘南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华尔贡演绎了经典曲目《阿克斑玛》,藏族民间说唱表演《卓尼吉祥赞歌》、拉卜楞民间舞蹈《飘动的拉卜楞》同样令人称道。每次演唱完,歌手们都道一声“扎西德勒”,向上海的朋友送上祝福,观众们则致以最热烈的掌声。“非天籁不能形容,少数民族歌手们一开嗓子,高亢嘹亮的曲调就自然流淌而出,这不是后天学来的,而是本能。”一位退休市民指着相机中的照片说,“舞台上的灯笼就是他们的音符。”

据悉,上海是该活动“一带一路”世界巡演的首站。“既是展演,更是比赛。”藏族青年歌唱家、组委会主任央坚格日介绍,活动约有160多位选手参赛,来自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不乏各地区的“歌王”,“今年秋季,我们将精选国内15个优秀节目,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演出,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曹立媛
图片来源:上海大世界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