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声入人心》把他送上“热搜”,他把自己送进社区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9-01-22 11:10
摘要:声入人心,声入社区

“余笛前一阵为组合出去‘打工’了,去赚取一点人气,让更多人了解流行美声、了解我们。”宝山区大场文体中心“力量之声”工作室里,不时传出歌声、笑声和琴声。21日下午举行的这场音乐沙龙,主角是去年7月“落户”大场的流行美声组合“力量之声”——近期,三人组合里的成员之一余笛因为美声选秀节目《声入人心》而走入了更多年轻人的视野。

 

上周末的“收官之战”,余笛演唱时,镜头扫到了台下观众席中一张上海观众熟悉的面孔——主持人陈辰。接下来的这个周末,“余笛太太是陈辰”连续上了两天微博热搜,除了惊叹“有才华的人总能走到一起”,更多人为余笛在《声入人心》中的表现点赞,直称“节目选手个个是宝藏男孩”。也难怪,组合成员自我介绍时,最年长的宋罡调侃余笛的这句话,让台下人都会心地笑了。

 

相比《声入人心》中的大多数选手,37岁的余笛已经不算年轻了。节目中,其他选手称他为“余笛老师”,现实中,余笛的确是老师,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不光余笛,“力量之声”其他两位成员也是老师,宋罡在上师大音乐学院执教,最年轻的王志达是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声乐教师。

 

“力量之声”成立于2013年末,是国内第一支流行美声组合。三个年轻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王志达说,他与宋罡是上音的同门师兄弟,余笛则是他“睡在上铺的兄弟”,三人都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毕业后的某一天,“一位上戏的老师跟我说,他还认识两个优秀的年轻人,和你专业一样。你们必须认识一下,可以一块儿做些什么”。王志达回忆起当时这一幕还有些莞尔,“我心想,居然还有这样的人?”余笛接话,“一见面才发现,就是这俩人——原来是这样的人”。这次不经意的“牵线”,让校园里原本就熟识的三个年轻人决定走到一起“做些什么”,“力量之声”应运而生。

 

这场与大场镇年轻人交流的音乐沙龙中,余笛和同伴从“什么是唱歌,什么是声乐”说起,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直到流行美声(popera)诞生,一路讲解轻松生动。“过去,美声就是用身体唱歌、用声音表达音乐。当电诞生之后,有了话筒、喇叭,流行美声就是用话筒把美声唱到你的心里。”“力量之声”三位成员一致认为,这是一种将经典与流行无缝连接的音乐形式,“我们三个都是学古典出身,现在又都在高校任教,面对的受众并非完全专业,需要做的是将发声方法融会贯通,让我们的学生可以应用到未来的教学工作之中,让普通人享受声乐的快乐”。成立“力量之声”组合也是希望将流行美声更多地介绍给大众,“美声、古典来自西方,我们要做的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其实,经典与今天并没有距离和分界线,只是需要我们一点时间和精力去触碰它,‘力量之声’愿意做这样的平台和媒介。”

 

去年7月,“力量之声”与戏剧导演徐俊、青年钢琴家宋思衡、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一起,成为第二批以工作室形式入驻宝山的艺术名家;在这之前,戏曲名家谷好好、史依弘、王珮瑜已经把工作室安在了宝山。“名家‘网红’与社区文化结合,让社区百姓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提升一档。”大场镇相关负责人说,大场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还有教育家陶行知这样的名人,“力量之声”入驻大场之后,共同梳理这片区域的文化资源,第一个成果——抒写陶行知精神的歌曲《爱满天下》在行知读书会上首发后,受到各界欢迎。最近,“力量之声”还在大场成立了以促进社区文化为主旨的“闻艺”社团,与社区文化的结合将更为紧密。

 

音乐沙龙尾声,台上台下以歌会友,互动热烈。“我们会一直在这儿为演唱会排练、做准备,欢迎大家随时来探班、交流。大家来的时候,我们的排练会更认真。”余笛和同伴发出的这个邀约,收获一片欢呼。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