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过个有滋有味的中国年,从一顿讲究的年夜饭开始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9-01-20 16:45
摘要:怎样传承年夜饭的民俗和情感意义,让中国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得到延续,并且不断加载新的内涵?

腊八一过,年味越来越足。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年三十那顿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寄托着大人小孩一年的期待。如今,物质丰盛、食物的花样越来越多,想在餐桌上寻回过去的年味,就得听听老饕客的讲究。这周六,在宝山举行的行知读书会上,作家、美食家沈嘉禄和杨忠明将原汁原味的海派年夜饭娓娓道来。年夜饭的席间,吃的是美食,品的是亲情,背后更深刻的是,一方水土的文化与民俗。

 

“海派年夜饭里肯定有江南的味道。”沈嘉禄说,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底色,上海人的年夜饭餐桌上,八宝饭、鲜肉汤圆、猪油汤圆等就都来自苏浙皖的贡献。那么上海本地人呢?春卷形似“金条”,寓意黄金万两;三鲜砂锅里,蛋饺、鱼丸、肉丸、爆鱼、大白菜、粉丝等煮成一大锅。这其中,蛋饺和粉丝不可缺,蛋饺象征元宝,粉丝象征银线。白斩鸡、酱鸭、蹄髈和一条象征“年年有余”的鱼,再加上一道清炒虾仁——“虾仁”上海话与“欢迎”同音,就是一桌完美的海派年夜饭。

《除夕的上海·1973》 金宇澄 绘《洗牌年代》插图

 

蔬菜中,塔苦菜有“脱离苦海”的意思。烤麸有“一烤很富”之意。“凭票买菜的年代,一张购货券里,金针菜、花生米、香菇等等做烤麸的材料都配齐了,对于民俗,人民政府为人民考虑的很周到。”沈嘉禄说,食物背后有故事,不论是在加工还是享受食物之时,如果能真切地感受到家情、社情与国情,从这三个角度去咀嚼年味,那么过年所长的这一岁就不是“虚长”,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生会有更丰富的认识。

 

除了年夜饭,过年时,花不能乱买,水果不能瞎准备,画也不能随意贴。说到过年时的花,杨忠明介绍,老上海人传统的年节花主要是腊梅和水仙。“水仙花还要打扮一下,就像女孩涂口红一样,贴上一点红色的纸,剪除不好的叶子。大年初一,水仙花开出来,就意味着来年家里一切都会顺利。水仙腊梅摆放好以后,家里还要大扫除,焕然一新、干干净净。大人小孩都要洗澡、剃头。大年夜那天还要祭祖,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春节备水果也有讲究,有些水果是吃的,但春节还必须要备一两样纯粹是看的水果——“看果”,比如佛手、香橼,再放几个柿饼。家里的挂画在过年时也一定要挂上有年味、吉祥寓意的。

 

“以前过年对一家人来说,是一个大项目。全家总动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杨忠明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己家过年的场景,十分热闹。如今,越来越多人感到年夜饭离小时候的记忆远了,在外面吃年夜饭成了很多人更好的选择。在沈嘉禄看来,这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有关,根本原因还是市民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过去,四代同堂的一大家子很普遍,现在,家庭小型化了,加上餐饮业发达,选择余地多,在家吃饭的必要性就下降了。

 

怎样传承年夜饭的民俗和情感意义,让中国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得到延续,并且不断加载新的内涵?沈嘉禄说,比起石库门,今天的城市人住的房子看似越来越大了,但未必等于活动空间越来越大。很多居民小区里,邻居之间没有往来,因为强调隐私,舍弃了很多社交机会,这也是城市生活的一种困惑。

 

能不能采取新的形式,让过年成为人与人交往变得更温馨的契机?能不能把社区作为新的大“家庭”,利用过年的气氛,联络感情、和睦相处、展望未来?“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越来越多了,读书会其实也是社区活动的一种形式。现代通讯的发达让扁平的生活变得立体起来,过年或许不必局限于小家庭,旧雨新知、拥有共同爱好的人都可以走到一起,把我们的年过得更有意思。”沈嘉禄说。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