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作品最多、形式最丰富”,时隔38年,上海市民再睹丰子恺画作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9-01-18 20:49
摘要:上海观众有眼福了。

坐落于闵行文化公园内的上海海派艺术馆18日正式开馆迎来大批人流。在开馆季诸多活动中,文心江南系列展之“海上丰采——丰子恺艺术特展”分量颇重。美术界人士认为,这一特展可能是继上博董其昌大展后,上海近期又一个具有流量潜质的展览。

 

2018年是丰子恺诞辰120周年,在香港、杭州、北京、桐乡四地五场纪念丰子恺诞辰120周年系列展后,上海的这场收官之展有何特别之处?

 

25米《文人珠玉》长卷首次完整展示

 

“作品最多、形式最丰富。”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用两个“最”总结看点。

 

展品多,是上海特展的最突出亮点。此次特展汇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的珍贵藏品及丰子恺家属的私人典藏,包括丰子恺书画作品200余件(套)和装帧设计书籍封面168幅,展示了丰子恺作为漫画家、散文家、翻译家、艺术评论家、书籍装帧家和音乐教育家的全方位艺术才能。

 

漫画是丰子恺一生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位“眼睛向下,作品向上”的艺术家,用中西融合的画法、及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底蕴,表达了充满爱心、童心、佛心的艺术境界。作品真切反映了百姓生活的甜酸苦辣和人心的善恶美丑,将传统“文人画”转化为大众能观赏的现代“人文画”。此次展出的漫画作品主要绘制于1946年至1949年。1946年,丰子恺从杭州返回上海,此后一直生活于上海。至今仍在的“日月楼”故居是丰子恺上海居住地,也是其致力创作工作之地和一家老小和睦生活之所。

 

丰子恺孙丰羽介绍,1946年至1949年期间创作的这批画作由丰子恺幼子丰新枚(丰羽父亲)保管,也是丰子恺生前最为看重的一批精品。“文革”时,丰子恺嘱幼子将画作装入一皮箱,北上避难,后在石家庄暂存。唐山大地震时,丰新枚首先想到的就是保护好皮箱里的画作。1981年,这批作品中的约40幅曾在上海展出,而此次大规模展览是时隔38年后,上海观众又一次有机会亲见丰子恺真迹。

 

在众多书画作品中,首次全部亮相的《文人珠玉》书法长卷尤为难得。《文人珠玉》全卷长达25米,创作历时约三载,收录了丰子恺所爱诗词204首,长卷开头有一小块挖补痕迹,背后有个小故事。原来,这部长卷是丰子恺是写给幼女丰一吟的。一日,友人拜访日月楼,对此长卷爱不释手,丰子恺题写了上款,慷慨相赠。这位友人从日月楼取出,带到旅馆,完全打开后才发现“一吟宝藏”的字样在卷尾,赶忙将此卷送回,后来重裱时就将题款挖去了。由于地方狭小,《文人珠玉》完成后,恐怕在“日月楼”里都未曾全部展开,此后公开展览也都是部分陈列。此次展览方为手卷专门定制了展览柜,让《文人珠玉》得以第一次完整展示。

 

丰子恺最重要的一个“家”

 

除了作品多,此次展览的呈现形式也力求多元。展览分为诗意之象、童趣之心、人文之道、丰子恺的朋友圈、“日月楼”实景等十个不同版块,以画作、展品、书籍、装置互动等多种实体展陈方式,探索跨界融合模式,全面立体地呈现出这位艺术大家德艺双馨的人生故事。比如,“丰子恺的朋友圈”就记录了丰子恺与巴金、鲁迅、李叔同、夏丐尊、叶圣陶、俞平伯、郑振铎、朱自清、柯灵、张乐平等18位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的交往,有书信往来、照片、画背后的故事。巴金与丰子恺的纸笔传情、丰子恺与鲁迅译书“撞车”不撞情……参观者可以打开“丰子恺的朋友圈”,体会其不善交际却谦虚善良、平和睿智的待人接物之道。

 

丰子恺故居“日月楼”也在展厅中“还原”,还原版“日月楼”里的写字台正是丰子恺用过的原物;在3D立体呈现的漫画场景中,参观者还可以拉动垂吊的小竹篓,阅览“丰言丰语”,感受丰子恺的人生感悟。“俞平伯对丰子恺有句评价,认为他的画应该去读,而不是看。这次特展力求展现丰先生可以阅读的作品与人生,这就是‘特展’的‘特’字所在。”郑辛遥提示参观者,丰子恺的作品能读还能听,人们有所不知的是,复旦校歌的谱曲者正是丰子恺。

 

“大家说我爷爷是六个‘家’,漫画家、散文家、翻译家……而最重要的家,是我奶奶的家,也就是他们与七个子女共同生活的家。”丰羽介绍,此次展览的众多展品,丰家不同后人都有贡献,且均为无偿提供。“让大众有机会看到这些作品是最重要的。比之印刷品,欣赏真迹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包括那份仪式感。”

 

丰羽正在筹备出版丰子恺与丰新枚的200多封往来家书集成的《子恺家书》,丰子恺外孙宋菲君(次女丰宛音长子)则难忘少年时在“日月楼”随外祖父学习的场景,“家中的学堂叫‘课儿’,英文名teaching the kids,氛围是极其愉快的,和今天小孩子的补习完全不不同”。

 

“丰家后人都是学霸,丰羽有两个博士学位,菲君是中科院的博导……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和睦、和谐的大家族。”纪念丰子恺诞辰120周年系列展主要策展人王一竹说,展览成功离不开丰家后人的支持。“在上海的展览开幕前,就在这个展厅交接展品。轮到哪一家,哪一家的后人就上前,整个过程安静而祥和。”王一竹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参观者可以读到丰子恺作品里的爱,感受丰家的教诲与家风,这可能也是丰子恺作品这么多年来一直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之一”。

 

链接:丰子恺与上海

 

作为中国近现代海派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丰子恺与上海有着深厚的缘分,这座城市是丰子恺工作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他创业、成名的福地。青年的丰子恺在杭州完成学业后便到上海工作,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的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任教;他的成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在上海发表,之后其作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他的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先后在上海出版;他在上海完成了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翻译工作;《护生画集》第一册和第六册也在上海完成。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先后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子恺与上海的缘分之深,是上海市文联、市美术家协会在筹备上海海派艺术馆开幕首展时将目光锁定他的原因。据悉,此次特展展期至2月20日。展览期间,市美协还将组织艺术名家开设“‘画’里‘画’外”现场导赏导览活动。丰子恺之后,文心江南系列展的第二位大家已确定为“三毛”之父张乐平。

 

题图来源:蒋迪雯 摄
本文摄影:蒋迪雯
部分图片由市文联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