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七彩云滇寄申情⑨ | 砚山县者腊乡:打好组合拳,合力攻坚奔小康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宏浩 2019-01-23 08:00
摘要:“我现在一年收入4万元,这里包吃包住,所以我日常花费也不多。在这工作3年了,我家里盖起了新房,也看到了许多本地百姓观念发生的变化。现在的田地里,能看到许多留守老人来打零工,附近也有学校等各种配套,还有来自上海和当地的各种政策扶持,无论是自己生活还是照顾老人和孩子都非常方便。”建档立卡户骆书佳说。

砚山县者腊乡的夜晚,抬起头,满天的星星。

 

在一片星辰下面,是连绵不绝的田地。山在左右两边,清澈的水流潺潺而下,约1500米的海拔配合以年平均16℃的气温、1050毫米的降水量,孕育了者腊乡逾9.9万亩耕地。

 

但即便是这样的沃土,没有合理的开发利用,依然存在着贫困。截至2017年末,全乡下辖7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85个村小组,其中贫困行政村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4户7240人。

 

于是,一套“组合拳”正在“实战”着,“左拳”是当地政府,“右拳”是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借力上海市帮扶资源,者腊乡在合力攻坚奔小康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一式:发展适宜当地的特色产业

 

2009年,中康来到了砚山县。中康,意为中国健康。企业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中国健康食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健康食品最重要的,就是高标准的种植养殖环境。在跑遍了全中国后,中康最终被砚山县纯天然、无污染、极其适宜的生态所打动,并最终选择在这里生根发芽。

 

中康的目标是种植高端农业,为此,他们引进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种子与高科技设备,只为保证作物的质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够适应者腊当地的气候条件,只有通过中康为期1年适应性测试的种子,才能够实现量产。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里,农业似乎就是把种子播撒进泥土里,或者在农田里放养一些家畜,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这同样也是当地人曾经的想法。夸溪村党委书记张其志记得,在过去,村民们种水稻“1年只能栽种1次,一亩田最多1000斤,1斤1元,也就能赚1000元,除去化肥、种子等开支,还没算自己的劳动力,就已经收支相抵了”。

 

但其实,农业的科技含量相当之高。一颗种子如何提高存活率?需要先在大棚里进行育苗,等育苗完成后再到田地里进行栽种,存活率可高达95%,还能缩短种植周期。如何实现安全生产?除了清晰的优劣样品大展板,公司还需要打造全程可追溯体系,刷一下工卡,作物从播种到餐桌,所有过程均一目了然。如何改善产品质量?公司不惜重金引入高新技术,借力上海市优质资源与当地政府的桥梁作用,与云南省农大、农科院形成产学研合作,并手把手培训当地村民。

 

本着“良心、良种、良肥、良药、良法、良品”,在上海市与当地政府的积极协作配合下,中康迅速壮大,被评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增收,在上海援滇干部与当地政府的探索下,“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被应用于者腊乡的发展,截至目前,中康蔬菜基地5600亩,年可带动1285户农户增收1900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最直观的,以前我们的集市连1头生猪肉都卖不掉,现在8头生猪肉都供不应求。老百姓富起来了,舍得花钱了,生活质量也改善了,餐桌上的咸菜变成了荤菜,实实在在的进步,我们都能切身体会到。”张其志说。

 

第二式:真正获得当地村民的信任

 

产业的发展对于当地的带动是巨大的,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赢得当地百姓的信任,尤其是对于农业产业而言。

 

中康公司董事长陈长江深知这个道理。企业建成之初,为了流转土地,他和张其志耗费了大量精力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我们必须要让老百姓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那些抽象的概念。说得再多,不如去做。”陈长江说。

 

 

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众中去。陈长江是潮汕人,于是,他就主动和村民们聊天,探讨料理的做法,村民们教他当地的方言,他则是教村民们潮汕话、普通话,一来一往,关系便变得亲近了起来。同时,中康也建起了员工宿舍和大食堂,切实改善当地百姓的生存环境,让他们能够吃上热饭、吃上肉食、洗上热水澡,鼓励老百姓向善发展。

 

张其志也在行动着。作为党员干部,他深知产业对于当地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召开群众大会,进一步详细解释发展前景和增收模式,并主动和其他党员干部一起拿出土地参与流转。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当第一笔收入切实拿到手上后,村民开始主动拿出自己的土地参与流转,还会自发地劝说周边的亲朋好友。

 

现在,在中康的5600亩土地上,一共有2451名建档立卡户在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村民们能够拿到2份收入:一份是流转土地的资金,另一份是打工务农的资金,勤快的一个月可以收入4000多元。即使是打零、锄锄地,一天8小时,也能有60元的收入。

 

“我现在一年收入4万元,这里包吃包住,所以我日常花费也不多。在这工作3年了,我家里盖起了新房,也看到了许多本地百姓观念发生的变化。现在的田地里,能看到许多留守老人来打零工,附近也有学校等各种配套,还有来自上海和当地的各种政策扶持,无论是自己生活还是照顾老人和孩子都非常方便。”建档立卡户骆书佳说。

 

第三式:充分利用上海的优质资源

 

在帮扶政策的支持下,骆书佳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专业也十分对口。然而,另一位建档立卡户中的高材生李海英的专业,就和农业全无关联。她毕业于文山学院,学的是文秘专业。

 

初来乍到,李海英做的是数据采集工作。但很快,她被农业的魅力吸引住了。“只要你愿意学,中康就会带你出去走,带你学,带你看”,她去过元谋,去过许许多多的展览会,并逐渐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育苗技术员。现在,她“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家里生活质量起码是以前的3倍”。

 

走出去对接优质资源一直是中康在做的,而上海市则为中康提供了绝佳的机遇。2018年,中康获得了1000万元上海援滇项目资金支持,而通过沪滇两地扶贫协作平台,中康公司蔬菜基地已纳入上海供沪蔬菜外延(扶贫)基地,上海蔬菜集团、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帮助中康公司实现产销对接。现在,中康已经在江桥市场和西郊国际成功销售蔬菜550吨,实现销售收入260余万元,既帮助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又丰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

 

 

参与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又是上海市牵线搭桥的成果。在2018年展销会上,上海市民吃到了来自中康种植的新鲜蔬菜。一开始,一些市民朋友还对蔬菜的品质、安全与价格有所顾虑,但试吃之后第二天,中康的产品被销售一空,一天卖出1000份。

 

“上海的帮扶对我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的市场也给予了我们广阔的天地,我们能切切实实感受到来自上海的关心和热情。所以,我们要用最优质的产品回馈上海,让上海老百姓都吃上云南老百姓真心种出来的好产品。”陈长江说。

 

目前,中康正持续积极与上海市、砚山县当地政府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中康也在创新对于当地的带动方式,通过养殖牛场,从村民手中收购稻草用作饲料,再将天然化肥运用于农田,实现循环经济,进一步促进发展。

栏目主编:黄银龙 文字编辑:廖诗琪
图片来源 : 俞宏浩 摄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