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既不是暴君,也不是奴才,今天,我们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9-01-14 13:45
摘要:受到信任的儿童会越来越聪明,越担心孩子犯错,孩子就会越变越愚蠢。

童年=无忧无虑?也许你习惯了这样的作文套路,但其实,无忧无虑的童年往往是一种想象。“童年对一个人的人生非常重要,童年要成长,必须带有忧伤才能进步。”以“童年的发现与忧伤”为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彭正梅做客学习读书会,为读者从哲学层面解读童年的美好与忧伤。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是现代教育史上的经典之作。彭正梅认为,发现童年在整个人生阶段的价值和意义的,正是卢梭,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童年是人生不可分割的、具有内在价值的阶段。“以中国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方哲学也欢迎儿童,欢迎童年——中国人讲求‘多子多福’,但在卢梭之前的人类社会,基本把童年当作成人的准备阶段,而非单独看待童年的价值。卢梭的两册《爱弥儿》是人类社会第一次以如此大的篇幅讨论童年的价值,卢梭在其中提出了重要的观点:成人不要干预童年、占有童年。”

 

《爱弥儿》论述了自然教育、社会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种形式。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阶段相一致,既不要超前,也不要滞后。教育即自然教育培养的是人,不是培养奴才或暴君。卢梭认为,“人是本性为善的存在者,热爱正义和秩序……一切加诸人心之上的邪恶都不是出于人的本性”。卢梭的人性论给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引发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发现,即“儿童的发现”。

 

彭正梅从《爱弥儿》中提炼出10个主题,如“童年是独立的人生阶段”“经验可以带有自发性”“漫步有利于成长”等等,进行详细解读。“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位置;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对孩子们讲感性,对成年人讲理性,这才是自然的次序。”彭正梅说,儿童的老师是他们的双手双眼和双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就是小动物,要遵从生物界的规律,让他们跑起来,去感受这个世界,而不是用理性过早地规范他们。

 

对童年来说,感性的发展比理性更为重要,但在今天的社会竞争环境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深入人心,各种早教班层出不穷,童年负担着沉重的学习内容。“家长们或许会发现,要孩子学习的东西,到了某个阶段,他们自然就会了,而在那之前,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并非反对理性,但理性发展不宜过早。”彭正梅说,卢梭提倡自然主义的教育,儿童要拥有明媚的自然的生活,这一点对今天的教育来说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同时,卢梭认为,经验可以带动自发性,这也相当重要。今天的家长往往急于取代儿童的经验,帮助孩子完成他们尚且做不好的事情,这种“插手”破坏了孩子获取经验的过程。

 

“卢梭说,我培养的孩子既不是暴君,也不是奴才。他的意思就是,要培养独立自主使用自己大脑的个体,让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思考和决定。”彭正梅说,这一点在今天的社会越来越重要,在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里,任何父母都不可能把孩子栓在自己的身边。一旦父母代替孩子做了太多决定,会让孩子产生两种性格,一是“暴君”——命令他人,而是“奴才”——具有奴性,这两种性格都无法感到个体的幸福。对家长来说,信任孩子自己的感受,非常重要。不要害怕他们失败,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拥有。就像中国的思想家朱熹所说的,格物致知,日积月累就会产生自发性。“我们会发现,受到信任的儿童会越来越聪明,越担心孩子犯错,孩子就会越变越愚蠢。这也是卢梭所说的,你教育的孩子会看地图,而我教育的孩子,自己会画地图。这两者的差别非常大,但今天我们的孩子甚至不会看地图。”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