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权健案引发深思: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切断传销之链?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文聘 2019-01-07 16:54
摘要:传销为何屡禁不绝?在互联化环境下传销出现哪些新特点?当前如何预防传销?

1月1日,天津市公安机关对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和虚假广告罪立案侦查。截至1月7日,已对权健公司实际控制人束某某等18人依法刑事拘留。传销为何屡禁不绝?在互联化环境下传销出现哪些新特点?当前如何预防传销?这些问题值得探讨和深思。

 

传销背后是人际关系商业化

 

传销网络的形成是传销者利用原有的社会关系来开展商业行为形成的,是在社会网络中建立的商业网络,这种人际关系商业化网络形成了两类群体:“网头”和“掮客”。一些“网头”大多具有传销、保险营销等背景,唯利是图,专门从事资金运作、产品营销等活动,有些还主动寻求与犯罪分子合作,诱导其关系人群进行投资或消费。这些所谓“网头”依托广泛的人际关系,通过炮制新闻、歪理邪说等来维持传销群体的亢奋,从而带动传销群体,使他们始终处于盲从状态。而职业“掮客”即职业中间人,因为其人脉广泛,渠道多样,在传销中牵线搭桥,直接推动犯罪完成。

 

人际关系商业化的极端是在传销网络中形成“利益共同体”。在传销中,一些下线意识到其与上线之间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关系,为了获取回报,很多下线不愿意揭露传销违法犯罪行为,甚至一些下线在案发后仍存幻想,拒不配合侦查。因此,这种商业网络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在一个项目或产品传销行为被查处后,违法犯罪分子可以轻松地依靠这种商业网络转移进行另一个项目或产品的传销行为。

 

互联网应用使传销出现新特点

 

传销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互联网的出现则使传销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违法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所谓项目和产品的宣传,比如,利用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机制提高知名度,创造美誉度,并联合知名网站制作弹出窗口,或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发布链接。

 

而更重要的是,传销组织通过互联网平台形成传销式层级体系,违法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宣传和互动,并与“网头”合作,形成层级式传销式网络体系。从传销受害人的情况来看,几乎包括了社会各个行业和阶层人员,既有政府官员也有农民,既有企业白领也有退休人员、下岗人员,其接受教育的程度也是千差万别,可见通过网络化,这种层级式传销的影响范围和影响人群是极为广泛的。

 

网络化使得传销没有固定的场所,参与人员分布范围极广,除结算费用、交付货品、培训洗脑等以外,参与人员相互很少联系。由于这些人多在公共场所或网吧,没有固定IP地址,代理账户、会员账户也并非实名制,这给查找违法犯罪线索带来极大困难。

 

警惕传销打着创新幌子行事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包括社会创业、金融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等在内的广泛的社会创新,这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传销组织也闻风而动,打着所谓新经济或新业态的幌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一方面,违法犯罪分子成立各种公司甚至是“空壳公司”并拥有足够的雇员,并通过各种途径塑造公司形象,利用层级销售方式发展营销网络,完善违法犯罪条件和渠道,并以所谓公司的项目或产品等吸引投资或消费。

 

另一方面,一些犯罪分子善于利用社会创新中的新政策、新概念、新热点等,例如矿业火热时的矿业项目、文化产业火热时的影视制作项目、养老话题火热时的医养项目、健康话题火热时的保健品项目等,通过偷换概念、营造话语,虚构或虚假宣传投资项目或产品,通过“传销”式手段,诱导投资和消费,导致大量群众受害。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传销预防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传销并非针对单纯的某一类项目、产品,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关系元素,因此应当将传销预防纳入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进行。

 

1、建立社会互动“清新器”,营造良性社会关系。当前一些社会群体如老年群体的社会互动环境比较封闭,容易上当受骗。预防传销的关键在于构建良好的社会互动环境,依靠家庭、学校、朋辈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媒、互联网服务平台等多层社会互动“清新器”,加强虚假信息识别、披露,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编织风清气正的社会互动网络,消除人际关系商业化的负面影响,实现整体社会关系改善。

 

2、形成传销信息“防御墙”,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建立传销信息过滤机制,禁止为传销刊登广告、提供搜索服务。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网络社区应当建立传销风险监测机制,通过过滤收益回报、高利率、快速致富等关键词和关键信息,搜集传销相关信息,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拦截、删除,并及时进行总结和研判,尽快向有关部门汇报。同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的多样性和快捷性特征,借助媒介阵地的广度,加深群众对传销的认识。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宣讲、警示、展览,全面宣传涉及传销的法律法规和典型被害案例,使群众了解传销骗局本质,认识到传销对生活、对家庭、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营造全民警惕传销的良好氛围。

 

3、 建立网上网下“监控网”,完善行为监管机制。传销预防关键是人,应充分发挥家庭和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等基层力量的作用,及时发现传销苗头,及时防控。加强对传销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监控,加强对易陷入传销陷阱群体的保护。同时,对通过微博、微信、QQ等方式发布的传销相关信息及时搜集并进行风险评估,向社会发布传销违法犯罪信息。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邵竞 制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