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秦绍德:自行车与我的故事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秦绍德 2019-01-05 11:37
摘要:两小时后下楼,发现我的车竟不翼而飞,我的脑子顿时一片空白。朋友们见状,便帮我寻遍整个大院,还到一墙之隔的河边寻找,车就是不见影踪。隆冬季节,天寒心也冷。回到家中,一夜合不上眼,眼前总是晃动着心爱的自行车的影子。

我们那个年代,自行车是生活的必需品。上班,它是唯一合适的交通工具。单位离家近,自不必说靠它。不少人工作单位在城那一端,也骑着它穿过大半个城市去上班。只要在一个小时之内的,就不会弃它而去挤公交。一车在手,上下班保准不误点,刮风下雨也不怕。大家戏称,这是“自备汽车”。

 

家庭生活更是离不开自行车。买菜驮煤饼,它就是运输工具。送孩子上幼儿园,载老婆上火车站出差,也就靠它了。前有儿童座,后有载重架,这是自行车的标配。更有甚者,自有了液化气代替煤饼,一个四五十公斤的钢罐硬是要靠自行车来驮。头轻脚重,晃晃悠悠,男子汉的车技能否胜任,一看便知。

 

自行车那么必须,并非家家都有。早些年能购置一辆的,多半家境比较宽裕。没有这样的条件,若在政府部门供职的,碰巧也能用上公家的自行车。准备结婚成家的年轻人,辛辛苦苦积蓄,自行车一定在彩礼单上列前项。

新郎用自行车驮着新娘从大街小巷经过。  新华社(资料图)

 

二十五岁那年,我被调到市教育局工作。城市不大,下属学校却星罗棋布分散在各处,没个交通工具联系工作还真不方便。上班没几天,我幸运地被分配到一辆“公车”。别提我有多高兴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辆专用自行车。尽管后来我得知,这是局里年龄最大的“老坦克”,骑过它的不少老同志都升职了。可是我一点也不嫌弃它。尽管它浑身都响,就铃不响,但我把它拾掇得好好的,擦得锃亮,骑着它满城跑。仗着年轻身子骨壮,去最远的学校三四十里地当天来回。

 

终于我有条件、也有机会自己买车了。那时自行车是紧俏商品,凭票供应。我们局里数我最年轻,比我年长的都已买车,一次把购车票让给了我。有了钱和票还不管用,销售的自行车远在离城20里地的乡下供销社里,要我自己去取。真是好事多磨。我央求给局长开车的哥们,把新车取了回来。这是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啊:凤凰28寸,男车,上海生产的。黑色的烤漆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车的钢圈也锃亮锃亮。这正是我梦中想拥有的车啊!我擦了又擦,上足了油。骑上车小心翼翼的,遇见水洼坡地绕着走,停泊时上了两把锁。骑着它上街总感觉到接受了不少注目礼,心里美滋滋的。

“弄堂”口的二八式自行车。  祖忠人 摄

谁知好景不长,乐极生悲。几个月后的一个晚上,我应邀到一个老同学家聚餐。他家住在机关大院里,住户都是有一定层次的。我将车停在楼下(加锁),便兴致勃勃上楼去。两小时后下楼,发现我的车竟不翼而飞,我的脑子顿时一片空白。朋友们见状,便帮我寻遍整个大院,还到一墙之隔的河边寻找,车就是不见影踪。隆冬季节,天寒心也冷。回到家中,一夜合不上眼,眼前总是晃动着心爱的自行车的影子。我天真地以为,院内的人偷了车,第二天一定会骑着出门。反正睡不着,天未亮,我就赶到机关大院门口蹲候。零下二十多度,裹了件老羊皮袄,倒也可以对付。眼睁睁地看着上班、上学的人们一拨又一拨出门,日头高照,人都稀少了,哪里还有我的车的影子!我的心情懊丧极了,后悔不该吃那顿饭。朋友们安慰我说,天下哪有好事都让你占了,你有得(指我的女儿刚出生)必有失嘛!过了两星期,我才硬着头皮告诉在家乡做月子的老婆。

 

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家里有自行车已是极普通的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家有四辆自行车,我和爱人、儿子、女儿人手一辆。自从儿子女儿跟着我学会骑车后,早就看不上我的旧车,他们要有自己的车。平时上班、上学,各骑各的。到了星期天,一家人骑着车,浩浩荡荡到市中心看望老人。而我到兄弟院校讲课,无论多远,都骑车去。来去自由,不给人添麻烦。自行车一直是我的好伙伴。

 

可是,随着工作的变动,我逐渐离老伙伴远了。自九十年代中,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用汽车接我上下班,只有周末休息偶尔骑车出去。人,是一个趋利而懒惰的动物。坐汽车当然比骑自行车舒适而效率高,有了用汽车的条件,就把老伙伴丢了。离弃自行车的结果,也就失去了自行车带来的许多优点。例如运动。骑车本来就是一种运动,锻炼体力、反应、平衡,如果经常骑长路,促进健康的效果会更好。有了汽车,人少动,脂肪积累起来了,运动机能衰退,久而久之,心血管毛病也跟着来了。又如接触社会。自行车是平民的工具,骑着它可以穿街走巷,接触各色人等。久不骑车,有点脱离社会、脱离群众了。

“单车游上海”活动。  金定根摄(资料图)

想不到过了二十几年后,老伙伴自行车又回到了我的身边。不是因为退休生活的需求,而是因为健康的需求。半年前,我得了腰椎管狭窄症,行不远,站不久,医学上叫做间歇性跛行——老年人因退行性病变,常得此病。中西医都主张保守医疗,按摩、牵引、喝药、贴膏药……静待其好转。一向好运动的我实不甘心如此“保守”,终于找到一种促进痊愈的方法---骑自行车。

 

说来也奇怪,这种腰椎狭窄压迫神经血管,怕走怕站,却不妨碍骑车。于是,我又想到老伙伴——自行车了。家里早已没有自行车,进商店一看,没有几十年前的“凤凰”“永久”,都是锻炼用的山地车。见我满头白发,还要买新车,车行老板用心给我挑了一辆。铝合金的车架,很轻,轮子不大,却很结实。还有我过去从未用过的功能——可变速、可折叠。我一跨上车,多年前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车很轻快,骑上大道,微风拂面,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

 

老伙伴,我又回来了!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周红钢摄(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