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在广富林“上海之根”,大教授为中学生上了一堂行走中的海派文化历史课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9-01-03 11:04
摘要:在行走中阅读上海历史

“过去,我们的观念普遍认为新房子住得比较好。结果很可惜,徽州把老房子都拆掉,建了新房子。新房子是水泥房,但是看上去都比较粗糙。如今,我们把原来的旧房子翻新后,仿佛就和古人在一起,回到了500年、300年前,传统文化的味道立刻出来了。”在广富林文化遗址由徽派古建筑整体搬迁、改造而来的新型阅读空间朵云书院里,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天纲娓娓道来。

 

由上海学生阅读联盟“青衿书苑”读书会举办的”行走中的阅读——走进松江广富林,追溯上海文化之根”特别活动上,来自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上海市三新学校和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的60余名师生,跟着主讲人李天纲边走边读边思索,在行走中阅读上海历史。

 

为何徽派建筑形成了以石砖为主的设计风格?李天纲以拙政园、豫园、醉白池等建筑为例,向小读者们介绍了江南特有的徽派建筑风格特点。朵云书院的建材技术也是从徽州引进的,建筑使用了千年金丝楠木木材和传统制法的苏州御窑金砖。“金砖是一种最有品味的砖,比我们今天的砖‘高级’多了,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

 

李天纲介绍,徽派建筑以石箍为特征的“石箍门”设计,取“聚财”之意的天井结构,以及这类建筑中常见的门雕砖雕等特征,这些传统设计与上海市井及西方建筑风格相结合,演变成了著名的“石库门”建筑风格,成为海派文化的一部分。“石库门、天井,以及门头上的雕刻,都是传统江南、上海的文化,而江南、海派文化是一脉相传的,上海的文化是由松江文化一路延续下来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松江文化是上海文化之根。”李天纲说,除了从松江文化传承而来,江南的物产丰盛吸引了大量中原移民南下,也促使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海派文化这一结晶。“我们眼前看到的建筑都是我们的根,讲述我们是如何一路走过来的。在哲学学院,我们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或者你到底是谁?’这些是哲学问题,也是人的根本性问题。爱乡土、爱国是一种很重要的情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今天行政区划的上海大概是在1958年形成的,而上海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因为上海临海,临港新城、浦东机场都是填海填出来的。上海的土地可以生长,这是上海的优势,也是上海的特征。我们要学习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对江南的文化和历史感兴趣,了解从松江到上海的文化缘起。”李天纲勉励小读者知上海、爱上海、兴上海,热爱和珍惜城市,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成为建设家乡的栋梁之才。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