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上海当年放弃10多亿元收益也要做这件事,老百姓拍手叫好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璇 2019-01-01 07:36
摘要:2003年底,经国家验收通过,上海市正式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小编说:

 

40年很漫长,足以让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家庭和社会的栋梁;40年也很短暂,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仅仅是石火电光的一瞬间。

 

回首上海改革开放40年,留下了许多风潮涌动,也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市委党史研究室授权,上观新闻选取《上海改革开放史话》的精彩文章,和读者一起回顾上海那些年“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瞬间。

 


 

上海改革开放史话③ |上海当年放弃10多亿元收益也要做这件事,老百姓拍手叫好

 

由于各种原因,上海的绿化基础比较薄弱。1949年上海人均绿地面积仅有0.132平方米,勉强放进一双鞋。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人均绿地一直徘徊在0.45平方米左右,也就是一张报纸的大小。人均绿地和绿化覆盖率这两个指标,上海一直是在全国的后列。1992年第一次评选国家园林城市的时候,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是:人均绿化面积6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当时,上海距离这一标准相去甚远,人均绿化面积仅为1平方米多,绿化覆盖率为10%多。

 

1994年开始,随着上海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城市绿化建设驶入“快车道”,绿化建设多年被市政府列入实事项目,每年市区新建公共绿地200公顷以上,1999年达到512公顷,创造了历史之最。1999年底,上海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20.34%。

 

虹桥绿地。

 

放弃10多亿元效益建延中绿地

 

上海市寸土寸金,搞绿化的难度很大。过去是见缝插绿,上海便有了“邮票绿地”“豆腐干绿地”,到后来是“香肠绿地”。要建大型绿地,必须要拆迁房子,腾出地方。可以说,延中绿地是从占绿建屋走向拆屋建绿的大转折的标志。

 

一方面,延中绿地的前身是上海旧房危房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当时延中绿地拆出一亩空地,平均要动迁40户居民,一户要补贴20万元,算下来一平方米要1.2万元。一亩地800万元的拆迁成本,这在上世纪90年代相当高昂。另一方面,延中绿地所处区域为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如果这些土地用来批租,每平方米高达3600美元,延中绿地一期面积是34000平方米,这样算来,仅仅土地批租的效益就是10多亿元。而建设绿地,不仅没有收入,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上海坚持做这件事,因为明确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不能仅看眼前的经济利益,这是一项有益当代、造福子孙的事业, 同时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延中绿地。来源:百度百科

 

前些年,城市发展几乎是“摊煎饼式”的扩大,这种发展模式极易造成强烈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别是夏季,城市中心的热难以散去。延中绿地的拆屋建绿就是在“大煎饼”中挖出一个透气洞来,造一个天然的绿色空调机来缓解热岛效应。延中绿地跨原卢湾、黄浦、静安三区,占地总面积约28万方米,是上海市中心最大的“绿肺”。如今的延中绿地共分七个区域,也可以说是七个相对独立的园子。七个园子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并由空中步行桥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延中绿地的建设在当时达到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呈现了“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的新面貌,开了我国中心城区大型公园绿地全开放的先河,至今仍是国内同类项目的典范之作。

 

走出特大城市绿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在推进城市绿化建设进程中,上海依据生态学理论,走“环、楔、廊、园、林”全面推进,平面绿化和空间绿化相结合,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特大城市绿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环”,即环形绿化,由中心城环城绿化和郊区环线绿带组成。中心城环城绿化与外环线道路同步建设,全长98.42公里,宽500米,由100米宽林带和400米宽绿带组成。

 

“楔”,是指楔形绿地,是指在市中心外围向市中心建设若干块呈楔子状的绿地。通过这些绿地形成的空间将市郊清新自然的空气引入中心城,对缓解中心城热岛效应具有重要作用。上海规划中心城楔形绿地为8块,分别位于桃浦、吴中路、三岔港、东沟、张家浜、北蔡、三林塘等地区。

 

“廊”,是指防护绿廊,由道路绿化和河道绿化等部分组成,为沿着城市道路、河道、高压线、铁路线、轨道线以及重要市政管线等纵横布置的防护绿廊。

 

外环线环城绿带。

 

“园”,即公园绿地,由公园、街道绿地、居住区绿化和单位绿化等方面组成,分布于全市,是整个绿化系统中绿化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绿化形式。

 

“林”,即大型林地,指非城市化地区对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大片森林绿地,包括大型片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湿地保护区、水源涵养地等,具有城市“绿肺”功能。

 

 

人均绿地从“一张报”到“一间房”

 

居住区绿化离群众最近,群众受益更直接。上世纪90年代,居住区绿化投资标准作了多次调整。1994年正式颁文规定,以住宅建设面积每平方米12元用于居住区绿化建设,同时,市人大通过颁布的《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规定:“新建居住区内绿化面积不低于30%,其中公共绿地应不低于10%。”这些措施有力地确保了上海居住区绿地的建设,给市民提供了更多的绿地,美化了环境。

 

在推进绿化建设中,上海坚持“以人为本”,推行绿化500米服务半径。从1997年起,推动每个街道建设一块5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到1999年超额完成任务。此后,市政府推出每个街道建设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新举措,并实施中心城区大型公共绿地建设计划。

 

到2002年底,上海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包括公园)总量已达到666块,基本实现内环线内市民走出家门500米就能进入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市区人均公共绿地实现了从“一张报纸”(1991年,1.07平方米)到“一间房”的转变(2002年,7.76平方米)。2003年底,经国家验收通过,上海市正式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至2017年末,上海新建绿地面积1358.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830.8公顷。完成绿道224公里,立体绿化40.9万平方米。上海相继建成延安中路绿地、太平桥绿地、黄兴公园、大宁绿地、徐家汇公园、延虹绿地、世博林绿地、滨江森林公园、广中绿地、蝴蝶湾绿地、大连路绿地、卢湾南园滨江绿地、辰山植物园、宝山炮台湾湿地公园等一批大型开放式生态景观绿地。

 

全市6个郊野公园(一期)建成运行,城市公园总数达243座。至2017年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02平方米,湿地保有量46.46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6.2%。

 

(文内图片除注明外,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彭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