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秘诀藏在这些问题里 | 回味12月18日④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作言 2018-12-25 09:26
摘要:时代之问,孕育变革时机。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阐释理论创新与时代问题关系的核心要义,明确指出要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方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理论创新,源于对“时代之问”的科学把握,而理论的自信,也正来自于对“时代之问”的正视与回答。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当改革开放走过40个年头,更加与时俱进、追求理论创新,有一个“进”向何处、“新”在哪里的问题。新属于大智慧创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模仿和照抄。首先要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时代之问,孕育变革时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觉醒奋争的过程。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中迸发出巨大的改革智慧,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在回顾改革开放40年光辉历程中,100名改革先锋无一不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改革开放始终全心全意为了人民,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和出台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把握变革时机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真正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开放的关键,在于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凡事多问“获得感”,某种程度上也表达了中国改革的价值指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重新概括,新时代的改革就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

 

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让改革效果经得起人民的检验;改革的时机就必须立足于更高的起点,抵达更高的境界;改革的节奏要更加注重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效率”与“公平”、“改革”与“稳定”的辩证关系,要在回答时代之问中明确初心所在、目标所指、价值所趋。

 

时代之问,催生理论创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爆发了出来,使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

 

变革是历史常态。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创造性发展和运用新的原理代替个别旧的原理的过程,在新的实践和新的经验中验证、补充和发展,从而保证整个理论体系永葆活力。

 

40年实践运动波澜壮阔,40年思想理论之树常青。吸吮中国传统和全球时代营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必将激发、引发、焕发其他方面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