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戏曲舞台“文强武弱”?别忘了,成龙、洪金宝等都出身于戏班武生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18-12-24 21:43
摘要:“国艺开讲”带你走进“京武门”

无论是武侠小说的流行还是武侠题材影视剧的火爆,都足以证明武侠在大众流行文化占有重要一席。然而,戏曲舞台上却呈现出“文强武弱”的局面。 12月21日晚,一场名为“京武门”的浸入式讲演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奚中路带领大家走进了京剧武戏之门,与观众分享了京剧武生的发展,同时通过说、演、互动,全方位体验了“大武生”魅力的同时,也激起大家对于“武戏生态”的思索。

 

最早,武生戏由老生兼演

戏曲武戏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百戏”,后代逐渐有发展。戏曲发展至清中叶,出现了诸腔竞争的繁荣时期,武戏也由此产生了无限的生机。京剧正是形成于清朝,作为一门集大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京剧武生逐渐确立了自身的地位,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和流派。

 

“一开始没有京剧武生这个专属行当,武生戏是由老生兼演的,比如早期的杨月楼,作为老生演员演武戏,还兼演‘猴戏’。”奚中路说。从京剧武生创始人杨隆寿到他的学生茹莱卿、张淇林,从俞菊笙到杨小楼、尚和玉、程继先、叶春善、厉慧良、李春来,从李万春 、李少春到江南“活武松”盖叫天,奚中路如数家珍,将京剧武生中的北派与南派武生宗师一一介绍。

 

“杨小楼虽然出身京剧世家,却被前辈认定是象牙饭桶,中看不中用,但是他通过结交三十六友切磋技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家。这可不是随口说说的成功学,而是勤能补拙、因材施教的活例证。”

 

武生宗师们的传奇故事引人入胜,台下的观众都听得入了迷。厉慧良曾经指导过奚中路,奚中路对厉先生的故事叙述得更是绘声绘色,厉慧良在狱中偷偷坚持练功的情节听来堪比“美剧”。而盖叫天“断腿再接”的故事更是惊心动魄,让人想起关羽“刮骨疗毒”的传说。

 

大武生,不只是炫技

京剧有句表演口诀叫“小生紧,旦角松,老生弓,花脸撑,武生在当中”。奚中路也“科普”了一下怎么打好武生的基础,比如武生的开蒙戏第一出要学《探庄》,横平竖直打基础;第二出学《麒麟阁》,是老生劲;第三出学《状元印》,是花脸劲;第四出《武文华》就是纯武生劲。而武生这个行当下面还细分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箭衣武生、勾脸武生等,有些武生还兼演“猴戏”,也就是专门扮演孙悟空的戏。

 

讲座中,配合奚中路的讲解,上海京剧院的青年演员展示其中三个细分行当的表演:如长靠武生的《挑滑车》片段,让人感受到武将上阵杀敌的威风凛凛;短打武生和武丑过招的《三岔口》片段,呈现轻装上阵的矫健灵活以及摸黑打斗的惊心动魄;箭衣武生的戏则体现了兼具长靠、短打两种表演风格的特点,现场表演的《洗浮山》本身是难得一见的“冷门戏”,展示的片段表现的是武林高手深夜潜行,和锣鼓配合简直是“自带特效”。奚中路在现场即兴发挥的“赶飞机忘带护照”的一段小品,生动展现了京剧锣鼓与演员的表演相配合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且还能配合剧情营造气氛。

 

武戏带观众进入一个伸手可及的“江湖”

武戏是最容易带观众“入门”戏曲的演出类型。戏台上的武戏不只是武术和杂技,而是化武为“舞”塑造人物形象,对演员身体语言的要求更高。在现场观摩武戏,它能带观众进入一个伸手可及的“武林”、“战场”、“江湖”……,这是杂技和武术表演所不能替代的剧场艺术。

 

另一方面,武戏的衰微是戏曲表演传统的流失。有人觉得武戏离我们很远,但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华语电影界,武打片不仅风靡中国更是走向世界,著名的“元家班”中包括袁和平、成龙、洪金宝等人都来自戏班,曾在戏班中学习武丑、武生的行当。著名打星于荣光等也是京剧武生出身。

 

寻根溯源,戏班是武打电影的“根”。从电影回到戏曲舞台,近年来,各大戏曲院团颇为重视武戏的传承和武戏演员的培养。通过武戏基本功的集训、老艺术家“传帮带”、比赛、专场演出等形式,形成传承和培养体系,不仅培养了武戏的后继力量,也让社会各界更多关注这门高难度的艺术门类。

 

作为上海戏曲广播“九州百戏”项目旗下的公益品牌,《国艺开讲》将继续邀请各领域的艺术家走上讲台,以多媒体呈现加互动式参与的形态,普及传统艺术,诠释当代审美,邀请年轻听众走近传统,融入国艺。

图片编辑:项建英
图片由《国艺开讲》节目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