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临港15年15人 | 王超:明珠小学生源五湖四海,连市区孩子也转学过来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成东 2018-12-02 06:37
摘要:2015年时临港地区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很多适龄儿童都存在上学难的问题。于是,王超便担负着完善临港地区基础教育的使命来到这里。

编者按:2003年11月30日,上海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和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临港开发拉开了大幕。

 

作为上海面向未来的战略空间,15年来,临港地区始终坚持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产城融合“五位一体”全面发展,逐渐成长为一座产业高端、生态优良、宜居宜业的滨海未来城,初步建成了“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初步建成了“生态优良、宜居宜业、功能完整”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基本形态。

 

15年筚路蓝缕,15年整装再出发。那些与海为伴,与城相融的日子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我们选取了临港15年里的15个人物,来听听他们的临港记忆。

 


 

在临港这块近3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提起明珠小学校长王超,谁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是个带着些“传奇色彩”的人:3年前,王超带着9名老师,仅用45天,在一块闲置多年的土地上,为87个等着入学的娃娃们开出了新学堂。

 

2015年时,这里齐人高的野草刚被铲掉,四处是霉斑的校舍也才装修完毕,学校内仅有3个班 87人;2018年时,临港明珠小学成了远近闻名的金字招牌,扩招至30个班,学生人数1088人,创新实验室超过1000 平米。这中间发生了什么?王超告诉记者,临港从滩涂到港再到现在的城,有种特殊的气质,“它让来到这里的人产生一种想改变它的使命感,这是我们想办好学校的初心,而时间待长了又会产生一种期待感,期待它的常新。”

 


如何在45天开办出一所名校?

 

 

对于住在上海市中心的王超来说,记忆中的临港一直很远,只知道就是在海边,少年时的他一直都想来这里看看大海,闻闻海的味道。

 

王超至今都记得初到临港时的那一幕,因为偏远,“沿着S2高速一路开过来,既看不到车也看不到人。”

 

据介绍,2015年时临港地区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很多适龄儿童都存在上学难的问题。于是,王超便担负着完善临港地区基础教育的使命来到这里。

 

孩子们最爱的校长叔叔

 

“刚来到这里后,我便去看了校舍,因为闲置了八年,又靠近海边,里面野草丛生,阴暗处都是霉斑,看完便心里一沉。随后,我与首批次要上学的家长和学生见了面,从他们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期盼,这让我有种使命感。究竟如何才让学生们如期在干净亮堂的学校上课?”王超告诉记者,当时上级部门有备用的方案,可以让临港明珠小学首批学生到其它学校暂时安置上课,“我们不能再学校刚成立,就借用其它学校的校舍,新入学的小朋友也会留下深刻印象。”

 

“执拗”的王超并不愿意让学生们将就借用其它学校的校舍,于是他从校长变成了建筑工地的“包工头”,早上眼睛睁开就来到工地上督促施工,到了天黑才回家做教师招聘、课程设置等工作。做了周详计划的他,7月就带人去采购好桌椅等用具,早早的放在外面晾晒挥发气味。他还和供应商谈建筑材料质量问题,严格对甲醛等问题把关。

 

“除了地基不用动,上面的校舍大多都要推倒重建,野草也要全部清理掉,因为荒废已久,里面还有很多小动物。”王超告诉记者,一直到学校建成,校内还有一些小松鼠,孩子们将它们作为“原型”,设计成了学校的吉祥物“松鼠卡通”。

 

“跟工程队不吵架是不行的,肯定会有争执。”王超这么表述当时和建筑工程队沟通的日子,两个月内,他也几乎没回过家。

 

9月1日,来自16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的87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惊喜地发现,眼前这焕然一新的校舍就是他们未来的学校。

 


 

人工智能课本?3D打印、机器人、编程放到课堂?

 

走进明珠小学,记者便被映入眼帘的一条“溪流”所吸引,听完介绍才知晓,这条人工开凿的“溪流”是附近的海洋大学专门为明珠小学的学生们设计的循环水利用项目,让他们在身边日常中便可进行科普学习。

 

“我们与科大讯飞合作,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小朋友们可以与AI机器人面对面交流。并且,我们还将人工智能与课本结合起来,让课本内容通过AI软件变得更加有趣易懂。”王超告诉记者,本着“和智慧一起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学校设立了“少年创客计划”和“慧点剧场艺术统整课”两个重点课程,拥有音乐剧、管乐团、民乐团、戏剧社、美工养成、创意美工、创客工坊、3D打印、机器人、结构模型、足球等32个学生社团。

 

和青年教师促膝相谈(左五为王超)

 

记者在电脑房看到,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们竟掌握了编程语言,还自己动手完成了机器人的组装,令人啧啧称奇。王超介绍,临港明珠学校的“少年创客培养计划”课程主要是培育学生的工匠态度和创客精神,包括创客工坊、创新机器人、增强虚拟现实、3D打印、创意美术、环艺制作等创新实验室,布置动感地面、VR体验、互动触摸屏,配备前沿科技、信息技术、机械模具、数字媒体等设施设备,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

 

“我们临港人非常团结。”王超告诉记者,因为单位之间关系好,通过党建联建,学校经常组织孩子们走进大学艺术馆、实验室,行走西藏、探寻“高原红”,登上海事巡航船、走近大飞机制造、实习城管工作,和科学家探讨彩虹鱼深渊探索、生物导弹,来到文化产业区、体验智能家居和智能互联网物流,和大学生一起开展快乐英语交流活动和感恩节活动,文化节、科技节。

 


学校应担负起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

 

在明珠小学内,记者与王超走在一起,遇到三五成群的小学生,他们非但没有像传统印象中对校领导“避之不及”,反而都热情的上来打招呼,甜甜地叫上一声“校长好”。

 

起初,王超对这群孩子是“头疼”的。“临港明珠小学的生源有他的特殊性,第一批录取的87名学生来自16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包括家长也不一样,都是临港引进人才,在今年夏天我们又收录了56名转学生。因为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小朋友之间有区别,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也有差异。”王超告诉记者,面对这种情况,想办出大家都认同的学校,势必不能把明珠以前的办学思想搬过来,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生源情况进行调整,鼓励他们差异化个性化发展。

 

仰望天空,畅想未来

 

王超向记者举了一名转学生的例子,“他刚刚进学校时,学习跟不上,心理上也还没转变过来。因为无法保持静心,就连听课都做不到。于是,我们专门针对他的情况作了分析,发现他喜欢体育,足球和篮球都是他的特长,因此我们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慢慢的他平稳度过了适应期,现如今操场上都是他的闪亮舞台。”

 

“如果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中,经常强调家长应该怎样,要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那么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说起与家长沟通的问题,王超认为,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体,培养教育学生应该要靠学校,学校的教师更应该自己做好榜样,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小孩子性格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家庭影响,但在入学后如何教导他,我们应该承担主体责任,先教做人,然后学习知识,最后形成技能。”

 

“临港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质,来到了这里便都是临港人。虽然我们各自生活习惯不一样,但愿意互相包容,这一点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中也体现的很彻底。”王超说,在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中或多或少会有不一致的意见,但因为大家能互相包容,家长能够感受到老师们真诚和自我批评,老师能够感受到家长的尊重和谅解,相互间的沟通就能坦诚布公。

 

 

“临港的发展日新月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人越来越多了,学生入学报名人数暴增,我们现在不仅有外省市的转学生,就连市区的学生也愿意转学过来,社区居民车来车往的现象也热闹起来,一旦小孩子定下来,家庭就能安居乐业。”对于近些年临港的变化,王超这样感叹。

栏目主编:董齐兴 文字编辑:董齐兴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