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企示录 > 文章详情
三城地铁“通票”诞生 长三角智慧生活圈提速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申金 2018-12-01 12:00
摘要:这看似小小的一步,不仅通过支付宝的技术助力克服了三地闸机硬件的差异,更在某种程度上跨越了三个城市居民的心理距离,开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模式。以后,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将实现地铁刷码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区域 “地铁圈”。

12月1日,上海、杭州、宁波三市宣布,地铁“通票”正式上线,用一个APP就可以在三城地铁间刷码穿梭,不用再来回切换。

这看似小小的一步,不仅通过支付宝的技术助力克服了三地闸机硬件的差异,更在某种程度上跨越了三个城市居民的心理距离,开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模式。以后,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将实现地铁刷码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区域 “地铁圈”。

对于拥有最密集高铁网络的长三角,这意味着交通一体化已经从硬件层面上升到软件层面,从主动脉延续到毛细血管。这种微小但直指人心的变革,打破了城市边界,为成千上万的长三角人提供了一种城市间的“无感”体验。上海人、杭州人、南京人、合肥人,将会在这种一点一滴的“无感”体验当中,慢慢强化长三角人的概念。

某种意义上,谁赢得了这场“心理战”,谁就率先从经济一体化进化到了经济社会一体化,抓住了区域一体化的牛鼻子。

未来,人们甚至可以展望,医疗、教育等各个民生领域的共融共通。

 

两大城市群轮番上演交通大戏

 

一个是傲视群雄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一个是生气勃勃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今年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可谓轮番抢占C位,且不约而同地在交通领域拔足狂奔。它们都深谙交通是城市血脉的道理。

“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的这句话经常被用来证明交通对城市的重要性。在区域经济时代,可以理解为交通是城市群形成的力。想打破“行政区经济”,真正向“城市群经济”转变,交通是第一个要突破的瓶颈。只有交通这个血脉通畅了,才有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高效流动和配置。交通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前提。

从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时,一流湾区要有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就成为共识。打造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珠三角人的期盼。今年,这个一小时生活圈的进程明显加速。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开通,从广州南站出发,47分钟即可抵达香港。香港正式融入国家高铁网络。

 

 

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从香港开车到珠海、澳门只要45分钟。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迅速拉近了粤港澳三地的距离。一个月内,仅大桥的澳门口岸就有80万人次出入境。

另外一边,长三角一体化也在迈向新台阶,交通先行早已深入人心,并且一步步落地了。近几年,沪杭、申嘉湖、杭宁、杭徽、申苏浙皖等高速公路贯通,多数城市间实现了两小时生活圈。随着沪宁城际、沪杭高铁、宁杭、杭甬高铁的开通,长三角已经拥有全国最密集的高铁网络,“高铁都市圈”逐步形成。

依托着高铁圈,很多长三角人和珠三角人过上了双城生活。

今年,在条件逐步成熟之际,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在更高起点、更深层面推动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成为时代赋予长三角的新使命。

 

毛细血管打通需要智慧

 

不过,交通大动脉的疏通仅是其中重要一步,要真正实现一体化,打通区域内的毛细血管或许更考验智慧。

在这个问题上,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有诸多障碍需要克服。仅以推进了很多年的广佛同城为例,目前两个城市间的公共服务也尚未实现“同城效应”,甚至有的城市不同行政区之间公交系统都没有实现互通。城市群的“同城化”需要各个城市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从国家和区域的利益出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融共通。这对存在制度差异的粤港澳地区来说,突破起来并不容易。

对长三角来说,这同样也是一场博弈。

在杭州上班的王女士经常早上从上海出发,坐高铁到公司上班,下班时分再返回上海陪伴女儿。尽管高铁拉近了两个城市的距离,但回到城市内部的“毛细血管”,还存在一些不畅的地方,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公交系统和地铁系统,在不同城市间穿梭意味着要携带不同的交通卡或者打开不同的APP。

这些看起来很细节的问题,改变起来并不容易。仅以地铁APP的互联互通为例,各地地铁线路众多、建造时间长短不一,闸机供应商多,光闸机和读卡器设备厂家可能就有十几种,改造不仅需要有勇气,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

 

 

技术助力城市群一体化

 

同样拥有全国发达的交通网络,同样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群,长三角和珠三角在一体化过程中都选择了技术助力。2018年11月15日,全球最繁忙的香港地铁宣布接入支付宝,两年后,香港人可以刷码过地铁了。并且内地人去香港也有望扫码过闸。消息一出,不少广东人感叹,以后去香港不用带八达通了。尽管公交系统早就推出了粤港两地通用的“岭南通·八达通”联名卡,但用户发现联名卡成本较高,较少为之买单。而“码”上通行正好可以消除这样的壁垒。

在成为“码”上城市群方面,长三角的步伐走得更快。今年6月1日,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审议。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城市群框架,建成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这次会议并非一个务虚会议,而是实实在在制定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并签约了11个重点合作项目。这些合作项目里既有打通断头路这样的硬件生产项目,也有申宁杭合四城轨道交通扫码便捷通行这种软件升级项目,它主要依托蚂蚁金服的技术优势,实现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四城乘客轨道交通刷码便捷通行。

 

 

12月1日,上海、杭州、宁波三市率先实现地铁刷码通行。长三角成了全国第一个有地铁“通票”的城市群。

为什么地铁“通票”首先出现在长三角?长三角已经具备了智慧交通互联互通的硬件基础和心理基础长三角人口总数超过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6,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4。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据上海地铁数据显示,上海地铁扫码出行的乘客中,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乘客包揽前四,是地铁扫码出行的绝对主力。不仅是上海,在其所辐射的长三角地区,也正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公交出行领域,接入移动支付功能。此外,上海在长三角的带头作用也促使长三角各市更有条件达成统一的意向。

 “地铁互联互通是上海引领长三角共同发展的典型案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黄日涵认为,上海发挥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逐步将上海的智慧模式输出,与周边城市形成多角度互补,才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在加速模式下要达成的“小目标”。而未来的长三角智慧生活圈,不仅将奠定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标杆,更有可能成为世界其他人口大国,在建设城市群时所要学习的“样板房工程”。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廖诗琪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