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自从徐汇田林街道装了2000个传感器,群租户“闻风丧胆”,居民掉了银行卡却不着急
分享至:
 (1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8-11-26 06:30
摘要:借助“社区智脑”将居民区的闲置数据变有用、有用数据变精准、精准的数据变精细,基层治理才能真正实现“小事抓细、大事抓实”这一根本目标。

 

居民楼普遍房龄超过30年,但每隔500米就有一个星巴克,在徐汇区田林街道,老工人新村的“烟火气”与现代社会的时尚感交相辉映,也使这个地处上海徐家汇商圈与漕河泾开发区之间的大型居住区兼具了人口密度高、人群结构复杂、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

 

去年下半年,田林街道启动智慧社区建设,由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智慧社区联合指挥中心,今年初起围绕基层党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等社区工作最基础的“三公一建”,在10个小区展开智慧社区应用。基于居民需求布置传感器,围绕社区大小事再造工作流程,田林街道党工委借助“社区智脑”,有效管理起这个实有人口近10万人的大型居民区。

 


 

一张门禁卡解决管理难

 

田林十二村居民区

 

11月21日中午,上海秋雨“冻人”,家住田林十二村56号的居民张先生发现自己的银行卡遗失,急忙来到居委会内的智慧社区治理指挥室查看监控录像。

 

“银行卡有密码,实在找不到就打电话挂失,但还是想先到居委会来找找看。”张先生此前获悉有邻居丢失了一条贵重项链,最后通过小区大门和小区内的监控探头一路找回了失物,这回自己遇上同样的事,就第一时间想到先找居委会帮忙。“没想到效率很高,即使没找到但也安心,说明小区哪里都有人管。”

 

同大部分老式居民区一样,建成于1985年的田林十二村是售后公房小区,9万多平方米居住空间内有2078户约6000多人,居民区9个党支部共计有党员285人。田林十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国庆说,从居民人数到党员规模,十二村都像是一个“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不好管,大型居民区的治理也不容易。2015年,田林十二村的小区物业、业委会和居委会等居民区“三驾马车”负责人均开始由党员担任,大家遇事不再推脱找借口,很快推进了小区道路平整、路灯整治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更新,并于2016年4月实现了整个小区居民楼门禁卡的身份证实名登记。

 

田林十二村物业监控室

小区消防栓安装太阳能供电系统和警报器后与街道智慧社区平台关联,随时监测水压确保正常使用

除了门禁卡联网,田林十二村正在个别居民楼试点人脸识别进楼道

 

今年5月,田林街道将田林十二村作为首个智慧社区平台试点小区,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时间想到,是时候唤醒已经“沉睡”了2年的门禁卡大数据,为基层治理“三公一建”赋能。

 

“进出公司上班要刷卡,进出居民楼一样也要刷卡,如果同一张门禁卡每天刷卡次数都超过10次,说明很可能存在群租现象。”赵国庆介绍,租赁户占田林十二村居民总数约1/3,杜绝群租一直是治理难点。居民楼门禁卡与街道和居民区的智慧社区平台联网后,无需依靠人工巡查或“朝阳大妈”们上报,一旦发现进出异常,居委会就第一时间上门排查。若门禁系统显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连续48小时未进出居民楼,居委会也会根据数据反馈主动上门看望。

 

“总之,要在居民遇到问题前就想办法解决。”赵国庆说。

 


 

智慧“眼耳鼻”洞悉所有事 

 

田林街道智慧社区联合指挥中心

 

在田林街道智慧社区联合指挥中心现场,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成为全部23个居民区的“眼耳鼻”:“眼睛”包含分布在田林街道4.19平方公里的10大类近2000个神经元传感器,包括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电子嗅探等“触角感知”设施;“耳朵” 集合了“12345热线”、信访、司法等平台数据,代表群众呼声;“鼻子”融合了街面网格监督、居民区网格工作站、志愿汇、微上报等平台,主动嗅取问题。

 

“眼耳鼻”与全区党建、综治、网格、民政等26个数据库展开交互协同,使街道党工委能够敏锐感知区域实时的整体情况。

 

负责智慧社区平台设计的仪电集团智慧城市设计院常务副院长陈正伟表示,智慧社区的亮点并不在于监控安装得有多密集,而在于基层管理部门如何在这些物联网神经元的关键部分下力气。

 

如田林十二村在安装智能停车系统后,临近下班时若小区内停车数仍超过80%,门卫就会提前知悉预警,并暂停外来车辆入内停车,确保小区业主下班后有车位可停。小区的自行车、助动车车主们则通过人脸识别“刷脸”进出车棚,保障车辆安全的同时也提升了停车的便利度。

 

“智慧小区建设有了看得见的成效,居民区的凝聚力也大大提升。”赵国庆说,如今要在十二村推行以往较艰巨的工作,居民区党总支能够“一呼百应”,召集到许多“好帮手”。

 

点击智慧平台页面显示的任意居民区,就能随时获取社区实时情况画面

田林十二村垃圾房经过改造后与社区智慧平台联网,并在湿垃圾箱上安装感应探头,发现分类问题能调看视频找寻相应责任人。

 

今年3月起,田林十二村开始在整个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如何在短时间内改变6000余位居民扔垃圾的习惯?小区居民和“三驾马车”一致决定,将门禁卡系统引入垃圾分类,刷卡打开垃圾箱投放时,绿色账户积分也同时计入门禁卡中,无需另外刷卡。较易混入干垃圾的湿垃圾箱上还安装了感应探头,环卫部门清运时如发现湿垃圾内混有异物,居委会就能调看监控锁定责任人后上门了解。在居民的主动建议下,小区6个垃圾箱房都安装了感应洗手池、透明雨棚和感应路灯,方便程度的提升也带动了居民们的自觉分类意识。

 

今年以来,田林街道“群租”等顽症问题投诉量同比下降76%,智能设施布局完成的小区均无群租和违建发生。田林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栋梁表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就是引领居民“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借助“社区智脑”将居民区的闲置数据变有用、有用数据变精准、精准的数据变精细,基层治理才能真正实现“小事抓细、大事抓实”这一根本目标。

 


 

技术提效能效果看民心 

 

智慧社区平台“党建分布热力图”

 

田林街道智慧社区平台上还有一张特殊的“党建分布热力图”,实时显示街道各居民区和驻区单位的支部信息、基层党员位置、支部人员结构。王栋梁介绍,通过可视化、可量化的热力图分析,街道党工委能够及时掌握基层党组织的动态变化,摸清区域单位党组织的需求清单、服务清单、项目清单等“三张清单”。

 

在今年年初的大调研中,田林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了76支调研团队,从街道所有社区和六小单位中搜集到问题4442条,其中792条与物业管理和停车难有关。于是,街道将投诉高发区与当地的区域化党建资源进行比对,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一套小区资源分布、资金调配的模板。今后再遇上类似问题,居民区党组织可选择相对应的“急救”措施,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驻区单位解决,处置问题的灵活度大幅上升。

 

如今,田林街道近1300名基层工作人员都安装了智慧社区的手机APP,“三公一建”领域的3大类、19小类事件处理流程都形成了“发现—推送—处置—协调—监督—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无论是居民区干部还是街道分管领导,大家都逐步学会了从数据中掌握自己负责区域的动态变化。

 

田林街道智慧社区联合指挥中心指挥长戴文蔚向记者展示了智慧社区平台一组特别的红绿曲线。红色曲线代表“主动发现”,绿色曲线代表“投诉信访”,即被动发现。试点智慧城区近一年来,红色曲线波动愈发活跃,绿色曲线则趋于平稳,街道各类问题的被动发现与被动发现比例从原先的7:1下降至3:1。

 

“人工智能、大数据都是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但关键还是要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以一流的治理换取老百姓的民心。”徐汇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

 

 

栏目主编:栾吟之 题图来源:舒抒 摄
内文图片:舒抒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