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2018上财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发布:民企发展势头猛,竞争力与活力优于国企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2018-11-23 10:36
摘要:从近5年两类企业各个指数的比较来看,民营企业凭借着成长和盈利上面的优势,其竞争力指数逐渐赶上国有企业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于2018年11月16日发布《2018上财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上海财经大学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指标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即目标层、要素层与指标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即“上财500强指数”,经过无量纲处理与标准化处理的指数能够给出企业竞争力的具体数值;第二层为要素层,反映了作为复杂经济系统的企业的竞争力构成要素,即规模效应、盈利能力与成长速度。通过指数分析,能够深入剖析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程度,能够比较不同行业、区域的竞争力差异,能够分析产权安排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系数。

 

按照所有制形式分析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指数比较,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综合指数略高于民营企业(前者竞争力指数为94.07,后者为92.45),民营企业在盈利指数(民营为105.84,国有为72.22)上远高于国有企业,但在规模和成长上都低于国有企业(民营两个指数为71.16和98.00,国有为113.62和99.65),这说明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率还是高于国有企业的。而从近5年两类企业各个指数的比较来看,民营企业凭借着成长和盈利上面的优势,其竞争力指数逐渐赶上国有企业。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共有241家入围“2018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几乎与国有大企业“平分秋色”。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2017年全国民营企业有2700万家(这比1995年的65.5万增长了超40倍),GDP占比超60%。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民有民享”,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撑起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面镜子,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代表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尤其是大民营企业。

 

从入选中国500强的民营大企业发展来看,其整体竞争力与国有大企业在这些年中已不分伯仲,虽然规模还是小于国有企业,但盈利能力要强于国有企业。而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多年,在测算中的盈利指数100强中,民营企业占59家,其中有5家进入前十,5家中有3家为科技公司(腾讯、阿里和网易)。但是应该注意到,2008年中国500强中只有169家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占比只有16.9%。

 

这样的快速成长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2018上财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报告》给出了民营企业的“进化”和发展的背后原因:

 

国家政策支持是源动力。从1994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公司法》之后,对民营经济大限制彻底打破,尤其在2006年对上述法律修订之后,进一步放宽了私营投资的限制,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大大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得民营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利润留存,这一定程度上也是民营企业净利润高的原因。

 

融资手段是外在推力。多数研究表明,2000年之后民营企业从银行渠道的融资金额占比逐渐提升,根据中国金融协会的数据,1995年国企贷款在企业全部贷款中占比约为6成,而到2016年只剩不到三成,2000年之后,民营企业能够比以往获取更多的贷款。根据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近10年民营企业贷款利率的平均为7.8%,略高于银行平均贷款利率。这些数据都显示出,融资环境的逐渐改善,有效的推动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同时随着融资手段的丰富(上市、公募、天使等),这也为企业扩大发展提供了新渠道。

 

高效运营是内在动力。民营大企业在近10年中有着较高的资产净利润率,这充分反映了在中国市场结构转型调整过程中,民营企业较好的把握了发展机会,在各个领域表现出较好的运营效率。尤其在电子信息、互联网、汽车、家电、新能源等企业,逐步具备了全球市场竞争力,这与他们有着高额的投资回报率分不开,进而推动了投资的正反馈循环,财务绩效的优秀带动了更多投资的进入,2016年在工业领域民营企业的投资达到国有企业的3倍。

 

创新发展是持续动力。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40年中,一些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发展举世瞩目,成为中国民族企业的骄傲,如华为、吉利、百度、腾讯、京东等,这些企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新发展。在2018年500强企业中研发费用强度排名前10的企业中8家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较早的从要素驱动的增长向创新驱动增长进行了转变,这是其能够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虽然客观环境导致了民营大企业的不同研发目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的民营大企业需要加大自己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合理地将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真正成为由技术发展而驱动增长的国际型大企业。

 

亲清政商关系助力民企健康成长。美国专栏作家Frick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写道多数人高估了大企业的坏处,企业能否产生影响的“权力”来源于经济和政治权力之间的某种交集。中国民营大企业的发展也许印证了这样的断论,企业本身是市场化的组织结构,但是由于独特的中国转轨体制,很多民营大企业的领导者有着显著的政治身份(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数研究表明这些身份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大企业。同时,民营大企业承担了单纯商业以外的其它任务,这样的社会担当反过来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实践表明,亲清政商关系有助于民企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崛起,可以归因于市场化发展和民营企业的崛起,这一趋势将会继续保持。虽然目前面临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国际经济环境,一些民营企业遇到了资金链紧张、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但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在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后各地陆续出台提升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案,显示了各地政府部门在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快速呼应民营企业发展的新需求以及高度重视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各地的民营企业纾困基金,增强了关键重点民营企业流动性,帮助企业渡过资金链紧张的难关。

 

当然,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仍未完善,营商环境优化、创新改革深化、缓解融资难题、运营降本减负等都是摆在民营大企业发展前面的问题,但是根据近40年民营企业发展经验和逻辑来看,我们有理由坚信未来民营企业定会“逆风飞扬,向阳而生”,成为民族复兴的关键动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