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权衡:中国不能走所谓”去制造业化”道路,而是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2018-11-21 06:40
摘要:工业化与制造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

2018年11月15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六届(2018)学术年会分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年会主题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本次经济主题论坛的议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经验、理论和展望”。论坛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上海市经济学会协办。论坛旨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济层面的经验和教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展望。

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幼文研究员在论坛发言中指出,对改革开放40年的总结应该考虑6个方面的关系。第一个是改革与开放的关系。第二个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第三个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第四个是政策与体制的关系。第五个是开放与稳定的关系。第六个是目标与进程的关系。这六个关系体现了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经验,也是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所有的理论都来自于实践,中国这40年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成就,它一定会为理论的创新提供最丰富的实践素材。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研究员作了题为“加快制造业从速度奇迹向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他从40年来中国工业化和制造业崛起角度,阐述了中国经济走向成功的秘诀,并提出了制造业之后,中国是走去制造业化之路还是走继续制造业化之路,以及今天的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制造业与工业化之路的重要命题。权院长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大国的地位没有变;要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就不能过早地去制造业化。当前 ,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工业化还面临新的机遇,即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交汇期;还面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本地化、绿色化、平台化等发展趋势,中国的工业化尤其是制造业需要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原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丁文峰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发挥了后发优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遵循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不可逾越和市场化、现代化的规律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全面改革开放得到坚持、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就会逐步实现。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在主旨发言中运用大量的数据,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到外贸的重要作用:是外贸让中国融入世界,挤入全球价值链条,重塑产业链条,加快企业升级转型步伐,深刻倒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充分认识外贸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辩证认识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并对下一步妥善处理好中美双方经贸纠纷,提供智慧与方法。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章寿荣研究员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空间策略与经济平衡问题。他认为,现代化在一个国家的出现必然是一个不同空间区域逐步实现的过程,即不平衡性贯穿于现代化的全过程。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从空间不平衡到平衡的发展过程。第一,不平衡是现代化的起点,在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是某些区域取得突破,率先适应现代化,区域率先实现现代化从一个国家的内部来看是某些行政省份率先实现现代化。第二,是不同区域的不平衡性贯穿于现代化的全过程,但是这个不平衡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推进将逐步地降低。第三,平衡是终极的现代化空间状态,表示国家现代化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平衡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第四,平衡是动态的,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水平将随着科技的创新,创新力量的出现不断跃上新台阶。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