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国家博物馆冷不丁跑出一位帅哥网红,马东邀请他去参加《奇葩说》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薇 2018-11-15 07:20
摘要:河森堡就这么火了。作为国博一个另类的存在,他没有被标准化的讲解流程“拍死”,而是顽强地“存活”下来。

他有353万微博粉丝、33万知乎关注者,微博主页每日阅读量平均超过100万+。

 

河森堡就这么火了。他不是“歪果仁”,本名叫袁硕。如果不说,你一定猜不到,他是国家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河森堡”是这位29岁的男青年为了向偶像——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致敬所起的网名。

 

去博物馆参观,面对一件青铜尊文物,你听到的讲解更多的是“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气质端庄,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如果是河森堡来讲,他会说:“青铜尊是殷商时的贵族拿来喝米酒、敬酒的器具,我们现在所说的‘尊敬’由此得来。米酒和含铅的青铜器接触后,会产生一种甜味的醋酸铅,这可能导致中毒。而在殷商的甲骨文中,也确实记载了不少贵族出现过头疼、体弱、视力下降、无法生育等问题……”

 

如果遇上这样的讲解员,恐怕很难离开。他是国家博物馆里不按标准流程来讲解的“另类”,也算得上中国第一个被网友誉为“知识型网红”的讲解员。

 

他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人。用他的话来说,“高分辨率”的细节更吸引人。这位89年生人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从小读王朔的小说,看《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他在讲解和表达上很有天赋。说得通俗一点,是“老天爷赏饭吃”。

 

他的成长经历,还可以用一句绕口的话来形容。他是一位对历史和科学感兴趣,想做电影编剧,又阴差阳错地学习了软件工程,最后成为了一名博物馆讲解员的人。

 

 

7年前,他成了国博第1997号员工。作为国博一个另类的存在,他没有被标准化的讲解流程“拍死”,而是顽强地“存活”下来。

 

14日,“革命圣地及重要旧址全国合作联盟”年会邀请了这位达人给来自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文博场馆讲解员作培训。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这位太不一样的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看看他如何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找到兴趣点,并且展开“开挂”了的人生。

 

“我喜欢‘爆点前置’,这是看美剧学来的”

 

上观新闻:你算是国家博物馆里一个另类的存在吧?你的讲解风格是怎样的?

 

河森堡:非常另类。博物馆里有一套标准流程,每个讲解员按照规定将语速控制在每分钟200字,配合讲解词做出一些手势。我的讲解词,只有5%左右是标准化的,95%以上都是自己挖掘的细节。细节中通常夹杂着情绪,我喜欢有情绪的东西。

 

研读了各种史料,我一般会加细节,让这个事说起来特别有意思。比如,讲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有多美,我会添加一句:“当时战争打了十年,特洛伊的大臣苦不堪言,但见到海伦后,大臣们都说,再打十年也值。”讲古代饥荒时,我不会一上来就说“那时的人民生活悲惨”,而是说“坐在马车里的人感受到了颠簸不平的路,因为车轱辘下压着的全是满地的白骨……”讲内战时国民政府超印法币造成通货膨胀,国民经济处在崩溃边缘,我会举一个当年百姓在面馆吃面的例子,“大家都吃得急赤白咧,因为物价一时一变,面端上来时是一个价钱,吃慢了价格可能就涨上来。”

 

讲述时,我喜欢“爆点前置”,最先会抛出一个有意思的点,可以吸引大家听下去。这是看美剧学来的,美剧中每一集都会有一些“爆点”,引人入胜,因为他们是边拍边创作的,吸引人非常重要。

 

上观新闻:在正统的国家博物馆里,“不守规矩”的你会有争议吗?

 

河森堡:当然有,一直有。还记得工作后的一次业务考核,要求30多名讲解员自由选择一件文物,完成写词并讲解。我选了明朝抗倭援朝战争结束后,朝鲜官员给明朝政府写的一份歌颂明朝的卷轴。通过这份文物,还讲了壬辰倭乱的故事。这次考核,请来的评委有史学专家,也有讲解员专家。评委对我的讲解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些人认为这种讲解形式不适合展厅讲解,讲解员是国家博物馆的形象窗口,希望还是按照规范来;有些人则给这样的讲解方式打出了高分。

 

 

其实我也一直在摸索,我们和观众之间一定有条逻辑的链条,要和观众一直保持接触。如果你讲着讲着,观众越来越少,说明这样的方式他们不接受。我们不是人肉背词机,我们也不制造和生产“无聊”。我希望用更擅长的方式向观众输送知识,讲述历史。国博讲解员有一个纪律:言必有据。我们不编故事,也不创造知识,而是当好专家和学者的“翻译者”,做一个传递知识的人。我这样的讲解方式能保留,也要感谢国博的宽容。

 

其实,刚入行时,我也有“翻车”经历。记得讲“复兴之路”《中日黄海海战》的一幅油画时,背词时我突然卡壳了,然后说出一句“你看,大海里都是水”。当时想想,哎,这不就是一句废话嘛,就像有的讲解员指着青铜鼎说,“你看,这只鼎有四条腿”。一个人,心里没底的时候,才喜欢说废话。如果只是短暂的“断片”,一两句废话无伤大雅,但是功力的累积还是需要持久的锻炼和学习。

 

“国博讲解员,特像王家卫电影里的角色”

 

上观新闻:个性化的讲解风格,也是你在日常工作中积累出来的。这其实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你是怎么做到的?

 

河森堡:讲解员最好能成为一名博物学者,带领观众打开人类与自然和历史之间的大门,做细致的观察和描述。这样就可以把有趣和丰富结合,留住观众。

 

其实说来简单,它的背后意味着巨大的阅读量,尤其要阅读国际期刊、学术论文等十分晦涩难懂的内容。输出知识的前提是积累,查阅大量资料和论文后,要梳理不同学术流派的观点,再将平实枯燥的论文语言,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讲解词。这样的工作做了7年多,我仍然保持巨大的热情。

 

我的微博每天都在更新,会转发科技领域的文章,也会在知乎上写作历史知识类文章。其实我是在做实验,同样的东西,我用更新鲜的方式说出来,传播效果是不是更好?现在看,是这样的。

 

上观新闻:学软件工程的你,当初怎么会进入博物馆行业的?

 

河森堡:其实考大学时,我特别想进入电影行业,梦想着自己能成为电影创作者。可最后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面对的是冷冰冰的0和1。大学毕业之前,看到国家博物馆来学校招讲解员,当时我就想,嘿,国博里的讲解员,听着特像王家卫电影里的角色,真不错,然后就去应聘了。可能自己有一些历史积淀,很顺利被录取了。

 

别看我有些另类,我们这个行业还是严肃的,我们传递的是严肃的科学和历史知识。我曾经到一家博物馆参观,可以用“悲痛”二字形容当时的心情。那家博物馆的讲解员问我,博物馆门前的石头像什么,我不明所以。他说,这石头上面大、下面小,像不像吉祥的“吉”字,这叫开门大吉。他又问,脚下斜叠的石砖像不像“人”字?我们在“人”上走,就是人上人。此后一个小时,我还听到不少诸如“财源滚滚”、“摸了这个会升官发财”之类的吉祥话。我觉得,这样讲下去,讲得一点尊严都没有。我们的工作是“理性为核”,给人传递的是知识和价值观,还是需要有严肃的态度。

 

“马东邀请我去参加《奇葩说》”

 

上观新闻:因为一段37分钟的人类学演讲视频《进击的智人》,你突然就红了,现在会经常和网友互动吗?

 

河森堡:我每篇微博的浏览量有50万以上,最高的是1000万+。因为这些网友,我的人格仿佛发育了两次,而且是强制发育。我认识的很多人在一生中人格只发育一次,在成年后,人格就会趋于稳定和凝固,此后习惯生活在之前的惯性中。网友也会经常和我切磋文物、历史等话题,他们给我思想和言行带来的反馈不仅强烈而持续,愣是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上拔。有了他们,我变得更加温和而周全。

 

网友们也很可爱,有位西安的小姑娘,说她以前不喜欢历史,自从关注了“河森堡”,慢慢爱上历史,现在经常去西安的文博场馆当志愿者。听到这些,我特别高兴,我的工作发挥了价值。

 

上观新闻:出名后,你也参加过很多综艺节目录制?还会坚持当一个优秀的讲解员吗?

 

河森堡:我参加了《一站到底》《奇葩大会》《天天向上》等,讲了许多我在国博当讲解员的经历。马东邀请我去参加《奇葩说》,我说今年太忙了,在写书,《进击的智人》12月就要出版了,它更像一本《人类简史》的前传。

 

我喜欢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东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后,现在我还有很多机会和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交流,有一种现场看大片的感觉,这也给我今后的讲述积累了更多的素材。我始终认为,一个优秀的讲解员,能够构建文化认同,这也是我们文博人的使命。通过我们的讲述,大家对国家、民族产生深深的认同感,视自己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这个国家和民族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国博讲解员是我的事业,这东西在召唤我,老天要赏我这碗饭吃。我老琢磨,讲解员的祖师爷是谁呀?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