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附视频|豆腐干切成头发丝,“上海工匠”陈珺从舌尖美味掌勺人,正转型为未来名匠之师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2018-11-12 14:48
摘要:一块豆腐干,至少横向切成11片。当时还拿馄饨皮来练切丝。在汗水和伤口的陪伴下,陈珺把土豆丝、姜丝、豆腐干丝切成头发丝粗细,肉丝、鸡丝、鱼丝切至棉线粗细。

一只精美的装饰面包,让“上海工匠”评委在候选人绝技高招展示中赞叹不已。这只装饰面包的制作者——2018年“上海工匠”、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原徐汇职业高级中学)烹饪专业教师陈珺,足足制作了一周。追求极致、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只体现在她对烹饪面点制作的不断追求上,在20多年教学生涯中,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放弃了跳槽去年薪至少翻番的酒店烹饪行业。

 

 参加“上海工匠”绝技高招展示中的精美装饰面包。

 

自上海评选“上海工匠”以来,陈珺是第一位来自教育系统的“育人之匠”。她说,眼下最大希望是,能成为培养“未来名匠”的老师。

 

 陈珺和她的学生们在进行面点制作实训。

 

放弃区重点高中,回母校当老师

 

当年,凭陈珺的中考成绩,她完全可以进入区重点高中。出于对烹饪行业的喜爱,她选择了中职校——徐汇职校。“女孩要学一门手艺。”陈珺开玩笑说:“那时酒店行业很热门,因为长相普通,做不了服务员;但我胆子大,会杀鸡,老师就建议选择烹饪专业。”

 

从刀工到烹饪,从雕刻到冷盆,从中点到西点,每一门烹饪课程都令她着迷。“当时全班32人,我不是最聪明的学生,但一定是最努力的。”为了面点“开酥”达到最佳效果,放学回家后她每晚继续练习,常常练到深夜11点。当时没有配方,完全靠自己反复尝试、琢磨。“练习时做出来的点心不能浪费,就送给邻居吃;练习的点心多得不计其数,邻居吃到不想再吃。”

 

任何一项手艺,都离不开勤学苦练。除了开酥,雕刻、刀工她也反复练。“一块豆腐干,至少横向切成11片。当时还拿馄饨皮来练切丝。”在汗水和伤口的陪伴下,她把土豆丝、姜丝、豆腐丝切成头发丝粗细,肉丝、鸡丝、鱼丝切至棉线粗细。1992年,学校举办的技能大赛上,她获得了刀工、面点两项比赛第一名。此后,她考上了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优秀学生,陈珺被推荐到衡山宾馆西点间实习。就业前,她纠结过:如果在酒店做点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做老师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每天面对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每届的学生也不一样,很有挑战性。1997年,她回到母校从教。

 

给学生尝试空间,创新探索式教学

 

以往实践操作课,老师做示范、学生模仿学习,似乎是传统不变的教学模式。但陈珺不同,在《菊花酥的成型》一课上,她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如何制作成品,而将课前准备好的成品发给学生,安排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尝试。学生自主完成制作后,发现问题,带有目的性地去观看其后教师的示范操作。

 

   陈珺和她的学生们在进行面点制作实训。

 

“菜肴、点心的花色品种可以无穷尽,老师不可能每样都教学生,老师需要教会学生的是,自己去研究、开拓、创新的方法。”不仅要会“上课”,老师还要能“说课”。陈珺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性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探索性尝试。

 

为了冲刺上海市星光杯职业技能大赛,陈珺常常陪学生一练就是10多个小时。但凡练习中遇到“开酥”效果最好的面粉和起酥油,赶紧保留下来。去年的上海市星光杯职业技能大赛西点项目上,巫津京等4位同学在裱花蛋糕、法棍、慕斯、蛋糕卷项目中获得个人全能一二三等奖。在她精心培养下,还先后摘得星光计划西点项目二次团体第一。

 

从烹饪概况到切配操作,从原料加工到营养卫生,陈珺一直承担一线课程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个道理,一直深深地印刻在陈珺的脑海中。工作以来,她从未停止过学习。她认真备好每节课,订阅行业杂志,不断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接受更迎合行业发展的知识;为了更好实现教学,她获得了中式面点高级技师、西式面点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还自费花了6800元,考出营养师二级证书。

 

经历从无到有,如今,西式面点制作、综合实训课程也有了标准。她先后参与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西式烹饪课程标准中《西式面点制作课程标准》《西式面点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编写,以及《上海中式烹饪与膳食营养课程标准》等修订。

 

学生制作的面点。

 

三尺讲台上,做“未来名匠”之师

 

如何让更多学生未来成为“名匠”?在她眼中,烹饪第一课就是“厨德”——从教学生穿好厨师服入手。自进入厨房那一刻起,女生必须戴好头套,不能有散落的头发;厨师服的标准穿法是,袖子要卷到肘部。除此之外,从擦桌子,洗水斗,换擦布等小细节培养,行为习惯和职业规范相当重要。未来工匠还要不怕吃苦,同学们上实训课,经常一站就是半天。

 

近年来,烹饪教师有点“青黄不接”。陈珺当年的同班同学,不少成了酒店烹饪行业的大厨、总厨。而她毕业后,回到母校,站上了三尺讲台。对待学生,她“文火慢炖”,精致耐心;对待工作,她“武火淬励”,精益求精。学生们亲切地称她“陈姐”“珺妈”,不仅因为她做的包子、酥点是“吃货”们最喜欢的,孩子们还由衷佩服她。徐佳汇同学说:“学面点其实挺苦的,但有陈老师这样的偶像,自己不断完善面点制作配方,也收获了喜悦。”日常教学中,她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她所带班级,年年中式面点师五级考证合格率达到100%。

 

民以食为天,教以师为地。陈珺用20多年不断传承创新海派烹饪,演绎着快乐的烹饪教育。面对上海市园丁奖、市优秀班主任、市先进工作者、市劳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等诸多荣誉,她这样说:“一名从事专业技能教学的老师应坚守初心、执着专注、摒弃浮躁,在本职岗位上坐得住、做得精,这是专业教师应有的‘工匠精神’,我将为成为‘未来名匠’之师不懈努力。”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邵丹 摄
题图说明: 陈珺和她的学生们在进行面点制作实训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