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进博会最大展品来自这家德国企业,它为什么对中国心存感激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才唤 2018-11-07 06:15
摘要:美国人来收购,德国人一开始认为找到了“救星”;而中国人收购,当初德国人投以怀疑的目光。事实证明,结果恰恰相反。

正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有这样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长20米,宽10米,高8米,重达200吨的“金牛座龙门铣”机床,它是进博会最大展品。有人或许不解,不就一个“机床”吗,为何德国公司不辞劳苦、不远万里将这个庞然大物运抵中国,而且作为一个重量级的展品在进博会上展示?它又为何受到诸多媒体的“热捧”?但了解下来,它的前世今生并不平凡,背后有着一段中德企业友好的故事。

 

“金牛座龙门铣”机床,是由德国瓦德里西科堡公司最新研发的。精度4微米,比其他国家同类机床8微米的精度要高1倍,在效率上也要高3倍。20世纪80年代,瓦德里西科堡机床厂曾经是业界的领头羊,但由于经营权纠纷等原因,负债沉重,面临倒闭。1986年,机床厂被美国因格索尔公司收购。但三年后,它与收购自己的美国公司一起倒闭了。2005年,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了该厂,随即追加了3000万欧元的投资,使它起死回生,当年营业额就增加到原来的三倍,达到一亿七千万欧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受此影响,2009年德国机床生产行业业绩同期下降30%,但瓦德里西公司却达到20%的增长率。

 

这是中国企业经营有方,救活一个德国企业的故事,但还不足以说明事件的本质。据该机床厂的董事长贝克回忆,当时收购该厂的美国因格索尔公司有三个机床厂生产同样的机器,形成了同质竞争,而且由美国母公司给厂里做各种决定,完全没有自主权。而中国企业收购后的做法是,承认瓦德里西还是瓦德里西,承诺不裁员,并且把它当作一棵百年老树来呵护,依靠德国本土的文化来创新、生存和发展。

 

中国企业的这些做法完全印证了中国当下倡导的“包容普惠、开放共赢”的对外开放理念和实践。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演讲的主题是“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其中强调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包容普惠”。他指出,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并且强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都是这一理念的生动阐释。在经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做法完全行不通,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正道和王道。“金牛座龙门铣”背后的中国故事正阐释和契合了这样的理念。美国人来收购,德国人一开始认为找到了“救星”;而中国人收购,当初德国人投以怀疑的目光。事实证明,结果恰恰相反。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公司的技术多么先进,中国人多么高明,而是顺应了历史大势,遵循了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客观规律。

 

首先,中国人包容了德国文化,在延续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中国人把原厂比作“百年老树”,强调企业在德国本土文化“土壤”的落地生根。相反,美国截然不同,他们遵循的是“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规则,收回企业管理决定权,由美国人取而代之接手管理。其次,中国人强调你中有我,在互利中共生,在共赢中前进。中国人接手企业,承诺不裁员,而且经营管理者以德国人为主。美国的做法是,厂里的各种决定都由美国的母公司做,一家公司三个厂生产同样的机器,形成同质的恶性竞争,造成人为矛盾,最后自取灭亡、没有赢家。

 

中美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映射了背后不同的价值观和生存逻辑。而这一点在两者对待经济全球化的不同态度上也表现得极为明显:中国极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倡导多边主义、自由贸易;美国逆经济全球化,甚至还停留在以前的冷战思维,强调自身利益“优先”,奉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因此,在当下全球经济处在十字路口的节骨眼上,多讲讲如“金牛座龙门铣”这样的中国故事,多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主张尤显必要。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研究馆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