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纵深|学区房为什么在德国不流行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一 2016-03-19 10:31
摘要:德国家长教育理念比较成熟,不会“一窝蜂”做同一件事,他们大多会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做选择。

这是一场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能让孩子上重点小学,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所谓学区房也因就近入学的规定而贵得惊人。

 

但是,德国的父母却不大会为“学区房”买单,这是为什么?

 

不存在“重点小学”的概念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国家的家长形成了“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择校线路图,从小学开始“千军万马”就在挤重点学校的“独木桥”。而在德国,学制4年的小学是不存在“重点”这一概念的。德国人在为孩子选择小学时,多数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很少出现跨区择校现象,主要原因是各小学教育水平比较均衡。

 

在德国,教育事业属各联邦州的管辖范围,因此各州的学校体制和规定都有所不同。但在大部分联邦州,公立小学都实行分片区就近招生的原则。

 

这样的规定可以避免出现某些学校人满为患、另一些学校招生不足的问题,合理利用资源,同时方便家长接送。

 

大一点的孩子自己上学放学也不用跑远路。即便是在可以自由择校的北威州、汉堡等地,家长们也不一定能把孩子送到自己眼中“理想”的小学。如果某个学校报名的人太多,校方仍然可以按照就近原则招生并佐以择优录取或抽签等办法。

 

如果家长对指定学校不满意怎么办?

 

首先,家长可以向政府提出异议,陈述理由,力求达成妥协。如果不行,还可以到行政法院打官司。

 

再有一种选择就是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但私立学校数量很少,家长还得掏腰包交学费。而德国的公立学校不收学费,政府还替学生缴纳部分书本费。

 

由于德国小学不分重点和非重点,也禁止排名,因此,“口碑”好不好在不少家长眼里就非常重要。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口碑好”的学校,也会想出一些“招数”。

 

举柏林一位母亲的例子,为了让孩子上“理想”的学校,这位妈妈向市政府住所登记部门谎称自己搬到一个朋友家住,从而让孩子“合法”进入“理想”学校的招生片区内。但是,这样的行为也有风险。一旦被人告发,教育部门查实后会对家长处以罚金并且让孩子立即转校。

 

学区房并未被哄抢抬价

 

据明斯特大学对大约1000个柏林家庭的调查,大多数家长们都很重视为孩子选择小学:班级有多大、师资状况如何、业余活动组织得怎么样都是家长们考虑的因素,当然还有自己的“感觉”,比如有的家长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移民背景学生比例高的小学。

 

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也有着社会背景:移民的孩子德语水平普遍偏低,家长受教育水平也不高,又忙于糊口挣钱,无暇管理孩子的学业,孩子学习能力相对差。

 

而在课堂上,老师为了保证学习能力差的孩子也能跟上,放慢了教学进度,使很多有能力的德国孩子受到了影响。因此,很多原本住在这个区的重视教育的家长纷纷搬家。

 

因为这样,很多德国人,在换房子的时候,也把房子所处的区有“好小学”放在找房参考标准内。

 

但所谓“好小学”周边的房价并没因此被哄抬高。原因有二:

 

首先,为孩子入学搬家的家长相对还是少数。德国教育比较多元化,除了上大学外,还有很多不错的选择。德国大多数家长信奉因材施教,如果孩子不喜欢外语或哲学,那去做一个高级技工也不错。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收入,在德国,蓝领和白领差别并不大,技术工人甚至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德国的“报户口”制度并不是必须以本人拥有产权的房子为参考。在德国,如果搬家换房,无论买的房还是租的房都要去市政厅“汇报”。从此你的税费、罚款和各种各样的通知单就会邮寄到这个地址,而孩子入学的学区也是以此为依据。简言之,租来的房子也能报户口作为上学凭证。因此,即便真的因为想让孩子上个所谓的“好学校”而搬家,只需在此区域租个房即可。

 

总的来说,德国家长教育理念比较成熟,不会“一窝蜂”做同一件事,他们大多会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做选择。

 

看重住房周边“软实力”

 

不过,仍然有些家长依然“挑三拣四”。

 

一位德国家长约翰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他家中的两个小孩到了学龄,特地在当地一所学校所在的区域买了房,房子周边环境好,居民都属于社会中上层人士,价格自然不低。“一般来说德国学校里的资源差别并不明显,因此周边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就显得特别重要。”约翰解释说,家长们看重的显然是小孩子能与相对素质较高家庭的孩子共同成长的“软环境”。

 

住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的一对德国夫妇近来就因孩子上学的事争论不休。起因是这样的:

 

眼看着孩子明年就上学了,妈妈坚持认为家旁边的小学就不错,离家近还方便,谁料爸爸坚决不同意,认定了离家半个多小时车程的一所小学更好。孩子的教育是大事,学校质量的重要性不容低估,可是妈妈却委屈了:以后每天接送孩子开车来回就得一两个小时,时间长了也不是个办法啊。经过慎重考虑,夫妇俩最终达成一致,决定把房子卖了,另租住在爸爸中意的小学附近,举家搬离法兰克福。

 

在银行工作的海伦娜也为了给孩子挑选一所好学校费了不少心血。自打孩子小时候开始,她就十分注重学校质量。前段时间孩子要上中学了,她就开始考察学校。听朋友说法兰克福一家历史悠久的中学名声和口碑都很好,她便亲自拜访学校,参观的时候却发现学校的环境简直就是“脏、乱、差”,于是赶紧打消了送孩子到这所学校学习的念头。

 

她道出了给孩子择校的秘诀:德国各个学校每年至少会提供一次开放日,供人们去参观甚至听课,亲身感受学校的综合质量。如果不能进学校亲自考察,可以退而求其次守在学校旁边,等学生放学后观察学生们的行为举止,这样大概就能间接判断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

 

不过,各个学校却并没有为入学设置明确的量化标准和硬性指标,在接受申请的时候会看看学生以前的成绩单,过去几年在学校的表现,然后还会进行面试,之后就可以入学了,入学并不涉及任何赞助费之类的费用。

 

题图来源:新华社  (综合自《国际先驱导报》、人民网、中国日报网、《民生周刊》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