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诺奖得主母亲104岁,他与临港学子面对面:“我们应走进幼儿园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吉娜 2018-11-01 19:48
摘要:71岁的莱维特笑道,“我的母亲已经104岁了,她很快乐也非常健康,从不觉得自己老了,我也一样。”

日前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海·滴水湖)上,他刚与大家讨论了“为何近年来活跃的、研究成果显著的科学家年龄层次在逐渐变大”的问题。今天,这位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又现身上海海事大学,与来自临港五校的大学生及临港地区的中小学生们面对面交流,分享了他的科学体验和人生感悟。

最让大家振奋的是,莱维特现场为年轻学子们提出了4条宝贵的建议:要有激情、要持之以恒、要创新、要与人为善。

 

“我喜欢多和年轻人交流,未来的发现和发明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年轻人来实现。”今年71岁的莱维特头发花白,但心态却非常年轻,“作为教师和研究者,我们应该多鼓励年轻人,他们大有潜力,即便失败,也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灵感。”

 

因“建立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模型”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莱维特透露,这一让他摘得诺奖的研究,其实早在25岁前就有了想法。“50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诺贝尔奖得主,当时我就决定要成为科学家。不要给年轻人太多压力,因为科学家的黄金时间只有20余年,要鼓励他们有更多疯狂的想法,并去实现这些想法。”

 

他认为,如今从事基础科学领域研究的年轻科学家正在越来越少,获得的科研拨款或者其他方面资金支持也在下降,“把年轻人吸引到科学中来非常重要,如果诺贝尔奖得主能帮上忙,那我们就应该这么做。”莱维特说,诺奖得主应该更多地与年轻人交流合作,这才是正确的方式,关系到科学的未来。

 

在谈到为何要专程为青年学生做演讲时,莱维特说,自己很愿意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进行科普讲解,“以色列有很多科学家去幼儿园培育孩子的科学兴趣,我希望,这种模式也能进入中国。现在的中国,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建议,诺奖得主或相同级别的顶尖科学家应主动张开双臂,拥抱更多热爱科学的年轻人。

 

莱维特反复提到,向大众展示“科学家生活是美好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科学对人类非常重要,不是为了生意、也不是为了钱,它对每个人都有益,也永远都是共享的。”他表示,科学家的生活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枯燥,“在科学研究之余,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徒步旅行和探险。”有一次,莱维特为了要去瑞典的一个小岛探险,专门学习了皮划艇,最后自己划着小艇,在岛上完成了徒步旅行,“小岛上的风景特别优美,它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难忘的旅行,科学家也并非都是书呆子。”

 

莱维特坦言,导师是求学和科研路上重要的因素,“我足够幸运,遇到了许多良师并能加入优秀的团队,大家可以携手开启计算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他还记得导师们的建议:身为科学家应该有更多的想象力,打破约束,才会有更大的突破。“因此我也愿意展开双臂,拥抱更多热爱科学的年轻人,成为他们的榜样。”

 

1947年5月出生于南非、后成为以色列公民的莱维特,在伦敦也有亲戚,他告诉学生们,叔叔和婶婶都是生物学家,自己在研究中深受他们的影响。1963年末,年轻的莱维特访问伦敦,那次伦敦之行在他心中下了生命科学的种子。后来,他与家人搬到英国并在剑桥大学修读结构生物学博士学位;再后来,他成为了计算生物学的先驱。

 

医学的突破会不会研究出癌症疫苗?科学研究的最终意义是什么?在与科学家现场互动环节,同学们争相发问。莱维特坦言,未来科学研究的最终意义是寻求真理,要像“侦探”一样寻求最真实的答案。“不论理科、工科,还是医科、文科,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是共通的。”

 

“我希望人类在畅想未来时,能回归生活的本质。在我看来,快乐的要素就是食物、衣服、朋友和不必为了谁而工作。”莱维特笑道,“我的母亲已经104岁了,她很快乐也非常健康,从不觉得自己老了,我也一样。”

 

此次演讲会由临港管委会、南汇教育发展联盟和上海海事大学共同承办。莱维特的演讲包含现代生物学研究如何开启、计算结构生物学的诞生、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模型、运转功能的模拟与在人类健康领域的应用包含等内容。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