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1952:南京路的“叮当梦”
分享至:
 (7)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 2016-01-08 10:12
摘要:【《解放日报》独家老照片】从明天起,有“上海景观公交车”之称的20路电车即将开通西延伸段。在老上海心目中,从外滩到中山公园,途径南京路最精华路段的20路电车,一直是一个经典的存在。而20路的前身,则是解放前的英商1路电车。电车的变迁史,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1952年9月某日,具体时间未知。解放日报摄影照片留下的文字资料只有一句话:南京(西)路,修理电车轨道。熟悉上海城区地标的人不难发现,照片定格的是62年前南京西路国际饭店朝西静安寺方向约100米的街景。

 

(1952年,修理中的电车轨道 解放日报老照片)

 

题图里,摄影者站在南京西路马路中央尚未彻底竣工的轨道上,那一瞬间只要他的镜头朝右偏转45度,我们将看到最多十几二十天后就将对公众开放的人民公园。昔日殖民遗迹之一的跑马厅消失了,而修缮中的这条曾经代表租界时代公用事业福祉的电车轨道,还将继续以清脆的“叮当”声,轻抚上海人的晨昏。

 

照片上辛苦劳作的铺路工人那一刻并不会知晓,仅仅两个月后,他们将从“外资企业雇工”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1952年11月,在经营了整整44年后,英商所属的这条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1路的所有权被上海市军管委员会强制收回。

 

请注意前文“上海第一条”的界定——对于习惯接受绝大多数舶来品均以上海作为试水港口的人们而言,以下事实多少令人错愕:

 

早在1881年,英商怡和洋行即向法租界公董局创议,在租界内行驰有轨电车,法公董局随后开始着手研究有轨电车交通计划,这是上海第一次筹办有轨电车工程。但由于英法美的利益分配等原因,直到27年后的1908年3月5日,上海有轨电车线路才正式开通;而津门租界内的白牌电车已于两年前通车,香港的有轨电车的开通更早在1904年。

 

本文图片所示的轨道,即这个“第一条”1路有轨电车的一部分。1路电车属于英商上海电车公司,老上海人简称“英电”。“英电”幕后老板即当时鼎鼎大名的犹太富商哈同。1路电车全程6.04公里,从静安寺至外滩广东路英国上海总会。上海总会即昔日的东风饭店,也即上海第一家肯德基餐厅所在,今日的华尔道夫酒店。

 

(第一辆出厂电车,申报老照片)

 

目前我们看到的建筑并非1864年建造的英国上海总会原物,而是1905-1910年原址重建的“新楼”。而英商上海电车公司正是新楼建筑的出资方之一。或许,这正是哈同将1路电车的终点站设在上海总会门口的“生意经”。

 

自1900年代早期始,上海租界内的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套用后来的话语表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亦不为过。1908年5月,英电开辟第二条线路,从卡德路(石门二路)朝北沿新闸路直达虹口公园,后英电又先后敲定多条公交线路。

 

1908年5月,仅仅在1路通车2个月后,“法电”(法国上海电车公司)的首条有轨电车线路从外滩出发,经公馆马路(金陵东路)、八仙桥、葛罗路(嵩山路)、吕班路(重庆南路)、金神父路(瑞金二路)、亚培尔路(陕西南路)至善钟路(常熟路),线路长5.6公里;至7月底,轨道铺全,又延伸至徐家汇,全场线路长8.5公里。 5年后,华电(华商上海电车公司)上阵,意欲赶超英美。

(法商电车 申报老照片)

 

在英法中三大运营商的苦心经营下,到上海解放前夕,上海市市区公共交通线路共有44条,其中跨区线路14条:有轨电车线路3条(1路、2路、3路),无轨电车线路4条(16路、19路、20路、24路),公共汽车线路7条(3路、5路、6路、9路、10路、14路、15路)。

 

公交事业的如火如荼也令从业者获益匪浅。史料记载,1路电车开通伊始,电车驾驶、买票的都是西人。但半年后,英商电车公司就大批招募华人担任驾驶、买票、检修等工作。当时能进入“英电”门槛较高,必须通过中文、英文、数学、面试考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等严格测试。一俟进入,待遇令人艳羡,不仅工资较高,另有住房和子女教育补贴

 

电车产业工人相对于其他工人兄弟超强的购买力,甚至带动了一家老字号的兴旺。当时位于麦根路(石门二路)的“杨同兴牛肉馆”最初即靠英电的司售人员而盛极一时。杨同兴今天还在石门二路近新闸路原址,当年此处正是英商三路电车终点站。昼夜光顾的三路司售人员口口相传,杨同兴美味牛肉锅贴的声誉于是随着电车轨道一路延伸……

 

1908年,1路电车在赫德路(常德路)80号(近今日静安寺城市机场航站楼位置)设静安电车栈。栈者,休憩之地也。此处正是英电电车麇集的车场。几十年过去后,这个“车栈”的“叮当”声成为一个文艺女青年梦境的一部分。

 

(赫德路电车进站 申报老照片)

 

“我们的公寓常德路邻近一家英商电车公司,入夜了,我时常趴在爱丁顿公寓自家的阳台上,看着电车回家,可是我始终没弄清楚电车是几点钟回家。‘电车回家’这句子仿佛不很合适——大家公认电车为没有灵魂的机械,而‘回家’两个字有着无数的情感洋溢的联系……有时候,电车全进了厂了,单剩下一辆,神秘地,像被遗弃了似的,停在街心……”(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

 

1952年7月,张爱玲“爱丁顿叮当梦”戛然而止。张爱玲以赴香港大学复学就读为由,获准离开上海经广州抵达香港,从此再无回转。

 

而此后,曾经进入无数上海人梦境的南京路上的“叮当”声又延续了11年。1963年3月5日,就在55年前1路电车通车纪念日的当天,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同意市公用局关于拆除南京路有轨电车轨道,改驶无轨电车的请示。拆除理由:电车轨道建造年代已久,设备陈旧,线路布局的不合理,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极不适应。

解放前,南京路上行人拥挤,车祸频繁;如今,南京路的交通秩序良好。国产的无轨电车已经代替了在南京路上行驶了五十多年的有轨电车。解放日报资料中心

 

5个月后,1963年8月15日凌晨零时17分,南京路上最后一班有轨电车末班车从静安寺开出。午夜静谧,电流微微摩擦,在夜空中发出沉静的声响。它默默去,再不复返。在它的身后,早已等候在路旁的工人、干部和解放军战士一拥而上,合力撬掉一路电车钢轨。1路有轨电车,曾经在上海这张月份牌上留下的风情抓痕,被次第抹除。

 

3小时38分后,一辆20路无轨电车离开静安寺起点站向外滩方向驶去。在这之后,上海市区内有轨电车又寂寥而零星地“叮当”了12年。1975年12月1日,上海市区内最后一条有轨电车3路(五角场至虹口公园)被拆除。

 

时间闪回到51年前那个黢黑的秋夜。最后一班1路电车沿南京西路一路东进。此刻我闭上眼睛,恍若登车:常德路、铜仁路、西康路、陕西北路、石门二路、成都路、黄陂路……

 

电车真的是没有灵魂的机械吗?那一刻,它知道正以时速8英里的速度与“家”渐行渐远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章迪思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