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附视频】320多对复旦夫妇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金婚故事,一一续写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吴荃雁 2018-10-16 20:01
摘要:全部成品纪念册叠起来有近3层楼高,送到了每一对金婚夫妇手中。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翻开一本由厚重铜版纸印制的A4尺寸册子,从前最美的爱情模样,就记录在一段段由照片诉说的幸福故事里。

今天,320多对复旦金婚夫妇收到了一份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例的特别礼物:一本精心筹划的金婚纪念册。

 金婚纪念册图。

“这一次用了纪念册的形式。我们以院系为单位,收集老人们的结婚证、结婚照和现在照片,做成‘金婚三件套’放在纪念册中。我们还为近100对老人制作了单独的个人纪念册。”负责这一项目的复旦大学退管会常务副主任周桂发介绍,复旦大学早在2005年就举行过金婚纪念,传统自此延续。

 

 

情起于复旦,一往而深

 

“我们当时都是复旦学生合唱团的,然后又同时担任当时学生会群众文化部的正、副部长。”对熟络于学生活动经历的吴治华与袁晚禾伉俪来说,复旦大学是相遇的地方,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1953年,于杭州灵隐。”一张以苍劲字迹写着备注的合照如今还保存在这对夫妇家中。照片里,参与两人并肩而立,稍显拘谨,面对镜头的笑容却异常灿烂。

 

那一年,学校工会组织春游。年长袁晚禾两届的吴治华已经毕业,留在复旦任教,袁晚禾则在外文系学俄语。“结婚时真想不到,会一起走过50年、60年。”细数携手年华,满足感在吴治华心间油然而生。

 

刘旦初和朱兆璋伉俪同样相识于复旦,今年,他们已一起迈过了第51个年头。“我俩算是很有缘,都在化学系就读,家都住在静安区,同时都在体育课上被选拔为体操队成员,业余时间一同训练。”刘旦初回忆道:“1958年,我们参加了大学生运动会,她被评为国家一级运动员,我被评为国家二级运动员。”

 

共同爱好促进了两人关系,亦令爱情慢慢滋长。1967年,他们正式登记结婚,没有昭告天下,也无大肆宴请。刘旦初带着新婚妻子回到家乡南京,进行了一场回头看颇为时髦的“蜜月旅行”。

 

婚姻与家庭,51年来的风风雨雨,朱兆璋始终是刘旦初最坚强的后盾。走过了金婚,刘旦初笑对未来:“相濡以沫吧。平平淡淡,挺好的。”

 

而一套在复旦编纂的辞典,则承载了周德庆和徐士菊伉俪的学术情缘。

 

1964年新婚后,周德庆在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教研室工作,徐士菊则被分配到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工作。异地分居14年,两人十年如一日通过书信互诉衷肠,熬过了动荡的岁月。1978年,徐士菊被调回到了复旦大学生物系工作,夫妇俩终于团聚。1983年,徐士菊调到了新成立不久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工作。

 

2001年,由于周德庆在学术界有较好的声誉,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位编辑找到他,希望他能出一本微生物学辞典。“我当时就和徐老师商量,想想四五十年来教学与科研留下的资料不写出来会成为废纸,况且这是第一套国内自己编辑的微生物学辞典,对国内学习的老师和学生等有很好的帮助,就答应了下来。”周德庆说。

 

决定后,夫妇俩讨论良久,最终确定由夫妻二人合编,加上徐士菊本身有出版编辑经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当时科技不发达,资料只能手写,于是,两人一字一句地编完了这套收词近5000条,共135万字的辞典。辞典里的大部分配图是由周德庆亲自手绘。

 

“过程虽然很难,但我们从没想过放弃。”周德庆说:“我们就想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件事。而且,我和她都很喜欢这事业,只要能将这些知识财富传承下来,花再多时间也愿意。”

 

耗费三年,辞典最终于2005年正式出版。虽然册数不多,稿酬也微薄,但是,这一成果的学术价值却是不菲。这段为共同目标一起奋斗的经历,在周德庆与徐士菊心目中始终难忘。

 

 

柴米油盐,与子偕老

 

“老兄:你一回到家,关好门放下钥匙后的第一件事,千万别忘记呦!!!——老太”在金婚纪念册上,秘燕生给夏乾丰写的50年情话尤为引人注目。

 

回家第一件事究竟是什么呢?“洗手。”秘燕生说。

 

秘燕生是复旦大学中文系1964届的毕业生,夏乾丰则是国际政治系首届毕业生,1965年毕业。毕业后,秘燕生留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首先在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办公室”,担任越南留学生汉语教师。夏乾丰则在复旦党委内部资料室工作,后在几个系党总支工作,之后到新闻系总支工作,并兼任美学教师。

 

夫妇俩的初遇,源自夏乾丰的一见钟情。他的宿舍正对操场,常常看见秘燕生领着外国留学生走向教室,一路说着汉语。秘燕生一口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回荡在马路上,她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夏乾丰。经朋友介绍,两人正式见面。“他人帅,腿又长。”秘燕生抿嘴笑着说。初次约会,两人工资都不宽裕,夏乾丰买了减价的水蜜桃和碎麻花招待。秘燕生觉得这样很好:“说明他勤俭,不会浪费。人又实在。”

 

洗手,被秘燕生戏称为两人结婚50年最大的“冲突”。

 

秘燕生说自己可能有一点洁癖,每天要多次洗手,而夏乾丰却经常忘记洗手。“她每次都会因为这件事唠叨很久,我有时候就不敢跟她说没洗,故意跟她说洗了洗了。”夏乾丰坦白,直到现在,他还是经常忘记一回到家就要洗手。

 

和敦本务实的夏乾丰秘燕生伉俪一样,张月萍和史济烈的爱情也在50多年的平淡中回归本真。相识于初中的他们共同度过了6年中学岁月。高中毕业后,张月萍考上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史济烈则去了海军工程学院。毕业后,张月萍留在上海医科大学人事处任教,史济烈则分配到上海59123部队。

 

辗转中,1967年,这对相识12年的年轻人终于结成夫妻。婚礼现场,没有婚纱西装,没有豪华酒席,只有甜蜜和祝福,史济烈和张月萍花了5块钱就完成了整个婚宴。

 

就像这场简单的婚宴,在史济烈看来,51年的婚姻生活平淡却真实。“她其实很懂我。”史济烈说。1996年,史济烈参加了在安徽举行的全国邓小平理论学习班,顺道去黄山游玩,拍了许多照片。回到家,打开行李却发现尼康相机不见踪影。史济烈回忆,“当时我整个人脑袋都是懵的。”

 

而一向节俭的张月萍没有责怪他,她拉着史济烈去跳舞:“跳完舞回来,我就从那个懵的状态走出来了,心里也好受多了。到现在为止,她都没怪过我当时弄丢了相机。”

 

说起这一段故事,张月萍在一旁微微点头,表示着赞同和理解。相互陪伴、相互扶持,是张月萍和史济烈对于爱情的理解。“平常生活中,她负责烧饭做菜,我就负责洗碗;如果哪天我烧饭做菜了,那她就很自觉地去洗碗。”史济烈说,生活就在这一天天柴米油盐中继续。

 

像这样的故事,在纪念册中还有许多。复旦的金婚夫妇和睦恩爱、互为依靠、风雨同舟、白头偕老,完整走过了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我们在收集中可以看到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夫妇俩节俭的品德,旧的东西一直舍不得扔、比如一起做科研,追求学术,或者是在当时艰苦的岁月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本心。”周桂发说:“这其实是一种家风的传承,也是一种复旦文化的传承,值得年轻人学习。”

 

据悉,经过征集,复旦全校有744对结婚50年及以上夫妇,其中50年整的金婚夫妇105对,时间最长的夫妇结婚81年。尊重本人意愿,全校今年有323对夫妇提供结婚照、结婚证书和金婚照“三件套”制作集体册,99对夫妇制作个人册,全部成品纪念册叠起来有近3层楼高,送到了每一对金婚夫妇手中。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朱瓅
题图说明:金婚伉俪们来到复旦
图片来源:摄影 慕梁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