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体育 > 运动+ > 文章详情
市运会柔道赛场来了一群“野路子”?不,他们才是这个被误解项目的全新动力!
分享至:
 (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姚勤毅 2018-10-17 06:46
摘要:传统眼光看来,举摔柔等项目市场前景一般,年轻选手只能依靠举国体制输血,上海和国内的柔道小选手,往往是由体校教练去学校选材。唐念庭和上海祺祥搏击俱乐部的模式,确实有些不一样。

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柔道比赛近日落幕。和以往参赛选手全部来自体育系统体制内培养不同,今年市运会柔道赛场来了一群身份特殊的小运动员——他们既不是传统体校培养,也不是源自柔道特色学校,而是极罕见的社会和民间培养。

 

这群孩子只是拿柔道作为课余爱好,日常训练时间远不及其他区县选手,但竟能在上海青少年最高水平的柔道赛事中争金夺银。“徐汇区组成的这支‘非典型性柔道队’,给上海柔道项目的青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上海市摔跤柔道协会相关负责人感慨。

 

 

 


市运会上冒出一个“非典型性冠军”

 

 

 

“当时我就想着重在参与,哪想过女儿竟能拿冠军!”傅艾说起这一幕依旧有些激动,她的女儿唐念庭在女子柔道项目C组36公斤以下级项目上夺得金牌。

 

今年读预备班的唐念庭虽然代表徐汇区参赛,但她日常训练比赛并不是在徐汇区少体校,而是区内一家民营的柔道馆——上海祺祥搏击俱乐部。唐念庭的这枚金牌不仅是徐汇在柔道项目历史上的第一金,更开创了市运会柔道历史上首个“纯社会培养选手”夺冠的历史。

唐念庭(中)为徐汇区摘得历史首枚市运会柔道项目金牌。

 

培养唐念庭的俱乐部负责人兼教练萧梦娇,是一位退役的专业柔道运动员。她告诉记者,自己练了一辈子柔道,实在无法割舍对柔道运动的感情,就在丈夫的帮助下成立这家民间柔道俱乐部。5年前,她招收了俱乐部的第一批柔道学员,唐念庭就是其中一个。

 

“当初选择让女儿练柔道,一方面希望让她强身健体,还有就是考虑到她是女生嘛,以后走夜路也好防个身!”傅艾笑着说。

 

一共有5个来自“祺祥”的柔道小将,这次代表徐汇征战市运会。这些孩子的父母,当初都是希望让孩子学习柔道锻炼身体,“柔道运动非常重视礼仪,讲求“以礼始,以礼终”。柔道在开始、结束时都必须行礼……”摘下男子C组49公斤以下级铜牌的秦颂,四年前开始参加柔道训练,他的父亲曾在日本长期生活,深刻认同柔道运动的育人功能,“我希望孩子能从柔道运动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秦颂的父亲在看台上拍摄比赛中的儿子。

秦颂(白)在铜牌战中取得了胜利。

 

传统眼光看来,举摔柔等项目市场前景一般,年轻选手只能依靠举国体制输血,上海和国内的柔道小选手,往往是由体校教练去学校选材。唐念庭和上海祺祥搏击俱乐部的模式,确实有些不一样。

 

 

 

 


谁说柔道选手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身体条件,并不是衡量孩子能否在柔道项目上成材的唯一标准。

 

记者面前的唐念庭和秦颂,都是瘦瘦小小、斯斯文文的孩子,他们的体格在同级别选手里很不起眼。但他们一路击败的对手,无不来自体校系统,这些都是每天一练的专业级小选手。唐念庭、秦颂的身体力量并不占优,上学时只能保持每周一次的训练时间。人们不禁要问,他们究竟靠什么摘金夺银?

 

在祺祥搏击俱乐部练柔道的孩子,都只有每周六练上一个半小时。

 

“长久以来,外界对柔道确实存在一些误解。”萧梦娇告诉记者,从她当运动员开始,就感觉大多数人眼中的柔道选手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事实并非如此,柔道虽然是一项需要力量和速度的运动,但这不是全部,更需要运动员集中注意力、冷静分析、准确判断,并灵活运用技术和战术。就像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说的那样:柔道是将身、心两种力量最有效的运用之道。”

讲究礼仪,是柔道运动的特点之一。

 

在萧梦娇看来,自己的这群队员们虽然训练时间较少,在力量上很吃亏,但他们却学会了用智慧去战胜对手,将“道”的精神融会贯通。

 

记者还了解到,这五个柔道小将在学校里还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唐念庭在小学期间一直是班上的中队委员,喜欢画国画、弹钢琴,还酷爱写小说;秦颂在学校里也是班长,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带头人”。在父母看来,柔道不但没有耽误孩子的学习,反而带给他们更多收获。“我就觉得她现在特别自信,比如之前小升初面试,她就一点儿不怯场,抗压能力比一般孩子要强”,家长表示,“柔道的攻击性不是很强,而是强调以柔克刚,在输赢中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变得更全面!”

 

 

 

 


俱乐部与专业体校结合成新路径

 

 

“1金2银1铜的成绩,这不仅是徐汇区柔道在市运会上零的突破,甚至赛前我们都没想到能组队参赛。”徐汇区第二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校长孙仲勋表示。记者了解到,青少年的重竞技项目是徐汇区多年来的短板,由于没有项目基础、教练力量匮乏,一直无法组队参赛。

 

既然体制内没有现有资源,何不挖掘体制外的好苗子?市运会前,徐汇区体育部门改变思路,对区内的社会办训情况进行了大调研,发现了像“祺祥”这样有资源也有愿望代表徐汇参赛的民营社会体育俱乐部。

 

“俱乐部的教练过去就是从市运会走出来的运动员,她对这个舞台有感情、很向往、愿意奉献。她们既熟悉项目规律,又了解青少年的特点,加上父母都支持,完全具备了成熟的参赛条件,但他们就差一张门票。”孙仲勋说。徐汇区最后决定选择迈出第一步:俱乐部出人出力,专业体校为其注册,成为区队代表。这支体制外的队伍,在职能部门的挖掘下,探索出一条俱乐部与专业体校相结合的新路径。

 

中国体育正走在改革路上。以前人才培养渠道相对单一的做法,渐渐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未来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社会办训成为重要补充。去年,上海市体育局有关人士明确表示,“体育主管部门要深化改革,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青少年体育。”

 

上海的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是社会力量办训的经典案例。这家民办乒乓球学校在创立之初只有8名球员,如今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向国家队、上海队输送了多名优秀球员,国家队队员许昕就是从这里走出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像这样优秀的社会机构,与体制内单位享有同样的经费与政策支持。

 

如今,徐汇区为社会道馆培训的小将提供参加市运会的机会,便是借鉴过往的成功经验,为社会力量提供展现实力的平台,最终得益的还是上海的青少年体育事业。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陈华
图片、动图来源:海沙尔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