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去世,他设计过中国国家大剧院,在上海留下这些作品……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2018-10-13 15:07
摘要:保罗·安德鲁是一位浪漫、富有想象力的建筑师,他是工程师出身,却带有艺术家的气质。

据外媒报道,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于当地时间10月11日去世,享年80岁。

 

保罗·安德鲁在很多国家留下了建筑作品。他最为中国人熟知的作品,是酷似“玻璃蛋”的中国国家大剧院。

 

他和上海也有不解之缘,而且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座机场和一座艺术中心: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和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其中,浦东国际机场一期是保罗·安德鲁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件作品。

 

保罗·安德鲁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16年5月26日,首届中法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保罗·安德鲁也参加了论坛

 


一生与机场紧密相连

 

1938年7月10日,保罗·安德鲁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冈戴昂。他是一位机场建筑专家,设计最多的就是飞机场。

 

这和他的职业生涯有关,作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的建筑师,他设计了巴黎戴高乐机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机场、埃及开罗机场、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机场、日本大阪关西机场、文莱机场、中国三亚机场等等。其中,圆形的戴高乐机场设计令他名声大噪,当时他只有29岁。

 

设计作品法国戴高乐机场,令保罗·安德鲁跻身一流建筑师行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6年5月16日,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航站区方案由巴黎机场公司中标,这时保罗·安德鲁才以首席建筑师的身份,第一次接触中国。在他眼中,当时的中国和上海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恰如一只腾飞的鹰。因此,他将浦东国际机场设计成“大鹏展翅”的造型。这座气派的建筑至今屹立于东海之滨。

 

由保罗·安德鲁设计的浦东国际机场外型

 

 

2003年3月拍摄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内景,天花板上有独特的“针”型设计

 

在合作设计浦东国际机场的过程中,时任华东建筑设计院副院长的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对保罗·安德鲁留下了深刻印象:“保罗·安德鲁是一位浪漫、富有想象力的建筑师,他是工程师出身,却带有艺术家的气质,因此设计出来的作品非常有创意。”比如,T1航站楼弧形的屋盖,它由斜柱支承,高低起伏,能给人以无限遐想。

 

曹嘉明回忆,保罗·安德鲁在满足机场功能性的基础上,还追求生态和绿色的体现。他在内天井设计了一座大花园,保证了机场的自然通风、采光。

 

保罗·安德鲁对设计的作品很执着。在机场候机厅有这样一个细节:如果人们站在候机厅抬头看天花板,深蓝色的底板上,有一根根状若“长针”的圆柱形构件“穿”下来。这样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但当时遭到不少人的质疑,在保罗·安德鲁的一再坚持下才得以顺利实施。他的考量是:天花板上的光源照射到“针”型圆柱上再折射,既保证了机场的亮度,又能让人们的眼睛不会直视光源。

 

保罗·安德鲁本人非常谦虚。曹嘉明回忆,在前往巴黎与其探讨机场设计时,保罗·安德鲁也听取了中方的一些意见,并融合到设计方案当中。

 


在中国将“浪漫”成型

 

保罗·安德鲁先后毕业于法国高等工科学校、法国道桥学院和巴黎美术学院,还是法兰西学院美术院成员。极高的审美水平也反映在他的建筑作品中。

 

1999年,保罗·安德鲁以一个前卫的蛋壳造型,击败了60多个“对手”,获选为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在他的方案中,国家大剧院是一座超级椭球壳体建筑,完全由曲线组成,钢结构总重量为6750吨,施工难度很大。上海建工集团和北京城建集团、香港建设有限公司合作,通过竞标承揽了这项工程。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效果图

 

建成后的国家大剧院宛若一颗“水上明珠”

 

上海建工机施集团资深总工程师、著名钢结构专家吴欣之回忆,钢壳体内部布满高低错落的混凝土结构,重型起重机难以开行,给钢结构施工带来极大挑战。浪漫的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就站在他面前,挥舞着双手表述安装构思:“把近百米长的梁架在北京西侧的石景山制作后,通过长安街直运现场,组成球壳后扣在混凝土结构上。”保罗·安德鲁边说边做了一个单手扣篮的动作,双肩一耸,大功告成。

 

保罗·安德鲁“天马行空”的构想给了施工方灵感,但具体施工方案的确定,得从“空”中回到地面,脚踏实地地进行。吴欣之的团队一步步优化方案,以超远距离吊装实现“空中钓鱼”奇观,并自主创新出一套测量校正方案,保证大型构件分段对接最大偏差在1至2毫米内,精度标准近乎苛刻。而且,以76天完成了原计划半年的钢结构安装任务,创造世界罕见的巨型壳体钢结构安装新纪录。

 

吴欣之的业务能力给保罗·安德鲁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广州体育场馆遭遇施工难题。有人打电话向安德鲁求援,可他却说:“你们中国不就有个吴嘛!他会有办法的。”

 

由于国家大剧院的造型与周边历史文化环境不符,直到2007年完工开放,争议和指责一直伴随着保罗·安德鲁。他本人在《安德鲁与国家大剧院》中记录了他在国家大剧院7年多的施工期间,所面临的沮丧挫折、愤慨无奈。不过,当国家大剧院建成开放后,建筑效果获得普遍好评。这座曾被人嘲讽为“鸭蛋”的建筑建成后宛若一颗“水上明珠”,访客络绎不绝,被北京市民票选为北京十大新地标之一。

 

2004年5月拍摄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一年后艺术中心正式开放

 

东方艺术中心在晚上灯光璀璨,外型犹如一株蝴蝶兰   陈石麟 摄

 

在《保罗·安德鲁建筑回忆录》中,保罗·安德鲁提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国家大剧院是在同一时期设计,所以在建筑曲度和钢结构的使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东方艺术中心的“蝴蝶兰”造型,外立面由五个双重内曲表面构成。在宽敞的回廊里,伸向空中的钢架结构,象征着林中万木的树杈在刚劲地舒展。

 

2011年拍摄的广州新体育馆也是由保罗·安德鲁设计

 

保罗·安德鲁在中国的设计作品还包括广州科技中心等等。但他的兴趣不止于建筑,他还喜爱读书、念诗和绘画。2017年,他的个人绘画作品展曾在北京开幕,用他的话说:“正是为了绘画,我才去学了建筑,我很乐意和画家交流,我心里觉得绘画这门艺术恰好和科学的贡献是互补的……这个决定是为了艺术的理想,从此我被建筑所吸引,他占据了我的整个人生。”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未署名内文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