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思想者|仲富兰:结婚为什么要喝交杯酒?这背后藏着中国古人的大智慧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仲富兰 2018-10-14 06:40
摘要:江南文化中传承了千年的“合卺”之礼,朱熹曰:“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婚姻结二姓之好,夫妇由素昧平生到琴瑟相和,需要一个渐进交接的过程,许多吉祥美好的寓意与象征,都是从“合卺”开始的。

【编者按】在“剩男”“剩女”成为当下热点话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人婚恋问题的凸显。近日,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在2018长宁民俗文化中心“江南文化”讲坛进行演讲,从江南婚俗着手谈论了古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婚姻的、如何举行婚礼的,等等。他以“合卺”之礼为例,讲述了习俗背后的深刻象征意义,并指出,当代人体味一下“合卺”之礼背后的深刻意蕴,也许能从先人的智慧中获得重要启示,从而赋予江南文化以时代价值。


如今,“江南文化”成为一个研究热词。在我看来,文化有很多层次,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要观察一种文化,从习俗入手是个很好的切入口。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与分享一下江南传统婚俗中的“合卺”习俗。

 

 

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婚姻其实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江南婚俗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必然带有江南地区深深的历史印迹与社会烙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南文化中的观念认知。江南文化中传承了千年的“合卺”之礼,朱熹曰:“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婚姻结二姓之好,夫妇由素昧平生到琴瑟相和,需要一个渐进交接的过程,许多吉祥美好的寓意与象征,都是从“合卺”开始的。当代人在面对婚恋困扰、寻求婚姻幸福的过程中,体味一下“合卺”之礼背后的深刻意蕴,也许能从先人的智慧中获得重要启示,从而赋予江南文化以时代价值。

 

 

喝交杯酒的习俗就源自“合卺”之礼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婚礼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民众“婚须六礼”,据说是上古夏商周时代周朝姬旦所规定的,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程序。千百年来,传统中国人对于这套程序可谓耳熟能详。江南婚俗也大抵循着六礼的规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信物为定”。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婚俗六礼的称呼,也逐渐口语化,如纳采呼为提亲;问名,呼为合婚或合八字,即托媒交换庚贴;纳吉,称为定亲,也就是男方送去定亲礼物;纳征,也演变成送聘金礼物,相当于当代的订婚;请期,呼为择日、择吉,即商定婚期;亲迎,即迎娶。

 

 

六朝以来,江南开拓,“东南财富地,江浙文人薮”,江南婚俗中出现所谓“十里红妆”的场面,意谓嫁妆的丰厚。婚期前一天,女家将置办的奁具雇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或“发嫁妆”。这“铺床”尽管不在婚俗六礼之列,但长期以来却是汉族婚俗的重要内容。富家嫁妆惊人,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浩浩荡荡,洋溢着吉祥喜庆。红色是生命的象征,代表生命的延续,也是中国婚俗中约定俗成的喜色,所以,嫁妆称为红妆、红奁,发嫁妆往往成为富家大户人家摆阔夸富的大游行。加之江南水乡,水网纵横,婚礼中的新娘子,有的是要坐着摇橹船,载着丰厚的嫁妆,慢慢摇到新郎家去的。“十里红妆”就变成浩浩荡荡的婚船船队,锣鼓齐响,鞭炮燃放,这是女家的门面。一担担梳妆、一杠杠嫁妆,朱漆髹金,流光溢彩。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曾经评说这种“十里红妆”:“世俗尽陈之,欲矜夸富多。”历朝历代,有钱有势的土豪都很任性,也不去说他了。

 

 

婚礼仪式的高潮当然是“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三拜很有意思,至今还在传承,它强调一个新的家庭对天地、对祖宗以及对新婚的承诺,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对新人的责任宣誓。当代婚礼上,还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新郎新娘各端一酒杯,面对面站着,用拿酒的手臂相互交错套折,同时喝尽杯中酒,喝完后手臂再放开。两人喝酒时,在场的人高声喊着:“喝口交杯盏,一辈子不翻脸。喝口交杯酒,偕老到白首。”整个过程尽管时间不长,但两位新人当着众人的面,手臂相交,腼腆的神情和喝酒时的拘谨,着实令人忍俊不禁。伴随着大家的哄笑和掌声,满杯酒下肚的当事人脸色红润,显露出娇羞和幸福,频频向在场的亲友们致谢,洞房里气氛热烈异常。

 

 

这种喝交杯酒的习俗就源自“合卺”之礼,始于周代。卺是一种匏瓜,俗称苦葫芦,其味苦不可食。古籍记载:“合卺,破匏为之,以线连柄端,其制一同匏爵。”将一只卺破为两半,各盛酒于其间,新娘新郎各饮一卺,象征由婚礼把两人连成一体,分之则为二,合二则为一。饮了卺中苦酒,意味着婚后夫妻应同甘共苦,合而为一,从此患难与共了。又因匏是古代八音乐器之中的一种,含有音韵调和之意,故“合卺”又示意新娘新郎婚后应和睦协调,结为琴瑟之好。到了南北朝时,行“合卺礼”又增加了在两个瓢把上连上丝带,喝酒后,将两个瓢扣在一起,用丝带缠绕称“连卺以锁”,寓意是使两人相爱拴在一起,永不分开。

 

 

关于“合卺”,古往今来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唐代士子韦固路过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南),遇到一位老人在月光下检阅书信,身边一布袋中装满了彩丝线。韦固问老人何故,老人答曰:“即使男女双方有深仇大恨,或分居天南海北,只要用此线将他们双足一系,便得结为姻缘。”由此产生了“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俗语。这也许就是破卺为二的酒具用彩带绾成的由来。“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宋代用彩线拴连的两个酒杯,存留了合卺礼的原意,又有了新的发展,新娘新郎同饮之后,掷杯于床下,若两杯一仰一合,意味着男俯女仰,天覆地载,阴阳和谐,大吉大利。所以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新婚夫妇在饮交杯酒时,还“执双杯,以红绿同心结绾盏底,行交卺礼”。这说明,当时用彩丝线绾成同心结系于盏底或杯足的习俗已经很普遍了。

 

 

明清江南婚礼中“牵红巾”的习俗,或许就是由合卺时的彩丝线演变而来。红巾既不系足,也不拴手,只是让新娘新郎各持一端,相牵入洞房。及至清末民初,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今婚仪中,“安杯于床下”之礼已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唯“交杯酒”之礼仪至今实行不废。

 

 

古人为何视婚礼为“天地间头等大事”

 

 

古人对婚礼极其重视,甚至认为是天地间头等大事。“昏礼者,礼之本也。”“《春秋》正夫妇之始也。夫妇正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和,君臣和则天下治,故夫妇者,人道之始,王教之端”。这些五代经典对婚礼的要求,说明婚姻如此重要,所以,绝不可草率。我在拙著《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中,就曾引述《仪礼·士昏礼》所保留下来的传统士娶妻之礼。几千年的婚礼与婚俗制度很是繁复,对于当代人来说,似乎过于繁文缛节,甚至有点索然寡味的感觉。但其实,倘若仔细品味,古代婚礼通过对仪节、饰容及举止等的种种规范,含蓄地表达着男女双方彼此不断融合、不断深入交往的过程,直到新人入洞房,举行合卺之礼,其背后蕴含着对新婚夫妇的善良祝愿,体现了因重婚姻而展现的谨严之序,也能体会到尊卑合体下的亲亲之义。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合卺”古礼仪式逐步在淡化,但一些基本内容依然传承下来了。如吴地,包括苏州、上海等地一直流行在撒帐后用红绳拴连两只木酒杯,斟满两杯酒,新郎新娘各饮半杯,然后交换,一齐饮干,将杯抛于婚床下,寓意同甘共苦,有福同享。在江西,由伴娘和伴郎照顾新人交杯互饮,由新郎先饮,新娘后饮,互相交饮三次而成。南京地区,合卺之礼则由“搀亲”(即伴娘)照顾新郎新娘互饮交杯酒,其方式是用两盏以彩绳结连之,互饮一盏,或各饮少许,然后把酒杯交换一次,再举杯互饮一次,以示恩爱夫妻,自此结为一体。后来,长三角地区还有要求新娘新郎各吃两个汤圆后,互换碗盏,再吃两个,将原先的“合卺”交杯酒演化成“吃汤圆”、“吃圆子”后“交杯换盏”的习俗,以示亲密和合。这时伴娘再念道:“交杯换盏团团圆,夫妻恩爱乐相随;老君送来麒麟子,明年生得状元儿。”

 

 

江南农村还有婆婆请新媳妇吃汤圆的风俗,故意将汤圆蒸煮得半生不熟,当新娘吃一口圆子时,婆婆故意问道:“生吗?”新娘照实答道:“生的。”一语双关,此时婆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笑得合不拢嘴。老人家就盼个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实际上,“合卺”古礼确有此种含义,就是人类的子孙繁衍。“卺”俗称苦葫芦,葫芦形圆多籽,类似于十月怀胎的孕妇。葫芦与人类生殖有着密切的关系,新婚时行“合卺”之礼,即是预祝新郎新娘日后子孙兴旺,“卺生”未来。

 

 

在古代,结婚的主要目的是生育,而在祈求生育的场合,往往伴有饮酒与食物,既是一种隐喻,也是一种物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以饮食来激发人的生殖欲望。通过新婚夫妇共饮共食的方式,以及食物本身的隐喻功能达到抒发繁衍后代欲望的目的。因此,“合卺”仪式体现出浓浓的亲厚之意,它的象征寓意也是多层次的,但这些寓意又是相关联的。简单地说,就是新郎新娘合二为一、结为一体,以求产生新的生命。

 

 

习俗会变,寓意不变

 

 

传统婚庆礼仪程序上,通常由男方亲属中选出一个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来主持(现在的人称为“福娘”,其实,古代并没有这种称呼,一般的叫法是“娶亲太太”)。“娶亲太太”先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然后斟上两盅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这种喝法是汉族人的传统。从以合卺为结婚的代称,以后逐渐演变到交臂吃“交杯酒”,再到后来成为一般民众酒席上的嬉戏。平时喝酒时看到许多男女,酒喝得高兴了,就交叉着胳膊来一杯“交杯酒”,那情形看似浪漫,不过是当代人的一种娱乐而已,表明两个人要好,语言已经不能替代了,就来一杯“交杯酒”,弄得满座欢笑,打趣而已。

 

 

然而,不论这项习俗如何演变,它的表现方式有什么异同,其寓意与所积淀的心态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夫妇永结同心。象征也好,寓意也罢,这种心理暗示将长久地影响着一个新家庭的生活和安泰。这种习俗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大智慧,所谓“合卺”,本质上是一种生命的承诺,匏里的酒是烈的,匏的丝是苦的,喝过这杯交杯酒,意味着两个人不能轻易反悔,喝过这杯酒,意味着从此往后要彼此扶持,互相呵护,白头偕老,共度一生。婚礼上的交杯酒喝完了,还会把这个葫芦瓢系在一起,挂在墙上,提醒新人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背信弃义,忘记结合时的初心。

 

 

“合卺”之礼因为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按照江南婚俗中的传统,通常又将“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它的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永结同心,象征新婚夫妻的白头偕老。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有一首《金缕曲·赠梁汾》的词,其中写道:“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仿佛给我们描绘了一对新人生命承诺一言九鼎的画面。再如六朝时钱塘《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情长至天涯,不管世界怎样多变,然诺重。这是何等浪漫的情怀!  

 

 

古代一直说“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最后落在一个“信”字,所谓民无信不立。重诺就是讲信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的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婚姻的向往是不会改变的,仍然希望拥有天长地久的爱情,期盼一个与自己携手一生的爱人。

 

 

“合卺”折射出婚姻意义的四重价值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合卺”是婚俗中的核心符号,它折射出四重稳定的要素:一是性的和谐;二是生活安定;三是情感稳定;四是内心平静。生活的安定,内心的平静,才会有婚姻的质量,稳定才能求繁荣,而这一切正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与前提。

 

 

应该说,江南婚俗,或者说中国的婚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必然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迹与社会烙印。21世纪的婚俗变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将朝着多元的、理性的、进步的、以人为本的、男女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婚姻不是缤纷的乐园,但也不是阴森的坟墓。婚姻就是婚姻,它淡化了恋爱的浪漫,增添了家庭的琐事,舍弃了随心所欲的自由,一对男女由于相互爱慕走到一起,只要彼此在理解包容中相互磨合,心心相印,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两颗心可以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然而,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婚姻其实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唯有凭借真挚的心,汲取前人积累下来的有关婚姻的真知灼见,提升经营婚姻的智慧,把握正确的航向,才能稳妥地驾驭自己的婚姻之舟,驶向幸福的彼岸。

 

 

在当今婚俗规范日趋模糊的时代,人们在选择多元与社会宽容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失范带来的迷茫与痛苦。离婚率不断攀升;“恐婚族”不断壮大;“闪婚”“闪离”频度高;只恋爱不结婚,成为常见的一种婚恋形式;“只做贤妻,不做慈母”、不生孩子的“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处理这些问题,需要借鉴与传承古人的理想与生活智慧。当然,也需要完善有关婚姻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考虑到人性的弱点,既避免法律的主观性,又防止人们处理婚姻家庭问题的草率与鲁莽,既要保障离婚自由,又要让滥用自由给他方造成损害的人为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上的这句话,充满了人性的哲理和人文的关怀。我相信,在新的时代,只要还有男女相悦,这句话就不会过时,还仍然是我们对婚姻的最高理想。在婚姻这个问题上,人们始终寄予了对幸福的最大渴望。

 


【思想者小传】

仲富兰 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上海六千年》(三卷本)、《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中国民俗学通论》(三卷本)、《越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论》、《水清土润:江南民俗》、《上海民俗——民俗文化视野下的上海日常生活》、《民俗传播学》、《图说中国近百年社会生活变迁•服饰、饮食、民居》(四卷本)(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为韩国出版机构出版韩文版)等多部著作,部分论著被译为英、俄、日、韩等国文字。另有大量论文和文章散见于海内外报章杂志,并承担多项国家与上海市研究课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李小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