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纵览 > 文章详情
保护洱海人人有责,但强行铲除农民种的大蒜合适吗?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中国之声 2018-10-09 09:21
摘要:大蒜说铲就铲,农民的收入从何而来?而大蒜种植又真的会对给洱海的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么?

这几天云南大理洱源县在网络上成为了热点,有多位网友反映,洱源当地政府准备以农药化肥污染洱海为由,强行铲除老百姓已经种植的大蒜。一份大理《“七大行动”督查整改通知》文件要求:快速行动,广泛宣传,在全市范围全面禁止种植大蒜。而可查到的公开资料显示,大蒜是洱源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种植已有20年之久。如今,大蒜说铲就铲,农民的收入从何而来?而大蒜种植又真的会对给洱海的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么?

 

随着雨季的来临,生活生产污水和农业灌溉双重污染加重洱海污染负荷,入湖水质大幅下降。为破解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难题,大理州州委常委会决议,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其中包括在对洱海水质影响较大的下关和洱源两个县市,引导农户拔除田间长势良好的大蒜,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几份流传出来的禁种大蒜通知书显示,大蒜是高需肥水作物,有意向种植大蒜的农户及时向洱海流域外转移种植,并调整种植业结构,降低化肥和农业使用量。

 

大理利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7月在凤羽镇白米村流转的土地上种植了40亩大蒜,公司负责人肖晶说,已组织人手拔除田间长势良好的大蒜。

 

“由于大蒜的种植,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将已种40亩的大蒜,组织工人进行铲除。虽然我公司种植有部分亏损,但是作为一个大理人,为了保护好洱海,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公司有义务有责任积极的作出一些贡献。”

 

凤羽镇白米村党总支书记杨跃伟说,“我们白米村委会政策宣传到位、入户到位。从8月份开始组织了村民小组到‘三委’班子和部分代表的会议,多次讲解保护洱海、提升水质、改善环境等等这些方面。下一步,我们村委会将认真落实工作,让群众家喻户晓,认真排查预留蒜种、自繁蒜种等,让群众自觉改种其它以蚕豆为主的这些品种。 ”

 

大理的湾桥镇同样如此。大蒜种植是该镇甸中村的传统产业,很多农户早早就买回蒜种完成播种。甸中村委会南甸村二组组长杨寿雄说,村里打平了21亩左右的大蒜,禁种大蒜,把种下去的大蒜都打平、挖掉,都是支持政府的工作:“我们村民积极支持政府保护洱海(工作)”。

 

可查公开报道显示,截至9月26日,大理市共回收蒜种近1200吨,已铲除种植面积180多亩。大理州农业局副局长李月秋说,铲除是有补偿的。一份补偿方案中写到,全面禁种大蒜签订协议的每亩补助1200元,每亩蒜种回购补助600元。“我们实行生态奖补、生态补偿这个形式,让老百姓进行改种其它农作物。转型的话,因为我们去年两个县市有12.36万亩嘛。补偿方案洱源县和大理市都有政策。”

 

然而,对于这项意在保护洱海生态的政策,当地农民似乎并不像基层政府所述“一片支持”。一位洱源县种植户说:大蒜行情好的时候,一亩地至少能卖两万块钱,“因为洱源县的有些镇今年早种下了大蒜,现在苗已经冒出来有筷子这么高了,然后政府给铲除了。今年市场上算中的价格是200元一袋,政府的补偿是按80-100元一袋,然后在每亩补偿600元,这个是远远不够的。老百姓都有点亏钱进去了。”

 

一些强行铲除的视频和图片还被发在了网络上,有云南当地网友质疑:保护洱海,人人有责,但是今年8月才有当地政府的人宣传禁种大蒜作物,老百姓在这之前已经把蒜种买好,9月10日左右,老百姓陆续把蒜种下,也没有人硬性要求,但如今强行把已经生长的大蒜挖出来,行政过程是不是有些简单粗暴?当地农业部门为何没能提前做好规划?记者拨通大理州农业局局长李跃兴的电话:

 

“有些民间炒作的东西,我也不赞同,但是我也不好说,有些说法是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我们要为党委政府做好服务、疏导群众工作,但是对于一个事情的认识,肯定有差别。”

 

一位参与大蒜铲除工作的领导向中国之声表示,在禁种大蒜这个工作上,相关政府部门在时间、节令上掌握得不好,确实导致农民对此产生情绪,如果能在农民购种、种植前进行要求和疏导,而不是等到苗长出来再拔,行政决策效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对于洱源、下关拔除大蒜一事,人们还有第二个疑问:大蒜种植对洱海的污染究竟有多大?洱源县县委副书记、扶贫总队长龚飞回应说:“本来就是种大蒜跟洱海水的污染,按道理应该是说可以避免的,但是因为我们农村里头在种大蒜的时候用了过多的化肥、农药。它有个数据,种大蒜施用的化肥只有10%肥被大蒜吸收,其余的90%其实是随着灌溉用水被溶解到水里面,最后流到河里,最汇到洱海里。”

 

另外,今年初夏当地大蒜销量不好,7万吨大蒜滞销,当地也在考虑引导农民转型升级。西甸村党总支书记杨茂芬在此前的一个报道中说:“今年价格不理想,可明年还得种,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方法。”她希望与省外公司谈合作,拿出一部分土地做观光农业,适当改变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禁种可能也被当成了一个转型契机。

 

但眼前的问题是,突然之间铲除,农民接下来靠什么生活?龚飞说,县里已经在洽谈引导老百姓种植中草药及藜麦等高经济效益作物:

 

“在我们种大蒜面积最广的牛街和三营种一万亩的中草药,对大蒜的替代种植就非常有帮助了。种植中草药经济收益也会超过种大蒜的。第二个我们要把这个黑龙江五常大米的生态种植技术引进来,我们种藜麦这样一种高效的这个农作物,我引进这个团队,你按照我的技术来中,他们来保底100元每公斤的收购掉,提供种子、肥料,你来种。而且五常大米的有机生态种植大幅度的减少无机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想尽一切办法推广新科技。总之一条就是引导农民转型升级,禁种大蒜,但是我们要确保农民的利润。”

 

面对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政府的行政决策,无论是引导还是实施,都不能简单粗暴、一蹴而就:

 

“特别是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时候,你应该在决策开始就应该告知——我们今年保护生态,限制种大蒜。新时代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大蒜是当地重要的作物,更应该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几个月以后你再铲除,不仅仅是简单粗暴,而是没有把群众利益真正放在心上。”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