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温州模式、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长三角各地纷纷捡起“老法宝”,它们还管用吗?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孔令君 2018-10-10 07:00
摘要:要捡起并用好“老法宝”,“人”是最关键的底气、自信与力量所在。

新时代再出发之际,记者在长三角多地却常听到人们不断提及往事。

 

前不久,温州市人民大会堂里一场“勇当‘探路者’ 续写创新史”主题论坛上,记者与当地领导和专家们一同观看了“温州模式”的回顾短片,片中全国第一位持证个体工商户章华妹说起“打游击摆摊”,皮鞋企业的老总谈起在杭州武林广场一把火烧了假鞋……观众们看得专注,若有所思。

 

3个月前,苏州市委大院12号楼里,一场意在激励苏州干部在新时代提振精气神的会议上,播出了一段视频,昆山、张家港与工业园区的老干部们纷纷出镜,话音恳切:“我要干,我要提着脑袋干,我绝不回头的……不等不靠,照样自筹资金办开发区……你这个地方搞不起来,人家看不起的呀。”想起那段很“燃”的岁月,苏州干部们被“电”到了。

 

在江苏盐城,有老同志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盐城撤地建市初期,曾在这里战斗过的新四军老兵们群策群力,为盐城争取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大提升。时至今日,“铁军精神”依旧常被盐城领导挂在嘴边,以此锻炼干部作风。

 

当年的激情与热血,让人心有所动——曾经“辉煌”过的温州,如今的“小目标”是巩固在浙江“铁三角”地位;苏州这座工业总产值全国领先的城市,面临全面提升创新水平的考验,已不是每年上几个项目就可以“过得去”的。不难理解,当下为了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各地纷纷捡起“老法宝”,比如“温州模式”、“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与“园区经验”等,但它们还管用吗?

 

 

温州又在“闯”

 

“‘温州模式’要焕发新活力”,已被写入前不久的温州市委全会报告中。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认为,民营经济、世界温州人、温州文化是温州最鲜明的特色、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以此为要素,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形成的“温州模式”,在新时代并不过时。“温州模式”是“闯”出来的,曾几何时,它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冲破姓“资”姓“社”的争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顽强成长。记者注意到,温州最近萌生一股新的闯劲。

 

在温州瓯海区的农村,有“农民资产委托代管融资”试点,养花木的农户可用名贵花木贷款,家庭小作坊老板可用小微厂房贷款,没法抵押的农房、城中村农民的拆迁安置房指标、农妇手上的金戒指都可以融资抵押、质押。参与试点工作的瓯海农商银行董事长潘志坚拜托记者“笔下留情”,他想着未来可尝试“承诺贷款”,只要用好村规民约并与公、检、法、工商等部门协同,风险可以防控。据他统计,100位农村申请贷款者里真正失信的可能就3人,不能为了3%的潜在风险,而把97%的农民兄弟拦在银行大门之外。截至2018年7月末,该银行在瓯海区两百多个村庄发放贷款36.29亿元,涉及8553户,其中从来没有贷过款的农民有4147户。潘志坚说了数位出身农村的温州和台州知名企业家的名字:“难保我们的农民客户中,未来出几个‘大佬’。”

 

“温州模式”的关键作用之一,在于激活了“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点燃民营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如今的温州依旧在探索实践:今年初,温州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不久,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批准温州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意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8月31日,温州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卫星产业、物流产业等10大重点领域和6大专项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温州经济已走出低谷,持续回升,GDP连续13个季度稳定在7.5%-8.5%的区间,实体经济支撑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依旧,上半年新设企业2.52万户,增长52.7%。

 

值得注意的是,“跳出温州发展温州”的特色保存至今。一批温州民营企业“走出去”,并走得有声有色。正泰集团去年海外收入64.3亿元,成功并购德国最大光伏企业;人民电器集团成为参与越南电力改造和建设最多的中国民企;在俄罗斯、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和塞尔维亚,都有温州人投资建设的经贸合作区或工业园区。

 

在温州采访,不少人与记者聊起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的头版,那篇《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以及评论员文章《温州的启示》,“温州模式”第一次见诸报端……他们期待,媒体能再为温州新的闯劲美言几句。

 

苏州还在“创”

 

同样看重媒体作用的,还有江苏昆山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宣炳龙,他回忆起起1985年昆山自费开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岁月:上海厂长来昆山只带了30万元,但昆山看中上海“金星”电视机的名气,便发行 “金星股票”,筹集480多万元,当年谈判,当年土建,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昆山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上,总有媒体为我们传递正能量,给我们胆量,为我们撑腰!让当时一直只敢干不敢说的我们,有了更大的勇气去创新!”宣炳龙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昆山开发区的新闻屡屡登上《解放日报》,“一无国家投资,二无省里贷款”的开发区,在1989年工业产值超过5亿元,在全国各类开发区中,仅次于广州和上海闵行开发区,仅用了4年经济效益便超过基础设施全部投资。凭着“第一个吃螃蟹”,昆山从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跃升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领头羊。

 

“昆山之路”与“张家港精神”及“园区经验”一起被称为苏州的“三大法宝”。今年春节假期刚过,苏州召开全市作风建设大会。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在会上表示,要进一步丰富弘扬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着力推动科技体制、“放管服”、农村制度、社会治理等有影响力、含金量高、撬动性强的改革,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把苏州“三大法宝”发扬光大,是一段时间以来苏州主要领导反复提及的事。

 

“三大法宝”的共同点之一,是勇于创新。比如昆山人常说“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前不久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告诉记者,要拿出当年自费开发昆山开发区的精神和魄力,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具备县域特点的昆山科创中心。昆山杜克大学首届本科生已入学,学生人数虽不多,但昆山因此有了中美(昆山)科创中心和一批专家和科研项目,围绕昆山杜克大学,昆山正打造名为“智谷小镇”的特色小镇。昆山创新重“实干”,记者曾听一位干部感慨,国内一些开发区,只要批复成立似乎就“成”了,而昆山的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几乎每年都能有所突破,探索出一些新做法。

 

昆山强调“昆山之路从头越”,张家港自豪于“张家港精神”。九月底,张家港市刚刚“换帅”,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周乃翔对张家港提出发展要求,首要的便是“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不断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当年张家港能在一块苏南“边角料”的沙洲上建起国内首个内河型保税区,关键在于自我加压、担当作为,这是张家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最难以复制的独特气质。再看苏州工业园区,“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中本就有创新之义,作为全国首个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苏州工业园区努力营建优质的创新生态系统。值得关注的是,工业园区今年内将建成覆盖园区本级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网通办”总门户,为该区所有自然人、法人提供网上审批与服务,让百姓到政府部门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不仅是县区,全苏州正积极参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在突破关键瓶颈、掌握核心技术上持续用劲,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老法宝”还管用吗

 

捡起“老法宝”,未来该怎么用?有人对此有“冷思考”——

 

毕竟,时代在变,发展阶段也不同了。在“温州模式”诞生之前,温州是个穷地方,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均耕地少,国家投资少。昆山也不似今日,它曾在苏州地区六个县里排名垫底,被叫做“小六子”;张家港曾是一片“穷沙洲”,被嘲笑为“苏南的苏北”;苏州工业园区不过是苏州城东一片烂泥荒草池塘……人们不得不承认,当年的成功有“穷则思变”的因素,脱贫致富的心愿是改革思变、敢闯敢干的最大动力,如今长三角已是先发地区,动力还能那么澎湃吗?

 

另一方面,这几样“法宝”的独特性已不如当年。69岁的温州人马津龙曾在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温州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担任过负责人,是“温州模式”的见证者之一。他告诉记者,温州当时能够神奇般崛起,与制度上的先发优势有很大关系。一个地方选择了某种模式成功了,但所有地方都是这种模式时,此模式就不具优势。他给记者打比方:有一个人站起来后,视野开拓了;但所有人站起来看时,就未必有这个效应了。

 

但无论如何,捡起“老法宝”是必要的——至少,能让新时代的干部与群众铭记这段改革开放史。3年前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去世,生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还向本报记者表示:“我还要闯关!”可惜的是,这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改革明星”已被淡忘,步鑫生去世的第二天,有学者在杭州一所大学里做了个小调查,全班43人只有8人知道步鑫生。实际上,艰苦创业的精神永不过时,以此为坐标和底色,才能不慌张、不做作、不浅薄,才能有效地鼓励士气。因此,苏州的主要领导常把“老法宝”用在提振干部精气神上,“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三项机制在当地正成为常态。温州则发起“温州擂台·六比竞赛”,激励全市上下比质量、比位次、比创新、比项目、比环境、比担当。

 

鼓励士气之外,要不断赋予“老法宝”新内涵,才能勃发新动力。温州市社科联原副主席洪振宁告诉记者,温州人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以及敢为人先的精神不变,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续写创新史。大批温州优秀商人是温州独有的资源,他们在国内乃至世界各地拥有丰富的资本、信息、技术与人才,让民间力量充分释放便是“温州模式”的新活力来源之一。苏州也是如此,它并没有特殊的资源,却能在经济总量、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名列前茅,这是苏州人自己干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苏州最大的资源便是政府服务与干部的干劲。要捡起并用好“老法宝”,“人”是最关键的底气、自信与力量所在。

 

编辑邮箱:alexklj@126.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2018年9月28日,浙江温州乐清湾高速大桥及接线工程正式通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