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华裔科学家张锋这回有戏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即将揭晓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18-10-01 06:00
摘要:“基因编辑技术获得诺奖,只是迟早的事”

北京时间今天(10月1日)下午17时30分,201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揭晓。

 

今年这一奖项将花落谁家?就在不久前,科睿唯安宣布了其2018年度“引文桂冠奖”得主。这一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引文桂冠奖”,自2002年第一次颁布至今,已有46位该奖项得主获得诺贝尔奖。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纳波莱奥内·费拉,由于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癌细胞形成新血管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器,成为了今年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引文桂冠奖”得主之一。

 

发现了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血管新生

 

纳波莱奥内·费拉的工作有何意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员。据介绍,没有血管提供养料,实体肿瘤就无法从小变大,纳波莱奥内·费拉 (Napoleone Ferrara)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了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并依据这一思路,开发了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与此同时,纳波莱奥内·费拉的工作也促进了其他疾病如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等用于抑制血管生长的药物研发。

 

说到抗血管新生治疗肿瘤,这一概念其实最早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朱达·福克曼(Jodah Folkman)教授提出来的。这位被誉为“抗血管新生”之父的抗癌专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肿瘤细胞能在人体内自制新血管,以供其氧气和养分之需,若能抑制肿瘤制造血管的能力,就可“饿死”癌细胞,从而减慢或停止癌扩散。“朱达·福克曼教授的贡献是诺奖级的,不过可惜他在2008年由于心肌梗死已经去世了,诺奖只会授予仍然健在的科学家。”

 

“基因编辑技术获得诺奖,只是迟早的事”

 

说到对诺奖的预测,周斌非常看好基因编辑技术,认为这只是迟早的事。

 

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杜德纳和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研究中心的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在《科学》上发表文章,确认 CRISPR-Cas9 系统在体外实验中能“定点”对 DNA 进行切割。201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华裔科学家张锋的研究团队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重磅研究,宣布他们首次在哺乳动物内应用了 CRISPR-Cas9 系统,并确认它能在几周内建立起小鼠的疾病模型。此外,他们也首次在人体细胞内成功地用 CRISPR-Cas9 系统完成了基因编辑。该技术一经问世就迅速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催生了上千篇研究文章。2015年,《科学》将它评为年度十大突破之首。   

 

数据库是否有可能得诺奖?

 

在今年的科睿唯安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中,有一位科学家为其他科研人员提供了巨大帮助。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金久时,因为对生物信息学的贡献,特别是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一书的完善与发展获得“引文桂冠奖”。这个参与基因表达的蛋白质通路数据库允许基因组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收集、比较细胞过程的数据。

 

金久时所提供的数据加速了许多人的探索步伐,并获得了数万次的引用。科睿唯安旗下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引文分析师大卫·彭德尔伯里表示,科学不仅催生新技术,也依赖于新技术,虽然过去的诺贝尔奖强调具有革命性影响力的方法和工具,但数据库和软件的重要性也已经获得了认可,被引频次数据说明了这类科学贡献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力,当今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都不容忽视。

 

未来,诺奖是否青睐为众多科研人员提供帮助的数据库和软件?让我们拭目以待。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