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自贸五年看变化 | 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红利“加乘”,企业直呼“过瘾”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18-09-26 18:36
摘要:五年来,上海自贸区五大片区经历了哪些变化?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又结出了哪些硕果?我们近日走进上海自贸区,亲身感受来自改革第一线的新气象。

小编说今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迎来成立五周年的日子。五年来,上海自贸区五大片区经历了哪些变化?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又结出了哪些硕果?我们近日走进上海自贸区,亲身感受来自改革第一线的新气象。


2017年12月1日,上海海关关税处向发货人梅特勒-托利多国际物流亚太分拨中心签发了全国首份《未加工证明》,让一票原产地属于美国的货物,经其设立在上海自贸区(洋山保税港区)的亚太分拨中心重新包装后转运到韩国。6天后,韩国海关接受了这份由中国海关出具的证明,使得货物顺利得到了《美韩自由贸易协定》项下的关税优惠。

一切悄然发生,鲜有人知道,这张酝酿已久的证明,对提高上海作为亚太中转中心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具有显见的推动作用,意味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转口贸易领域实现了又一制度性突破。

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5年,在其28.78平方公里的保税区域内,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每一寸土地都发生着可喜的日新月异。

 

图为上海自贸区机场综合保税区

 


 

保税功能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叠加,企业红利“扑扑满”

 

到今天,海关《未加工证明》政策已顺利实施9个月,仅对梅特勒-托利多国际物流亚太分拨中心,就已签发50余份证明,涉及出口金额100万美元,累计获得关税优惠近15万美元。

而这还只是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制度创新的一个小小缩影。上海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在去年《未加工证明》政策出炉试验时,它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深耕洋山保税港区多年,公司享受到的制度红利不胜枚举。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单单“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一项,就足以让它成长为客户的不二选择。

 

图为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区

 

“过去,我们的大多数客户会在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一个保税仓库,收发海外进境和国内出口的货物;同时在特殊监管区域外设立一个非保税仓库,收发国内采购后面向国内进行销售的货物。这些企业保持两个仓库、两个团队、两套系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在实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 以后,上海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客户可以将原先的非保税货物迁移到特殊监管区域内,实行同库管理,相当于减少了足足一个仓库的物业成本和管理成本。

自1990年外高桥保税区成立之时,保税区域就是浦东各项改革举措率先探路、试水的最佳试验场之一。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立,以外高桥保税区为主的保税区域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保税区功能创新的叠加优势,也成功获得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青睐。

去年底,美国赫克机床公司迁入外高桥保税区,并将多台价值数百万元的设备同时运到中国展示。赫克中国总经理姚雪说,“一台进口机床的进口关税在9.7%左右,增值税17%,如果以完税状态进入中国市场展销,资金压力巨大。”而今,受惠于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展示的便利举措,这几台机床设备无需缴纳关税,就可以亮相国内市场。

截止2018年6月,保税区域累计新设企业3.07万家,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1281个;推动贸易监管部门出台并集成运用的近百项制度创新措施,让区内一线进境货物入区时间平均缩短2-3天,进出境时间较上海关区平均水平下降78.5%和31.7%,企业物流成本减少10%以上;跨境金融创新业务的开展,鼓励890家企业发生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95家企业参与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今年上半年,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为12369.6亿元,占到全市的50%……

 


 

图为上海自贸区洋山保税港区

 

打造集聚千亿级产业的专业平台,全球顶尖公司竞相成为客户

 

过去5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功能不断拓展,目前,已培育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营运总部、大企业总部、区域性总部等各种类型的总部企业220余家,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不仅如此,专业贸易平台集聚功能也进一步显现,打造出机床、酒类、化妆品、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6个销售规模千亿级、10个销售规模百亿级的产业集聚平台。

以智能制造专业贸易平台——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为例,占地10万平方米的园区,如今成了全球机床巨头驻扎密度最高的地方。其中,美国机床和制造杂志评选的全球机床100强企业中,41家已经成为该平台的客户,33家企业建立了展示、技术服务、仓储、办公等业务模式。

机床,又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作为先进制造业和工业4.0的基石,精密数控机床主要运用于包括航空航天、信息通讯、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高端制造的核心产业。而集合了保税展示销售、展品物流、零部件分拨、进口设备法定检验、技术交流、专业演示培训和融资租赁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恰恰为海外机床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搭建了优质的公共贸易服务平台。

据介绍,依据上海自贸试验区“分送集报”政策创新,产业园首创了“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的公共式仓储分拨服务信息系统,分拨流程从之前的3-5天降至4小时左右,操作成本成倍降低;对标国际行业标准,产业园首创了进口机床现场法定检验及采信第三方检测报告,直接改变了进口机床客户属地检验的传统方式,从售后检测变为售前检测,买卖双方的合法利益得到了保护……不断推出的创新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慕名而来。

德国GOM,一家精密工业三维计量公司,其拥有高精度的工业和自动化三维坐标测量技术,主要服务于汽车、航空和消费品等行业,帮助它们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开发和制造流程。公司亚洲区总经理倪亦鞍说告诉记者,利用超高精度3D扫描技术,产品扫描一个苹果手机外壳只要4分钟,扫描一个金属车身仅需45分钟。入驻该产业园后,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红利和产业园的政策创新,企业所有生产的设备、零部件等均可第一时间寄送到亚洲其他国家,成本也大大降低。

2017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内的智能制造服务企业合计完成销售额近 620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7%。而该产业园的进出口贸易额为275亿元,占上海的65%,全国的29.7%,成为新兴的重要千亿级产业平台。

 

栏目主编:董齐兴 文字编辑:廖诗琪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由浦东新区供图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