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戏曲进校园后,小演员“唱念做打”传递梨园薪火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8-09-24 06:30
摘要:2018市民文化节校园中华戏曲大赛颁奖暨展演在沪举行。

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却可观海;唱念做打,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9月23日晚,2018上海市民文化节校园中华戏曲大赛颁奖暨展演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举行,“校园戏曲之星”一一登台亮相,戏曲名家胡璇、李军、顾竹君等甘当“绿叶”,搭台传递梨园薪火。展演分为“蓓蕾初放”“戏韵缤纷”“烟雨江南”“薪火相传”四个版块,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在小演员的一招一式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地方戏与京昆平分秋色

 

2018校园中华戏曲大赛已于前段时间落幕,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三轮激烈角逐,赛事诞生了“百名校园戏曲之星”。“会唱戏的孩子越来越多。”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评委胡璇感叹,不光是参赛选手、团队增多,孩子们的整体表演水平也显著提升。越剧国家一级演员、评委韩婷婷说:“小演员的表演越来越专业,从唱念做打到服饰装扮都很到位,这是对戏曲综合性表达的全面传承。”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和嘉定学生合唱团的学生们表演昆曲《长刀大弓》 。

 

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上一届大赛时,评委的共同感受是遴选优秀的地方戏选手相当困难,京昆选手“一枝独秀”,专业组只有京昆组、无地方戏组,非专业组京昆与地方戏选手比例达3:1。然而此次赛事,各地方戏种异彩纷呈,在非专业组中,沪剧、锡剧、评剧、黄梅戏、越剧的选手数量几乎可与京剧、昆曲平分天下。这与近年来沪剧等地方戏加大进校园力度息息相关。“传统文化在社会上持续走热,戏曲传承的春风来了。”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京剧、沪剧、锡剧、昆曲、评弹等戏曲门类送进学校后,戏曲社团、戏曲班在各个中小学纷纷成立,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戏曲爱好者。

 

静安区北站少儿京剧班已走过了25年,在上海颇有名气,培养了吴东泰等一批戏曲小名角。有趣的是,在今年的赛事中,这个班里还出现了曹越、顾筱萌等几位沪剧“校园戏曲之星”。从京剧拓展到沪剧,京剧班的指导老师于燕芳道出了缘由。原来,在市里的比赛上,老师们发现少儿沪剧比例很低,中国戏曲小梅花大赛上更是难见沪剧,“身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就这样,本就沪剧出身的于燕芳又干起了老本行,培养孩子们演唱沪剧,少儿京剧班也就变成了少儿戏曲班。学校领队老师沈洁说,未来学校计划和北站街道合作排练更多的沪剧,让“上海的声音”在孩子们心底扎根。

 

市民文化节年年“有戏”

 

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梨园经典赏戏团导师授牌仪式当晚举行。赵群、蓝天、罗晨雪、钱思剑、吉燕萍、陈甦萍、方亚芬、杨婷娜、梁伟平、钱程十位京、昆、沪、越、淮、滑稽戏实力演员加盟导师团队,开启新一轮的赏戏周期。去年年底,中华梨园经典赏戏团正式成立,谷好好、王珮瑜、朱俭、严庆谷等名家被聘为第一批导师。导师们将走进学校,讲演结合,让学生们在翻转腾挪的精彩演绎中熟悉戏曲。

 

正如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常说的,“不要先拒绝,给我们十分钟,就十分钟,我保证你会喜欢上海的声音”,让孩子有机会亲近戏曲,他们终会爱上戏曲。在上海,除了文教结合的戏曲进校园项目,京昆沪等各个专业剧团也都有少儿培训班。市民文化节同样年年“有戏”,中华戏曲演唱大赛、上海市少儿曲艺大赛、校园中华戏曲大赛接踵而至,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个比拼实力、锤炼技艺的平台。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学生们表演《戏曲韵律操》。

 

评委胡璇回忆起几年前孩子在徐汇区汇师小学读书的情景。京剧是学校品牌建设项目,汇师京剧团成立至今,团员近百人,集齐唱、念、做、打各类京剧行当;下设的京歌队、锣鼓队、京剧老生队、京剧武生队、京剧青衣队,均聘请上海京剧院演员担任指导教师。“那时候愿意学戏的孩子不多,学校京剧班的老师还专门找我动员孩子参加。如今,听家长们说,孩子要想进京剧班,还得挑一挑。”

 

在上海,赏戏、听戏、学戏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从戏曲中认识传统文化

 

戏曲不光有着生旦净丑的行当区别,更有唱念做打的表现手法;不光融歌舞于一体,更涵盖了武术、杂技、诗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

 

“那时候也不懂什么是京剧,吸引我的只是那些漂亮的头饰与华丽的戏服。”百强选手顾筱萌说。同她一样,不少孩子开始学戏,是因为被戏曲中可感可知的美所吸引,或是装扮、身段,或是曲调、唱词,均美不胜收。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戏曲中所蕴藏的文化意味更引人入胜。百强选手钟默凡坦言:“由于对京剧传统剧目的学习,使我对古诗文诵读也特别感兴趣,还多次在上海市古诗文大赛中得奖。”

 

先秦智慧、魏晋风流、汉唐气象全在这一方戏台之中。“戏曲进校园”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千千万万个戏迷,或是潜在的戏曲从业者,更是为了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窥见民族文化之美。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蒋迪雯 摄
题图说明:杨浦区文化馆诺贝拉、薛锦烨表演弹词开篇《神农颂》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