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纵览 > 文章详情
警惕!这种社会思潮可能正在干扰改革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人民论坛 2018-09-14 11:40
摘要:所谓“貌科学”,实际就是一种“似是似不是”,貌似科学,但未被实验或实践证明就是科学的观念。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以往那些对中国改革开放干扰比较大的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民粹主义,以及极“左”思潮、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保守主义等,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影响式微,而“貌科学”借助网络新媒体大有滥觞之势,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有可能造成一定干扰,值得提高警惕!

 

1

“貌科学”愈演愈烈

 

所谓“貌科学”,实际就是一种“似是似不是”,貌似科学,但未被实验或实践证明就是科学的观念。

 

目前,一些貌似科学的观念正借助网络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并以“科普”方式大行其道,对广大百姓日常生活造成直接的冲击或潜在的影响,为此,我们将这种与科学有关的流行性观念和现象称作“貌科学”,它在当代正逐步演变为一种社会思潮。“貌科学”的主要表现在于:

 

第一,乔装打扮成科学观念。在2018年“两会”期间,食品安全仍是群众最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在网络新媒体中传播较多的是“转基因”食品问题。一些微信用户用大量的所谓科学家研究结果,或者权威人士的观点,指责我国农业部门对转基因生产和产品销售处理不力,相关负责人态度不够明确,使美国“灭绝中国人”的阴谋行将得逞。有些人使用“马与驴杂交生出不会发声、不能进行后代繁衍的骡子”这样的生物学现象进行类比和推理,认为转基因有害无益。

 

第二,与真正科学鱼龙混杂。历史上,中国一些地区曾经大量流行过“打鸡血”“甩手健体”“喝红茶菌”等健康疗法,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海参”“燕窝”“鱼翅”“高丽参”等为最佳补品观念又沉渣泛起,以及坚持喝“柠檬水”可以杜绝心脑血管疾病等,我们不能说有些方法完全不科学,但是科学的成分不应被绝对化和无限放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排除有些所谓健康品实际是某些商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浑水摸鱼,打着科学旗号忽悠消费者,通过“精神变物质”方式推动社会消费掀起一波连一波的追随潮。

 

第三,以健康的生活为噱头。除了原来一些包治百病的“科学药方”仍有市场外,近年来又不断衍生出所谓科学新概念,如“小分子团”“破壁”“初乳”“排毒”等。还有推出一系列所谓“食物相克”的负面清单,像菠菜与豆腐不能一起炒,羊肉与鱼肉不能同时吃,隔夜茶水不能喝等。还有每天少喝点酒有利减少心脏病发生,一次吃鸡蛋超过两个会增加坏胆固醇,辟谷有助于排毒等。总之,通过与人们健康生活相关内容为噱头,是这类“貌科学”现象的重要特征。

 

第四,包含一定的政治动机。伴随国家信息网络乱象治理力度的加大,原来来势凶猛、兴风作浪的“水军”似乎没了行踪。实际上,在互联网平台上遭受重创的“水军”并没绝迹,而是战略性地转移了阵地,在新媒体的微信群里频频现身。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中枪”为例,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打着爱国主义旗号,大肆攻击他巧取名利、道德败坏、早年没有回国做科学贡献等,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也因此义愤填膺,跟着在网上进行谴责谩骂。科学与爱国,对于中国人来说的确是不能回避的话题,但是硬将科学与爱国捆绑在一起说事,如果不是认识方法和深度有问题,就是存在着不良的政治图谋。

 

第五,以正能量的形式出现。以中国当前的自由范式和网络治理生态,各种负能量观念传播难有市场,因此要想博取眼球和粉丝呼应,各种价值理念和所谓科学精神必须以正能量出现才能赢得大众。尤其是新的科学成果,一些人不仅趋之若鹜,而且还积极推出自己的衍生品。比如,我国在量子科学和基因排序走在世界前列后,就出现了“量子纠缠算命”,说量子纠缠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精神可以先于物质而存在;而所谓通过基因分析,更是耸人听闻地提出能科学预知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实际上,尽管一些“貌科学”以正能量形式出现,但是并不饱含科学精神,许多所谓的科学观念既夹杂科学因素,又有伪科学成分。

 

 

2

“貌科学”思潮为啥流行?

 

第一,人们大多容易接受合理的想象。以火山爆发时出现的圆形烟圈为例,一般认为,圆形烟圈的出现是因为火山口是圆的,可是考察吐圆圈烟的火山口往往并不是规则的圆形,科学家为此用不同的喷烟口作实验,发现通过方形器物口也能吐出非常规则的圆形烟圈,所以得出圆形烟圈并不一定由圆形器物口吐出的科学结论。可见,科学规律不等于惯常的主观想象,事实往往同人们生活常理以及由此产生的认识相悖。然而,一些人却热衷于依据生活常理和不确定认识进行推论,多数人也往往根据生活常理进行价值认同,这就造成一些由认识方法而产生的“貌科学”观念广泛流行。

 

第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高度渴望。最近一些年,人民最关注的不光是收入差距等公平正义问题,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逐渐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进入主要矛盾以及需求变迁的新时代,怎样健康生活就成为社会关注的持续热点,由于科学养生的官方发声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貌科学”便恰逢其时、应运而生、走到前台,诸如“糖尿病治疗祖传秘方”“癌症被攻克的基因疗法”等所谓“科学信息”登堂入室。

 

第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成为外在的重要条件。据权威统计,我国目前约有网民7.72亿,是世界上数量最大和发展最快的网民群体。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新媒体,由于存在图文并茂、传播速率快、群累加效应大、转发效率高和可以互动等优势,对“貌科学”思潮产生社会影响非常有利,容易为“貌科学”借助,而产生的不利后果也会更加严重。

 

3

如何消除“貌科学”对改革的干扰?

 

五年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压茬拓展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深化改革需创建良好的环境,包括价值认知环境、社会舆论环境和崇尚科学环境等,而“貌科学”作为一种现象,容易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信以为真”“以讹传讹”“贻害身心”的不利影响。

 

若想让普通百姓能理性认识、明辨表里、不入俗流,就需相关治理部门审时度势、积极引导、掌控大局。要减少“貌科学”对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干扰,应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关注这种现象发展态势并遏制其广泛蔓延,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指导改革。改革以科学思想为指导,这是社会实践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貌科学”的主观偏好所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影响人们对生活行为作出正确价值选择,这恰恰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依据客观实际进行顶层设计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做出科学抉择要求相反。在这个意义上,改革活动以及为改革进行的决策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自觉地远离“貌科学”。

 

第二,在改革过程中不能包容“貌科学”。就是说,改革不仅不能包容错误,也不能包容太多的“不确定性”。以错误观念进行改革必然导致失败,而“不确定性”过多将会导致改革成本加大和失败的风险增大,从而给社会带来难以承受之重。如果尽由“貌科学”影响改革,就是“对人民极不负责”,这与共产党人的宗旨和使命根本相悖。

 

第三,做改革决策要警惕“貌科学”与“民粹主义”苟合。从思潮的角度看,因为“貌科学”在一定情况下能蒙蔽很多人,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容易与民粹主义改革呼声走到一起。改革要走群众路线,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这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要划清改革是要解决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局部利益,是合理要求还是无理要求,具有可行性还是没有可行性。真理不能用民主方式进行考量,同样道理,改革决策也不能迁就那些没有根据的多数人情绪。

 

第四,要把培育严谨的民族精神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们的民族精神中除了要继续传承勤劳、勇敢、团结、善良、不畏艰难、勇于进取外,还要积极培育“严谨”精神。受传统的各种因素影响,必须承认我们民族的“严谨”精神与世界上有的民族有一定差距。而严谨是科学的精髓所在,不严谨的民族在科学发展和创新改革中将会遇到更多麻烦。对目前现实中存在的类似“把美国吓尿了”的“忽悠”,“人可以实现长生不死”的“憧憬”,“以量代质”的“评价”,“差不多就行”的“态度”,都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培育民族严谨精神过程中不断地摒弃,使科学、健康、文明的中国更加美丽。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查睿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