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深圳反诈骗微信公众号和它的警察“粉丝”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书源 2018-09-07 11:35
摘要:当警察成为“粉丝”,更当警察成为作者。

韩讯是深圳市公安局的民警,也是“终结诈骗”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和作者之一。

 

“反诈骗,关注这个就够了!”这个来自深圳的微信公众号口气不小。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确有不少深圳民警将其在微信号里设为“置顶”,以随时查验最新信息。创立3年来,这个由深圳市诸多反诈志愿者推动建立的公益性质公众号,已拥有60万订阅用户,并有90多个地市级的公安反诈骗中心与之建立了紧密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关系。 

 

韩讯今年8月发布的《记住这个操作,被骗的钱可以全部返还到你的账户》《豆瓣网友“独钓寒江雪”的案件破了!终结诈骗独家还原嗅探盗刷全过程》,阅读量均飙升至10万+。也就是说,至少10万人第一时间获知了最新的骗局信息,造起一层防护罩。

 

据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电信网络诈骗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2016年至2017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量呈上升趋势,排名前五的诈骗方式为电话、短信、木马病毒、钓鱼网站、QQ;2017年,全国已结一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量较2016年上升70.34%。

 

当警察成为“粉丝”,当警察成为作者,“终结诈骗”微信公众号也就日渐实现了其自我简介里所注明的——“为警方提供最专业的反诈素材,为百姓提供最有趣的防骗知识”。

 


希望

 

深圳龙岗分局新城派出所民警罗汉煌始终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暴雨夜,他淋着滂沱大雨跟着小惠走了近3小时,极力阻止其打钱给骗子团伙。 

 

那一天,来深务工的年轻女子小惠深陷电信诈骗迷局,一口咬定眼前这位身着警服的民警是“假警察”。在工商银行门口被阻拦后,她一个劲儿往马路上疯跑,罗汉煌和几位“蓝马甲”在大雨中一路紧跟,扯着嗓门劝说。直到最后,众人觉得女子实在是不听劝,就把她带回了派出所,给她播放反诈骗的警方宣传视频。小惠眼神呆滞地盯着屏幕看了1个多小时,忽然醒悟,深埋着头,抱腿发抖,放声大哭……

 

“蓝马甲”反诈骗专业队,是2016年10月由深圳警方在全市组建的。在拥有480万人口且其中410万为流动人口的龙岗区,诈骗案件在所有刑事案件中的发生率一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6年,龙岗公安分局建立了180人的“蓝马甲”队伍,这些宣传队员主要来自各个派出所的辅警力量,由警察带领负责。

 

如今,“蓝马甲”队伍走街串巷宣传预防性的反诈骗内容时,“终结诈骗”的公众号二维码是他们必备之物。

 

“终结诈骗”有项特殊的法宝:其主创人员找到国内一家专业的安全公司,这家公司有项国家专利技术,能识别境外95%以上诈骗电话。这些诈骗电话无论是否第一次使用、是否改号,都能被识别,并在10秒钟内发出预警短信。线上的内容生产与线下的反诈骗行动密切结合,形成了良性循环。

 

来自新城派出所的黄保付,穿过更新换代了的3款蓝马甲,最新这款印有“终结诈骗”的二维码。这个有些腼腆的中年人喜欢穿蓝马甲,因为“实用,穿出去就是一个活广告”。

 

不同场所的反诈骗信息要精准投放:在大学校园,做的是游戏、裸贷的反诈骗宣传;在公园等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就对保健品诈骗案件进行普及;一到每年3月的招工季,则集中在人才市场,预警招工诈骗……“一年下来,新城派出所辖区内所有地方,角角落落,我们都走了3遍。”黄保付自信地对记者说。

 

直到后来,“蓝马甲”们觉得口口相劝的效率终究有限,就想到了“搭台唱戏”。队员们带着一整套小型移动放映设备,入社区摆摊,露天播放反诈骗的实例视频。等到视频播出到最高潮时,队员们就按暂停,自己上台表演小品、唱歌;等现场观众看表演看得有些腻了,再继续播放视频。如此反复,只为了“多一个人听到就会多一分希望”。他们还将银行保安、消息灵通的广场舞大妈、小区物业负责人等,都发展为“线人”,为他们建立了微信群,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得知。     

 

小惠的被骗,是在龙岗的金融集聚区,人口密集,仅银行就有43家,因此成为金融诈骗案件的防范重地。“蓝马甲”黄保付、洪少剩等人正是接到银行保安的报告,才与新城派出所民警一道及时阻止了小惠。

常常出现在街头的深圳市龙岗区公安分局的反诈骗宣传车。 杨书源 摄


预警

 

千里之外的陕西铜川,陈智民从前常陷入自责。他是当地2016年8月成立的反诈骗中心唯一的民警。

 

铜川是一个仅86万人口的地级市,相比东南沿海地区,电信网络诈骗的案发率较低,所以当地反诈骗中心并未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陈智民在2017年底发现“终结诈骗”这个微信公众号之前,对立案的诈骗案件主要是依靠事后追惩来处置,但诈骗案件破案难度大、耗时耗力,尤其当那些被诈骗去所有积蓄的事主一次次来反诈骗中心询问进展时,他更是深感无力。

 

自接触“终结诈骗”以后,陈智民发现了这套“分文不取的预警系统”,便与公众号的运营人员联系。当他开始使用这项识别诈骗电话技术后,今年每月都识别出至少300多个诈骗电话在铜川的呼入。对于这些接到电话的群众,陈智民总是立即打电话回访,拦截其向诈骗团伙汇款,有时情况紧急的还要直接赶赴事主所在的银行拦截。

 

“我以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作为警察,每天最大量的工作竟然不是办案,而是苦口婆心地劝服、宣传。”陈智民感慨这个小小的公众号带来的改变。现今,他每次外出,总是会掏出手机,调出“终结诈骗”的二维码页面,邀请对方“扫一扫”。  

 

林长平关注电信网络诈骗比一般人都要早一些,他从2002年起就在深圳网警支队工作,当时各类诈骗案发生率还不到10%。2003年,他在网络上发现一个盛行一时的改号码软件,产生了一种出于直觉的隐忧——如果200元就可以买到全套的改号系统,那电信网络诈骗案将很可能因为此类软件迎来爆发式增长点。今年年初,林长平调任龙岗区公安分局政委,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全区电信网络诈骗案的宣传和预警。 

 

据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电信网络诈骗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2017年通过改号软件、微信进行网络诈骗的案件增幅超2倍。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变化也投射在这个微信公众号的改变中。2015年“终结诈骗”创办之初,正值电信网络诈骗在案发数量上处于最初的抬头期,因此当时的文章多聚焦在小说、电影中的相关诈骗手法;到了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案进入增长期,“终结诈骗”转向对当下城市里热点警情的分析;2017年,这个公众号渐渐增加了“工具”的功能。那一年,深圳当地一些网络安全技术公司与“终结诈骗”进行无偿合作,公众号得以面向个人、单位以及警方三种用户,提供境外诈骗电话预警功能。也就是那年年底,全国各地反诈骗中心的警察纷纷被这项公益的服务功能吸引,成为这个公众号的深度用户。

 

在以“终结诈骗”警方用户组成的微信群中,各地民警讨论案情、协助调证、分享经验。深圳市公安局的韩讯正是这个微信群的发起人。  

 


“讲师”

 

有位网友在韩讯所写的微信文章《豆瓣网友“独钓寒江雪”的案件破了!终结诈骗独家还原嗅探盗刷全过程》后留言发问——

 

“作为普通群众,需要知道这么多细节以及技术手段吗?作为社会边缘人,看到这些技术手段和细节,会不会有启发而步入歧途呢?作为犯罪分子,看到之后,又会如何?”

 

这道留言获得339个赞,可见并非少数人的困惑。该案件说的是一位豆瓣网友的支付宝、京东及关联银行卡被盗刷,行骗者使用了“短信嗅探+中间人攻击”的手法,利用了目前移动、联通手机2G通讯信号传输中不加密的漏洞。龙岗警方迅速研判此类新型案件,在一周内抓获了数名犯罪嫌疑人,并缴获作案设备。这篇微信文章正是对此案案情、作案手法、作案工具等的整理成文。

 

对于骗局,老百姓到底需要知道多少?反诈骗宣传,又会否成为诈骗手法的宣传?

 

“终结诈骗”的回答颇为实诚,得到网友1716个赞——“作为一个反诈骗宣传媒体,我们经常会思考这几个问题。其实反诈骗宣传就像魔术,我们要让你看到这个魔术的精彩之处,但绝不会泄露这个魔术的精髓。一个好人,他只会看到这个魔术的精彩;一个坏人,他看一遍也不会掌握这个魔术。当然,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一个骗子,他有一万种办法。不是看一篇文章就成了骗子。”

 

林长平对此打过一个比方:“一位好的讲师,比一万位好警察还要有用。”每天一早,林长平都会选一篇反诈骗分析较为透彻、影响力较大的文章转发微信朋友圈,在每一篇转发文章前,写下短短一句:“继续影响100行动!”

 

“影响100行动”,也是他到龙岗分局后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每一位警察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自己身边的100个人,这100个人再去影响各自身边的100个人。雪球越滚越大,防骗能力提升,受骗几率也就会自然而然下降。

 

因为“终结诈骗”这个做得有声有色的反诈骗微信公众号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官方心思”也在萌动。“深圳龙岗警营”这一龙岗分局的微信公众号,最近已陆续推送3期“王小圈”系列的反诈骗搞笑视频。主演是龙岗分局公共关系室的民警王晓轩,他一人分饰十几个角色,还原一场场新型诈骗案件。这3期的点击量分别达到几万乃至几十万。而视频最后的案件分析部分,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终结诈骗”中的相似案件。  

 

“在骗子行骗之前,我们先给百姓上课。”负责“蓝马甲”统筹管理事宜的龙岗公安分局人口科副科长何贵莲说。

 

韩讯告诉记者,他的本职工作其实并非反诈骗,“在最初接触这些诈骗案件时,仅仅是觉得骗子可恶,但是后来,逐渐认识到其实金融机构、运营商的漏洞和无数为诈骗提供便利的公司太多,防诈骗机制依旧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去思考、发现这些漏洞”。 

 

陈智民说,只要公众对警察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中应对能力的期待值上升一分,那隔阂和误会也就会减少一分。 

一位“蓝马甲”正在社区对居民进行防骗宣传。 龙岗警方供图


疏导  

 

最终免于被骗的年轻女子小惠,离开新城派出所时又羞又恼,一句话也没说。走到门外十几米远时,经家人提醒,她才远远喊了句“谢谢”,此后再没出现过了。  

 

更多时候,“被诈骗”就像是一个羞耻的烙印。  

 

就在记者采访新城派出所“蓝马甲”团队时,派出所调解室里来了一对父女。女儿是一位学习成绩很好的研究生,前不久遭遇了电信诈骗。因为父亲对她素来要求很高,她被诈骗后迟迟不敢开口,过了几天才鼓足勇气说了,却只说了一个低于实际被骗金额的数字。然而,父亲仍勃然大怒,在调解室里甩下一句话:“我们家没有你这样的人!” 

 

韩讯坦言:随着对反诈骗的日益深入接触,他依旧还是会因为个人能为反诈骗做的事情太有限,而被一种无力感裹挟。

 

有一次,何贵莲在翻查当日的警情时,看到一位来深工作的女研究生在白天报案自己被诈骗了近20万元,其中十几万元还是在开通微粒贷的情况下所欠下的。在案件笔录中,何贵莲注意到一个细节:女孩的家境十分一般,而被骗走的钱是她所有积蓄。当时已是深夜12点多,阵阵不安感涌上何贵莲心里。她拨通了笔录上那个女研究生的电话,却发现电话那头平静得可怕。 

 

原来,这位身无分文的姑娘,那一刻已经站在天台上,正准备纵身一跃。何贵莲一边在电话里稳住女孩,一边请辖区派出所的民警第一时间赶到,及时阻止了一场悲剧。  

 

为此,“终结诈骗”的设计初衷之一,就是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提供一处发声场。在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分菜单栏中,有“举报投稿”一栏,诈骗案件的受害者能够选择在这里默默写出自己的故事。比如今年8月15日的微信公众号文章《28岁大龄“剩女”来信:我爱你肝脑涂地,你伤我痛彻心扉》,就是一封被刊登的受害者自白。文中讲述了这位女青年如何一步步被包装成“成功人士”的网络骗子诈骗,损失巨额财产的惨痛经历。在这篇微信文章的留言区,大多数网友都在用相对理性、有同理心的态度留言讨论。

 

在这个小小的微信公众号,有预警,有防范,有不惜得罪利益相关方的无所畏惧,也有对受害者的疏导和人文关怀。   

 

而这个小小的微信公众号,莫大愿望就是“终结诈骗”。正如何贵莲所言,“面对形形色色的诈骗,我感觉我能做的都是小事,但是对于那些身处险境的人来说,却都是大事”。

 


(应受访者要求,韩讯、小惠为化名)

栏目主编:林环 文字编辑:林环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eyes_lin@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