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谁最热衷线上捐款?“伪慈善”有何法律后果?《互联网慈善发展报告2018》来解读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栾吟之 2018-09-05 22:54
摘要:去年一年中,互联网慈善面临着巨大考验。继前一年罗尔在网上为女儿募捐事件引发巨大非议之后,其他一些在网上进行的募捐活动也引发了信任危机。

 

“线上捐款”是人们参与慈善的最重要方式,而“伪慈善”也以各种面目出现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在今天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向社会公布的《互联网慈善发展报告2018》中,透露了不少慈善公益界的新数据和新情况。市慈善基金会负责人说,2016年颁布并实施的《慈善法》首次提出通过互联网开展慈善活动的理念,使“互联网慈善”在获得了法律认可并迎来了历史性的重要发展契机。2017年整个年度,互联网慈善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网筹善款开始迅速扩张

 

该份《慈善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移动支付手段等更广泛应用,以及日益增多的企业与个人参与慈善活动的意愿不断同步提升,互联网慈善的整体规模在2017年出现了迅速扩张的新趋势。

 

据统计,由国家民政部指定的全国首批12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在2017年共募集善款共计25.89亿元,累计捐赠人次62.49亿。同时,通过对于同一家平台、同一项活动进行跨年度的纵向比较,也能显著反映互联网慈善在2017年的迅速发展。

 

以形成了品牌效应的“腾讯99公益日”为例:该项活动在首次开启的2015年,曾以1.28亿元创造当时国内互联网的最高募捐纪录;2016年,该项活动进一步吸引到677万人次参与捐赠,捐款金额增长到3.05亿元;而在2017年的“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中,又共计动员1268万人次捐款8.299亿元,无论参与人数还是善款总额,相比之前两年均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再以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所公开披露的信息为例:该基金会在2016年的筹款总金额为6054万元,其中来自线上的善款为2409万元,占比39.79%。而在2017年,筹款总金额上升到7557万元,而线上善款则为4151万元,占比一跃上升到54.93%。

 

慈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相比以直接捐赠财物为主的传统慈善活动,2017年出现了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慈善形式。比如,多个慈善组织都推出了“捐步”活动,即用户只要行走一定的步数,就会有相关企业捐出与之对应的金额。在2017年,腾讯联合上百家企业发起了团体捐步季公益倡导活动,壹基金也在多个城市组织了“为爱同行·公益健行活动”,苏宁则以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善行者”项目之中。

 

这些活动利用了智能手机所具有的计步功能,并且借助于朋友圈等新媒体形式实现大面积推广,迅速获得了公众的广泛参与。结果不仅为相关慈善项目募集到大量款项,同时也向社会公众积极推广健康生活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另一些突破传统思维的慈善新形式,逐渐起到主导作用。比如,QQ邮箱和腾讯公益继续联合发起“暖灯行动”,只要用户在QQ邮箱中删除旧邮件,就可以由企业向贫困山区乡村学校照明设施改造行动进行捐助;今日头条在9月推出了以“捐时间”为主题的慈善项目,用户在今日头条每阅读一分钟,就可以兑换一个“公益金”,然后将这笔款项捐赠给自己指定的公益项目;京东则利用其在物流方面的行业优势,推出了“物爱相连”公益平台,切实解决慈善捐赠在物资运输方面的问题。

 

2018年5月,微盟帮助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开发的公益小程序上线。在该平台上,爱心人士可查看并认领智障人士的微心愿,由小程序页面自动生成二维码,依托微信群或朋友圈等互联网社交渠道进行传播,号召更多人参与公益行动。

 


“信息公开”打造慈善公信力

不久前,国家正式发布《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唯有信息公开才能打造慈善公信力,让慈善真正在阳光下运行。而目前以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或者移动客户端等为代表的网络平台,正是极为重要的信息公开渠道,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慈善公益的透明度高低。

 

2017年上半年,腾讯公益推出了平台项目“透明度建设”组件,规定公益机构需要在网上定期披露项目善款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包括募捐金额、支出数据和执行报告等内容。借助于此,建立了有效的准入机制和筛选机制,形成了公益生态的良性循环。通过透明度建设组件,外界可以对筹集善款的去向和公益项目的进度情况进行实时了解。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也在推广慈善项目过程中加大了信息公开的力度。在其主导的“蚂蚁森林”项目中,2017年推出了“卫星看树”和“实时看树”功能,即用户可以利用遥感卫星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通过网上的卫星地图,实时观测慈善项目所种植1025万棵树木对于周边环境的真实改变。此举不但有利于捐赠者了解善款的使用效果,同时还有助于进一步形成全民环保意识。

 


“伪慈善”已涉嫌违法犯罪

 

去年一年中,互联网慈善面临着巨大考验。继前一年罗尔在网上为女儿募捐事件引发巨大非议之后,其他一些在网上进行的募捐活动也引发了信任危机。

 

去年3月,广东警方发现“人人公益”网络平台打着爱心慈善的幌子,实际法嫌组织、领导传销犯罪活动,初步估计涉案金额20余亿元、涉及全国约20万人。接下来在7月,全国各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善心汇”项目负责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犯罪问题进行查处。根据调查显示,“善心汇”对外包装成慈善项目,本质却是依靠不断发展“下线”实现盈利的网络传销项目,非法获利22亿余元。以上案件都给互联网慈善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需要提防犯罪分子借慈善为名非法敛财。

 

除了这类具有犯罪性质的“伪慈善”之外,还有一些在互联网上发起的慈善活动,尽管其初衷的确存有善意,但在运作过程中却因为过度营销而引发争议。比如年底曾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的“同一天生日的你”,鼓励网友为生日相同的小朋友进行捐款。但在初期的热度过后,部分网友发现有些小朋友的照片以不同的姓名和生日反复出现,从而引发了对于受捐助者个人信息真实性的质疑。情况类似的还有“一元购画”项目,主要内容为花一元钱购买一幅自闭症儿童画作,该项目同样借助于朋友圈的广泛传播而形成热度。但对于行为性质到底属于“购买”还是“慈善”,以及是否需要受到《慈善法》的约束,也在各界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在那之后,更是出现了儿童画家及其家属将基金会告上法庭的情况,案由则是认为自身的著作权在该慈善项目中受到了侵犯。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负责人指出,在互联网慈善刚刚起步的阶段,无论立法、执法还是司法都还没有太多可以直接参照的标准,导致很多项目一开始就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2017年暴露出的这些新问题,将成为互联网慈善在未来有待进一步规范的领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