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想“转正”三文鱼的虹鳟,为啥都养在大西北?盐碱滩上鱼米香来自上海助攻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晔 2018-09-05 14:28
摘要: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技术输出下,甘肃景泰县盐碱地而今变身鱼塘,养的多是南美对白虾、虹鳟等。不独甘肃,此前,在“三文鱼定义之争”中被聚焦的青海省冷水鱼养殖基地,全省鲑鳟鱼产量达1.38万吨,占全国鲑鳟鱼产量的30%。那么,为何鲑鳟鱼都养在甘肃、青海等地区?

不长一寸庄稼的盐碱地,变身鱼虾翻腾的鱼塘,其中多南美对白虾,以及不久前那条被推上风口浪尖、想“转正”为三文鱼的虹鳟鱼。

 

如此景致,发生在国家级贫困县甘肃景泰县,而创造这一变化的,则是来自上海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系河西走廊东端门户,该县11个乡镇中有6个位于盐碱区,盐碱不除,穷根难拔。多年来,开挖排碱渠、种植耐盐碱作物,景泰当地苦苦探索,却也陷入迷惘——若将盐碱往黄河里排,会加重黄河负担。数据显示,向黄河源头排放盐碱,水体盐度为0.3‰,但到了黄河中下游,盐度将集聚为1‰。

 

景泰县的盐碱地。(东海所供图)

 

能否反弹琵琶?东海水产研究所想出绝招,提出以渔还田的治本之策,即在盐碱危害区,利用盐碱回归水和撂荒弃耕地来发展现代渔业。

 

以草窝滩镇为例,通过开挖池塘,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土壤盐分也随水汇聚于池塘;而挖出来的土则堆在池塘附近,再造新田,因位置高,盐碱上不去,耕作层的土壤盐分由1.40%降至0.6%,pH值也由8.8降至8.2,从而符合多种耐碱植物的生长。实践证明,在草窝滩低洼盐碱地开挖100亩池塘,便可抬田造地60亩,周边次生盐渍化耕地也得以恢复耕种,抬田种植的大麦、葡萄、甘蓝、芹菜、西红柿等长势良好,栽植苗木的成活率在85%以上。目前,草窝滩镇发展的水产养殖面积达4000亩,治理盐碱地1.6万亩,真正起到了“挖一方池塘,改良一片耕地,修复一片生态”的作用。

 

景泰盐碱地渔业丰收。(东海所供图)

 

池塘里养什么,也颇有讲究。东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技术实验室主任来琦芳告诉记者:“我们选择的都是那些耐盐或本身就需要盐分的养殖品种,譬如南美对白虾、大黄鱼等,使得‘治理盐碱’变为‘利用盐碱’。而在部分盐碱地,利用灌溉回归水流动性强,水温较低,开展了虹鳟、金鳟养殖。”譬如芦阳镇,其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就以虹鳟、金鳟等冷水鱼养殖为重点,其中鲟龙公司利用芦阳沙河的盐碱水建成冷水鱼养殖场,购进30万尾虹鳟等进行孵化,孵化率达93%,鱼苗体质健壮、摄食正常。

 

虹鳟小鱼苗在盐碱水中养殖。(东海所供图)

 

盐碱水中养殖的金鳟。(东海所供图)

 

不独甘肃,此前,在“三文鱼定义之争”中被聚焦的青海省冷水鱼养殖基地,同样是养殖鲑鳟鱼的适宜地。根据青海省农牧厅公开资料显示,全省鲑鳟鱼产量达1.38万吨,占全国鲑鳟鱼产量的3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鲑鳟鱼网箱养殖基地。那么,为何鲑鳟鱼都爱养在甘肃、青海等大西北地区?

 

青海龙羊峡水库养殖的虹鳟。(东海所供图)

 

不久前卷入定义之争的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陈舜胜告诉记者,鲑鳟鱼对于水体要求较高,要求水体洁净,水温不能超过20度,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养殖较少,而是多集中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寒冷地区或高原地区。

 

陈舜胜认为,中国消费者约定俗成的“三文鱼”,事实上特指大西洋鲑。大西洋鲑的特殊性在于,其在河里产卵、孵化,在海里成长和生活,最后仍要回游至母河产卵。虹鳟尽管也是鲑科鱼类,但通过对其进行人为阻断,虹鳟既可实现淡水养殖,也可进行海水养殖,且不再洄游。因此,虹鳟和大西洋鲑即便在生物学品种上较为接近,但两者的生长环境不同,其肉质、风味乃至价格均有差异。

 

但事实上,虹鳟却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其本身仍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鱼类。据介绍,虹鳟在日本、挪威等国长期养殖并广泛出口,资料显示,我国于1959从朝鲜引入虹鳟鱼,开始尝试在国内养殖,并在上世纪90年代实现养殖虹鳟鱼出口。

栏目主编:吴卫群 题图来源:东海所 供图
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