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肤色深两个色号,给农户和企业做媒……上海干部把大调研和“店小二精神”输出到云南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2018-09-02 12:08
摘要:“上海正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倡‘店小二精神’,对我们来说亦是如此:怎么主动服务、组织、发动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项目,激发他们的内生积极性,怎么进一步主动招商引资、筑渠引水引来企业运营项目,都需要我们的干部进一步做好做实。”

青山环绕,天高云低,8月末的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满目葱翠。40出头的黎永梅戴着大沿帽、穿着花袖套,正在大棚里仔细给玫瑰花骨朵挨个套上网袋——不套袋的玫瑰花瓣容易发散,“就像寻常月季花,卖不出价钱”,套了袋的玫瑰长势标致,通过昆明的鲜花批发市场能卖到全国各地,也有一部分会被运往几千公里之外的上海。

 

黎永梅是楚雄州大姚县新街镇碧么村人,她工作的地方,是用280万上海帮扶资金建成的玫瑰大棚基地,从今年4月开始,她可以在基地获得每月2000余元的收入。大棚内温度很高,裹得严严实实的黎永梅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但她手上丝毫不停:“玫瑰花是县里有名的‘扶贫花’,我们可感谢它咯,希望‘扶贫花’长得越多、越旺越好!”

 

贫困户正在给玫瑰花骨朵套袋。茅冠隽 摄

 

用帮扶资金建大棚种“扶贫花”,是近来沪滇协作产业项目中的一个。在众多扶贫手段中,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群众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手段,也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最重要的举措。仅以楚雄州为例,2016年底,上海市嘉定区和云南省楚雄州签署扶贫协作协议,截至目前上海已向楚雄投入帮扶资金1.59亿元,其中超过六成资金都被用于产业扶贫项目。不过,从资金变项目、从项目变收益,中间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贫困地区要发展怎样的产业?项目选址在何处为宜?政府、社会、企业、贫困户等各方间应建立怎样的机制?如何保证产业项目可持续?……为解决这些问题,上海的一批批援滇干部正不懈探索、不断完善,希望让“扶贫花”在“彩云之南”开得更艳。

 

肤色深了两个色号,在山岭间开展大调研

 

坝子,这是云贵高原上特有的地形称谓,指山区或者丘陵地带的局部平原。云南一共有千余个坝子,坝子的耕地超过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坝子这种地形,是对“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最好注解:坝上平畴广川,往往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可四周都是崇山峻岭,物资、信息的进出都很不便。

 

楚雄州姚安县位于滇中腹地,2013年被列为国家滇西边境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姚安坝子面积有119平方公里,从有利条件来看,这里资源要素价格较低,无论是土地还是劳动力价格都有明显的市场优势。而且这里农业条件较好,农产品质量很高,最近上海也将大量资金投入姚安的产业扶贫领域,积极为两地提供产业合作交流的机会。不过,目前县境内只有一条二级公路,没有高速公路经过,物流速度慢、成本高。”姚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奚慨丰说。到姚安挂职前,他是上海嘉定工业区的党工委委员,他告诉记者,上海对云南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以姚安为例,县里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以农业为主,缺乏成熟、上规模的工业企业。而且,沪滇在农业领域的互补性特别明显,“上海市民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正越来越大,而姚安光照时间长、工业污染少、耕地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好,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优质农产品。”

 

上海援滇干部(中)现场调研。受访者供图

 

不过,好东西也要通过市场渠道实现精准对接,用楚雄州大姚县府办副主任、大姚县扶贫办副主任巩法珉的话来说,就是“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到云南前他是嘉定区江桥镇经贸办主任,在产业发展方面有自己的心得,他认为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确实需要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楚雄是核桃之乡,可如果大家一窝蜂都种核桃,卖到省外去、卖到上海去,能有很大市场吗?如果不经过市场信息调研,仅根据自身优势来选择产品,往往效果不佳。我们援滇干部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真实的、及时的市场信息带到山区,适度引导种植户,让种植户从‘我想种什么’变成‘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种什么’,解决市场方和生产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除了“种什么”,“怎么种”、“种在哪”都是上海援滇干部在思考的问题。奚慨丰告诉记者,沪滇协作项目必须让贫困群众受益,但是贫困群众往往身处交通不便的山区,产业发展面临困境。以姚安为例,姚安县到去年底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近2000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散布在姚安坝子周边山区的几个乡镇,产业项目为了覆盖到这些贫困人口,就要落址交通不便的山区。而且,要想让产业项目覆盖更多贫困群众,产业项目就要增多,这样一来项目规模就会缩小,企业落地意愿就不高。“几方面因素‘按下葫芦浮起瓢’,这些都需要援滇干部和当地干部作出权衡。”

 

上海援滇干部(右三)实地调研胤泽农业公司出口蔬菜基地。受访者供图

 

为了尽快了解当地情况,上海援滇干部们挂职伊始就开始深入乡、镇、村,全面了解民情。谈及对上海嘉定援滇干部的印象,楚雄州副州长邓斯云笑着告诉记者:“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嘉定干部们来了以后皮肤普遍深了两个色号——上海干部工作节奏快,来了以后就马上要熟悉情况,大部分时间都在进村入户调研。山区和平原不一样,县和县之间动辄相聚数百公里,还全是盘山路,一天往往只能跑一个村,几周跑下来,肤色就明显变黑了。”

 

自然禀赋固然好,也要走“差异化”路子

 

在姚安县,经过援滇干部们的充分深入调研,最终解决了“项目落在哪”的问题:充分考虑到项目扶贫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在项目地点上选择贫困乡镇中产业发展条件相对更为有利的地区,如姚安的官屯镇是离县城相对较近的镇,而且有一定面积的小坝子,便于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官屯镇距县城9公里,是楚雄州25个贫困乡镇之一。官屯镇连厂村的蔬菜种植合作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320万元是2017年的沪滇协作扶贫资金,同时整合其它资金680万元,至2020年将建成标准化大棚200亩及水、电、路、冷库等设设施,目前已完成建设大棚75亩并投入使用。

 

官屯镇山药大棚。茅冠隽 摄

 

这75亩大棚中,45亩种的是姚安县的知名土产:山药。大棚就在村委会边上,55岁的连厂村委会副主任李菊华每天翻过两个山头步行40分钟上班,进办公室前要经过这片山药大棚,总忍不住钻进去看看:“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看着就高兴!以前本地百姓种山药比较零散,也基本不用大棚,长势如何全凭天意,现在有了大棚等配套设施,还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我们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

 

奚慨丰告诉记者,这批山药即将上市,预计每亩有2.8万元毛收入,净利润每亩有8000元左右。“土地是向村里承租的,租金六成给农户、四成给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左右,贫困户可以有份租金收入,每户每年可得到不低于1000元;大棚山药需要人打理,收获季需要人采摘,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可以在这个蔬菜基地打工,每天有70元的打工收入,还能带动周边贫困户蔬菜种植规模和技术提升。”

 

官屯镇山药大棚。茅冠隽 摄

 

有上海援滇干部对记者坦言,云南的优质农产品很多,尤以各种野生菌子闻名,但各州县的农产品同质性较强。“同样是松茸,你买哪个县的好?很容易‘一碗水端不平’。各县也知道自家的东西别家也有,在经营和包装上兴趣往往不高。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还是要在‘差异化’上下功夫。”

 

比如,在云南省中部的牟定县,去年沪滇扶贫协作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产业发展资金475万元,投的项目大多都“不走寻常路”:扶持新桥镇云龙村委会发展软籽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带动合作社161户贫困户种植软籽石榴,目前已流转土地种植软籽石榴1000亩,长势良好;扶持盛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大棚葡萄550亩等,解决了4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

 

走在大姚县的盘山路上,路边随处可见“见缝插针”种植的玉米。当地百姓告诉记者,这些玉米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给“刺猬”吃的——当地人喜欢把豪猪叫做“刺猬”。巩法珉告诉记者,在援滇干部的引导鼓励下,去年大姚县昙华乡上了个很有特色的农业产业项目——养豪猪。“豪猪饲养方便,一只每天喂二两玉米即可;而且豪猪全身都是宝,肉、皮、针刺均有用途,目前项目运作良好。”

 

大姚县新街镇一景。茅冠隽 摄

 

大姚县新街镇的玫瑰花种植项目,更是让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水间多了一抹艳丽的红色,也让被贫穷所困的人们生活中平添了几分浪漫。大姚县是云南省88个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万余建档立卡贫困户。镇里在碧么村流转土地70亩,建立优质玫瑰花种植基地,主种品种名为“卡罗拉”——一种鲜红色、高芯卷边的玫瑰。如今正值玫瑰开花季,完成套袋、修枝等工序后的玫瑰很快就能上市。

 

今年8月17日,嘉定区徐行镇党委委员张唯岚到大姚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他告诉记者,这些大棚的土地流转金为800元/亩/年,其中土地流转涉及8户搬迁农户、共流转土地面积11亩,户均增收千余元。同时,镇里将大棚租赁给楚雄彝王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企业每年分红给村集体1万元,全村229户贫困户户均每年分红700元。这个玫瑰种植基地用工也优先满足贫困户就业,每年提供用工岗位30个,农户在种好、管好自种植玫瑰花的同时再到基地务工,务工人员年收入可达1.5万元。“玫瑰基地名气响了以后,旁边山头上的村民们也开始种玫瑰,我们也会帮他们联系销售渠道。这里的玫瑰除了做鲜切花,还能加工成玫瑰酵素、云南特产鲜花饼等,上海嘉定的香料香精企业也来考察过,未来有望达成合作,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干部会“借力”,为农户和企业“做媒”

 

挂职楚雄州政府副秘书长、武定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徐红斌原是嘉定区司法局党委副书记,他告诉记者,扶贫干部必须会“借力”,尤其是借助企业的力量,为贫困户和企业“做媒”。“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方面,政府责无旁贷;但在产业合作方面,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比政府有优势:企业的市场嗅觉更灵敏,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市场化手段也更灵活。”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嘉定区援滇干部积极介绍农业龙头企业“嫁”到楚雄去,还为沪滇两地企业合作牵线搭桥。

 

2018云南种业博览会。受访者供图

 

早在2016年3月,云南省级重点农业企业云南胤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已进驻武定县猫街镇,利用武定县的高山反季节冷凉气候,发展高原特色精品出口蔬菜种植基地3000亩。去年,上海帮扶资金1100万元安排到了武定县,怎么用好这笔资金?县里马上想到了胤泽农业。经过上海援滇干部调研评估,猫街镇猫街村委会成立了竑润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建设蔬菜基地,将全村3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社员,与胤泽农业签订协议,将产业发展项目资本金482.5万元投资入股,双方约定贫困户“参股不控股、投资不经营、分红不担险”。去年底,胤泽农业总经理沈少辉把24万余元资产收益分红转账支票交给了合作社,除近5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外,猫街村贫困户户均领取了600元资产收益分红金。

 

楚雄州姚安县官屯镇连厂村委会。茅冠隽 摄

 

这种“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目前已在云南楚雄遍地开花,在上海援滇干部的穿针引线下,上海本地的农业企业也被吸引到了云南。今年,安排到楚雄州姚安县的1100万上海帮扶资金全部都被分配到了官屯镇官屯社区的蔬菜产业园项目上。负责具体运营这个项目的企业,正是位于嘉定区安亭镇的农业龙头企业——上海百蒂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真的是有缘分!”谈及这次合作,今年1月起挂职姚安县扶贫办副主任的上海援滇干部金喜至今感慨。金喜原来在嘉定区国资委工作,今年2月,他借回嘉定休探亲假之际参观了从事农产品种植、保鲜、深加工及食品研发销售的百蒂凯公司。“本来就一直在找能‘撑得起’今年姚安县产业扶贫项目的企业,在百蒂凯公司看了一圈,越看越对眼:这不就是我们正在找的公司吗?”之后,金喜多次向公司负责人宋胜利介绍姚安县的情况,邀请他到姚安参观考察。今年3月、4月,宋胜利两次随嘉定区代表团赴姚安参观,最终和官屯镇签订了产业合作意向协议。

 

之后,金喜继续“穿针引线”,利用各种机会向姚安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百蒂凯公司。今年6月姚安县长赴上海参加培训,8月姚安县党政代表团赴嘉定对接扶贫协作事宜,两次相关负责人都去了百蒂凯公司参观考察。“你来我往”了解几回合之后,官屯镇蔬菜产业园项目最终落地,将新建蔬菜大棚150亩,以及冷库、分菜车间、管理用房等附属配套设施。根据目前计划,这个蔬菜基地里主种的是高品质生菜等色拉菜,不久的将来,从云南楚雄深山里种出的蔬菜将被运往上海等地,被端上高档西餐厅的餐桌。

 

姚安县县长雷波(右一)参观百蒂凯公司。受访者供图

 

沪滇协作,让云南的菌子火腿走进更多上海家庭

 

沪滇产业扶贫项目运作以来,上海援滇干部一直都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探索更新更完善的项目运作模式。徐红斌告诉记者,“项目化扶贫”并不新鲜,但以往的项目要么不可持续,要么增收方式单一,助力脱贫作用不大。“如果只是单纯的资本分红,或者是一次性让贫苦户获益,这些都不利于激发贫困户内生脱贫动力。产业扶贫最大的意义就是能让贫困户多元化增收,拿土地租金、拿合作社分红、拿劳动工资、学种植技能,是真正的‘授人以渔’。”

 

资产收益分红现场。受访者供图

 

邓斯云告诉记者,产业扶贫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让楚雄当地的干部意识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上海援滇干部给我们本地干部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比如围绕市场实际需求来开展产业项目、提高产业项目的组织化程度、把产业项目的‘链条’向下延伸到种植户向上延伸到客户等。上海正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倡‘店小二精神’,对我们来说亦是如此:怎么主动服务、组织、发动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项目,激发他们的内生积极性,怎么进一步主动招商引资、筑渠引水引来企业运营项目,都需要我们的干部进一步做好做实。”

 

资产收益分红现场。受访者供图

 

记者也了解到,沪滇协作,受益的并不仅仅是大山里的贫困户。在上海,鲜蚕豆上市时间一般为春夏之交,时长只有两到三周,随后蚕豆便不再鲜嫩。而在云南楚雄山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当地蚕豆是秋天下种、冬天产出。沪滇协作开展后,上海人能在冬天吃到云南的鲜蚕豆了:去年12月底,楚雄州牟定县的两万亩蚕豆收到了来自上海的订单,其中大部分都被运到了江桥蔬菜批发市场。

 

大姚县新街镇碧么村贫困户张宗志站在新房前。茅冠隽 摄

 

从数千公里之外的云南来到上海市民餐桌上的,远不止蚕豆这一种产品。随着“云品入沪”工作的深入开展,松茸、鸡枞、核桃、火腿、腐乳等云南当地特产都陆续从山间沟头、贫困户的田间地头被送进了上海的千家万户。就在8月底,一场“云品进社区,万家帮万户”活动在嘉定菊园新区举行,活动不仅现场展销了云南的特色农产品,还推动社区居民认购“爱心扶贫套餐”,活动最终筹得扶贫套餐认购金额达660万元。“活动既让云南贫困户的农产品走出了大山,也丰富了上海市民的餐桌。”嘉定区合作交流办主任许红兵说。

栏目主编:栾吟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