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大上海计划:被遗弃的旧梦
分享至:
 (0)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云倩 2014-09-24 23:26
摘要:

【地标记忆】1929年7月,第123次市政会议决定,正式推出“大上海计划”,绕开租界和旧市中心,在上海的东北部重新造就一个新上海。因缘际会,刚过而立之年的董大酉,踌躇满志地挑起了建设新上海的重担。

和租界分庭抗礼的计划

 

中学时代,无论是去长海医院就医,还是坐90路去吴淞的亲戚家,都会路过体育学院。远远就能看到,一座巍峨的宫殿,一幢气势宏大、而又铅华凋落的建筑,很突兀地出现在这远离繁华闹市的郊外的僻静处(当时那里确实很冷清),看上去有一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凄凉。

 

如同在村野茅屋中,突然发现一位妆未卸净、而又风韵犹存的贵妇人,总会让人对她的出处产生好奇。隐约听大人们说,这是以前国民党政府留下的建筑。多年以后才知道,这里就是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今上海体育学院办公楼)。

 

1927年7月,上海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全国领先地位,被国民政府确定为“特别市”。斯时,上海虽是个繁华而现代的国际大都市,却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市中心区域到处被各国租界割据,于是,不仅有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奇耻大辱,连市政府及其下属机构,也只能散落于市区各处办公,如市政府在丰林桥(今名枫林桥),工务局、卫生局在毛家弄(今毛家路),社会局在小南门外,教育局在大吉路

 

1929年7月,旧上海市政府第123次市政会议决定,正式推出“大上海计划”。划定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及周南十图、衣五图以西的七千余亩,作为新上海的市中心区域。这里当时是一片沟河交错、阡陌纵横的乡间田野,属江湾地带(即今日之五角场地区)。

 

(大上海计划规划图)

 

 根据“大上海计划”,在这片土地上,将筹划建设新的市府大楼、各局办公楼、运动场、图书馆、博物馆、医院、公园等。此外,还制订了《上海市分区计划》、《黄浦江虬江码头计划》、《上海道路计划》,对交通设施,包括铁路和港口进行了完整规划。这是一个重振民族信心的计划,也是一个意欲实现中山先生遗愿的计划,更是一个国人欲同耻辱的租界分庭抗礼的计划。

 

参观的民众多达10万余人

 

终于,上海人民等到了这个时刻。一座民族风格显著的宫殿式建筑气派耀眼地站立在江湾昔日的田野上。1933年10月10日10时,市政府新厦落成典礼正式开始,奏乐升旗,礼炮齐鸣。天空中传来发动机的声响——这不再是“一·二八事变”中日寇的轰炸机,而是由航空署派来庆祝盛典的8架飞机,从人们头顶上掠过,撒下了花花绿绿的彩色传单。

 

(吴铁城行开门礼)

 

随后,时任市长的吴铁城手持钥匙,打开二楼大礼堂大门,官员、社会名流、各界代表,外国使领馆、工部局、公董局、外国驻沪军队的官员等,从新厦的平台拾阶而上,走入大门。这一天清早,喜气洋洋的市民纷纷从虹口赶到江湾,一路车水马龙,还挤满了步行者。大家都想来看看中国人自己的“新上海”。在建造的两年中,大楼还在“一·二八事变”中遭到轰炸。上海人民受够了一次次的屈辱。他们要在“新上海”中找到未来的希望。

 

这一天,参观的民众多达10万余人。此后三天,新厦对市民开放,更是人潮滚滚。新厦采用“涂彩飞檐梁柱式”,是传统的中国古典式建筑,朱红色的梁柱,屋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新厦正面中间是宽阔的汉白玉台阶,台阶两旁有石狮守卫,直通二楼大礼堂,礼堂两旁为会议室。一楼为正门,车马可直达门前。

 

大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一层包括传达室、警卫室、收发室、会计处、保险库、大食堂及办公室等。第二层为大礼堂、图书室及会议室等,同层的大礼堂因由台阶直达,与之完全隔离。第三层中部为市长及高级职员办公室,两翼为各科办公室。第四层从外面看隐藏于大屋顶底下,是通常所说的假四层,系利用屋顶空隙作为休息室、储藏室、档案室及电话机房等。

 

内部设施条件在当时来说是十分现代舒适的,有电梯、热气管道及抽水马桶、消防设备等,并装有防暑扇119只,热水管道9千平方米,室外温度为0度时,室内可达22度。可谓是冬暖夏凉。

 

(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及设计图)

 

设计者董大酉

 

这幢精美绝伦的建筑,让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董大酉。这个名字注定会镌刻在中国建筑史上,从最初的征集设计到制定图案,再到最终定稿,他都是主要领衔者。

 

 

 

董大酉,浙江杭州人。民国11年(19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建筑系和哥伦比亚大学美术考古研究院。毕业后顺利进入美国建筑大师亨利•墨菲(henry murphy)的设计事务所工作。但他报国之心不泯,民国17年回国,民国18年与美国同学菲利普合办建筑师事务所。同年加入中国工程师学会,被推选为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

 

市政当局曾悬赏奖金3000元,向海内外征集建筑方案,要求以 “中国固有之建筑形式,参以新时代之需要,实用与美观并重”。董大酉作为市政府新厦的总设计师,主持了征集评选工作。最终,由赵深和孙熙明合作设计的方案荣获一等奖。但其实每个设计各有所长和所短,于是董大酉在一等奖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其他获奖设计图案的长处,拟订出6种设计图样,再由获奖的应征者共同审查,最终确定了市政府新厦的建筑方案。

 

董大酉不仅设计了市政府新厦,还担当了整个工程的监造,从1931年6月新厦开工后,他亲力亲为,不断奔波于市区和江湾,终于给了上海市民一个惊喜。

 

以董大酉、赵深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海归”建筑师,虽受欧美建筑学影响,但内心更希望,从本民族建筑元素中找寻出中国现代建筑的出路。“大上海计划”的实施,让董大酉这一代人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施展自己的才华。新的市政府大楼,作为当时上海最重要的一幢建筑,张扬着华丽的檐角、明艳的琉璃、高贵的汉白玉,横空出世,令人惊艳。

 

首届集团结婚

 

1935年2月,旧上海市政府倡议举办“集团结婚”,得到了饱受繁文缛节和经济压力之苦的年轻人的呼应。4月3日,春暖花开的日子,首届“集团结婚”在市政府大厦前举行,大礼堂内外花团锦簇,礼堂门首挂着横幅“上海市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典礼”,大红喜字、大红喜球点缀出喜气洋洋的气氛,大红地毯从大门铺到礼堂内红色的礼台。礼台前供奉“龙凤呈祥”大红花烛一对,台正中安放孙中山先生铜像,台两旁分别为证婚席、观礼席和乐队席。

 

3时半,集团结婚正式开始。

 

54对新人,穿着由美亚织绸厂提供的名牌丝绸、著名服装设计师统一制作的婚礼服站在台下。新郎一律穿蓝袍黑马褂,新娘着短袖淡红色长旗袍,胸佩红花,手捧鲜花,头顶白纱。新人们先向孙中山先生像行三鞠躬,后互相行二鞠躬,再向证婚人市长吴铁城、社会局长吴醒亚行一鞠躬。

 

吴铁城和吴醒亚分别向新人颁发结婚证书和装于红色丝绒盒中的纯银团月式嵌花太极图形的纪念品。王开照相馆摄影师在市政府新厦前为新人们拍摄了集体合影。美国派拉蒙、米高梅、福克斯三大电影公司也到场竞相拍摄、制作新闻影片,传送至世界各大都市放映,使外国人也能看到这一世界罕见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式婚礼。

 

(集团结婚场景)

 

上海此后又举行了多届“集团结婚”,报名者更加踊跃。当年10月2日举行的第四届集团结婚,参加者已增至142对。紧接着,北平(今北京)、天津、南京、汉口、杭州、无锡等国内其他省市都群起仿效,集团结婚成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新时尚。

 

 

但是好景不常,一个身处列强虎视眈眈之下的弱国,又怎能奢望享受宁静安乐的生活?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规模进攻上海,江湾地区首当其冲,成为中日军队第一线的交战区。上海沦陷之后,“大上海计划”被迫全部结束。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当局将上海市政府又设在了旧市区的繁华地段。对当年的“大上海计划”弃之如敝屐,使得它如同一个被搁置的旧梦。

 

江湾五角场一带再次荒芜寂静了,除了那些曾在这里接受祝福的新郎新娘,大概很少有人再会想起那一段繁花似锦。

 

上海解放后, “大上海计划”中残存的市政府大楼,现归上海体育学院;原上海博物馆、市立医院、卫生试验所、中心公园、航空协会,均在现第二军医大学内;原上海图书馆,现在同济中学校园;原上海体育场,现为江湾体育场。旧市政府大楼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及“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斜阳中的原上海图书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章迪思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