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中小学在职教师外快遭封杀,国家的这记政策重拳究竟要砸向哪里
分享至:
 (8)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张炜栋 2018-08-26 06:30
摘要:不让校外培训机构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深层用意是什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师资条件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那么新规可能对校外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在职老师分别带来什么影响?新规又是否能制止校外培训机构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对教育培训市场带来哪些调整?其深层次的政策用意是什么呢?

 

校外培训机构缘何热衷外聘在职教师

 

校外培训机构归根到底是私营企业,为的是谋求高额利润。培训机构的师资条件如何直接影响生源,进而影响其利润,因此培训机构挖空心思地要提高自身的师资水平。曾经有新闻曝光某教育机构将大学应届毕业生“包装”成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名师。我们且不说这种弄虚作假的门道,就说真正提升师资水平无非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己培养,国内现在有一些知名教育机构每年招聘不少985、211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自己的老师生产线也确实培养出了一批形象气质俱佳又善于教学的老师,甚至迅速被家长和学生捧为名师。但是这种机构对于国内庞大的教育培训市场而言还是“太难得”。这些机构之所以自己来培养老师,是因为它们有较为成熟的岗前培训体系、实习制度以及丰富的备课资源与良好的教研条件。而这些又是以充足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作支撑,显然是众多中小规模的教育培训机构所不具备的。

 

因此更多教育培训机构的做法是招聘有经验的在职老师。这样做有不少好处。一个当然是在职老师有实际的在校教学经验,直接上岗,经验丰富,如果还是名师,将成为机构的“金字招牌”。而校外培训机构又能借助在职老师的“关系网”影响到在校学生和家长,鼓动他们报名培训机构。另一方面,招聘有经验的在职老师使得机构省去了前期培养老师的投入,机构可以转而用高价吸引在职老师,兼职老师也为机构省去了社会保险等人事费用,进一步降低机构的成本。而在《意见》出台后,校外培训机构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心思,要么自己培养老师,要么用高价从学校“挖”走老师,来提升师资水平,并使师资队伍更加稳定和规范化。当然,可能还会有不少教育机构继续试图通过“包装”“老师”来蒙骗消费者。

 

在职教师会因此把关注力放在校内课堂吗

 

不少中小学在职老师为什么会愿意兼职做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在职老师做兼职直白地说就是为了赚取额外收入。随着各地出台政策严禁老师兼职校外培训机构,重则甚至要取消违规老师的编制和教师资格,一般在职老师权衡风险得失也不再敢轻易地铤而走险。那些名师既然能力足够出众,在学生、家长的群体中又有知名度,即使违规在课外私自有偿授课,也会是以开“小班”的方式,利用自己的“关系网”招收学生,而不是为教育培训机构“打工”,还可能得到比兼职校外培训机构更高的收入。

 

兼职校外培训机构的在职老师可能多为校内收入较低的普通教师,尤其是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还有尚无正式编制的代课老师等等。实际上,面对学校较为沉重的教学、教研任务,再加上学校普遍实行“坐班制”,在职老师能够花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并不多,愿意抽出周末休息时间做校外兼职的意愿也未必强烈。但是正如有媒体曾经曝光的一样,确有一些老师本末倒置,在学校课堂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漫不经心,反倒把更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授课精力留给了校外“补课”。

 

因此,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意见》出台尽管阻断了在职老师挣取“外块”的路子,但能使在职老师集中更多精力放在本职的教学任务上,从而更好地保证在校期间的教学质量,至少理论上是这样。

 

《意见》出台后,需求层面的问题尚待解决

 

《意见》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政府部门力图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净化教育培训市场生态的努力。禁止校外培训机构聘用中小学在职老师,是从兼职老师的供给层面试图解决问题。但我们还要从需求层面分析和探讨如何解决问题。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与在校老师的勾连,反映了市场的客观存在,虽然合情却未必合理。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提高教师群体,尤其是青年教师群体的基本收入和福利待遇水平,通过给与实质上的利好来打消在职老师兼职校外培训机构的意愿。

 

另一方面,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校外高质量培训,确有市场需求,但我们还是有理由怀疑当前“应试教育”催生的课外培训需求是否过于旺盛。中小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可能还要在课外报很多门课程,但这些课程往往无关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强化,为的是应对各种考试和升学压力。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市场“死结”,如何破解,就不得不提到我们下面要说的问题了?

 

这一规制,深层次用意还在哪里?

 

从深层次讲,《意见》的出台,或许是一种政策尝试,试图解决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死结”。《意见》表面上看规范教育市场,实则乃是力促教育公平化的一记重拳。党的十九报告中有一句话, 可能至今还没有引起广泛重视,这句话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句话含义非常深刻。三个关键词,“每个孩子”“公平”“有质量”,个个言近旨远。

 

可以试想,以前校外培训机构可以花重金聘用公立学校优秀师资力量(事实上我们都知道,目前优秀的教师资源大多还是集中在公立学校),使校外办学红红火火,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有有钱的家庭才能付得起高昂的学费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这样的教育机构接受培训,当然也有一些没有钱的家庭砸锅卖铁也要挤进这样的机构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但是没钱的家庭、穷人家的孩子,他们怎么办呢?他们会不会因为贫穷而接受不了高收费高质量的课外辅导教育呢?这背后隐含了一个矛盾异常尖锐的教育公平问题,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也在不经意间对社会阶层作着人为的分野,在“马太效应”下,富者通过高质量教育“垄断”高阶层的席位,而贫者因为没有机会接受高质量教育而苦无迈入高阶层的门路。这不禁让人深感忧虑。

 

所以不能小看此次《意见》的出台,背后深层次的用意令人释怀,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主管部门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切实之举。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