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记者监督报道后被移出联系群,西湖景区的风度说明了什么?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谢飞君 2018-08-24 17:33
摘要:不习惯、不欢迎——这何尝不是社会上对于舆论监督一种相当常见的态度?

8月12日,浙江日报《一线调查》栏目对杭州西湖九溪景区旅游厕所存在“脏乱差”现象做了报道,景区随即开展厕所专项整治,次日浙江日报对整改内容做了跟进报道。至此,一次正常的建设性舆论监督原本也就收官了。但令人诧异的是,采写这次报道的记者近日却发现,自己被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记者群的管理员移出了微信群,原来的媒体联系人也不再回复记者任何微信。

 

本来这是一则很好的城市问题治理案例——媒体发现问题,有关部门跟进解决,前往景区的游客不再需要忍受“脏乱差”的环境。但随着监督报道的记者被移出了微信群这个后续,尤其是原来的媒体联系人不再回复记者任何微信,可见事情虽然解决了,但西湖九溪景区对于这样的监督报道还是表明了立场:不习惯、不欢迎。

 

这何尝不是社会上对于舆论监督一种相当常见的态度?

 

如今,媒体微信群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存在。意识到媒体信息发布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上的商业企业,很多都设有专门和媒体对接的部门,工作人员为了沟通方便,直接将各媒体的记者拉入同一个微信群也不少见。

 

但不得不说,这一类的媒体群,主要功能还是推进各部门、各企业的正面宣传,即“好事求发布”。对于媒体方的采访需求,受访部门往往一分为二地对待:如果是正面宣传,记者能够畅通无阻获得各种配合;如果是有针对某个问题的监督报道,对应的部门和企业往往找理由推诿阻挠,千方百计把问题、把报道压制下来。

 

不难发现,很多的职能部门对于新闻报道的理解还停留在低级阶段,仍然习惯于“闻功则喜、闻过则怒”,甚至对于媒体报道不辨“好坏”——

 

以杭州西湖九溪景区为例,景区在问题曝光后随即开展专项整治,也算反应及时,事情至此也并不有损景区。而媒体也对整改内容做了跟进报道,可见其反映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并非恶意找茬。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案例中的媒体和景区可谓各司其职,通过良性互动和动态整治,确保了游客的满意度。这样具有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明明是在为景区在梳理矛盾解决问题,但他们似乎并不领情。

 

在人人都握有麦克风的今天,不能正视舆论监督无疑是“掩耳盗铃”无知之举。而如何正确认识舆论监督,是全社会都需要补上的一课。早在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不久前,多个省市旗帜鲜明地为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撑腰”,要求省级新闻单位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省委要求不积极、不到位,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闻不问,不担当不作为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坚决予以曝光。

 

这样的理念,绝不是仅仅针对省级新闻单位的要求,也不能停留在自上而下的灌输层面,真正达成舆论监督,需要全社会的切实认同和理解。

 

当然,具体到退群一事,涉事媒体记者也没必要太在意。如果媒体群只愿意当“好人好事”的“传达室”,既然群主缺乏对于监督报道的雅量,这样的群即便退出,也谈不上会有多大损失。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