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500多个爱心暑托班开“垃圾课”,孩子能否点燃社会分类热情?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18-08-22 17:37
摘要:在爱心暑托班加入“垃圾课”只是第一步,未成年人的垃圾分类教育依旧任重道远。

 

“我知道!剩饭是湿垃圾!椰子壳是干垃圾!”面对老师递来的话筒,8岁的王弈为声音洪亮,信心十足。今天上午,高平路上的爱心暑托班办班点内,40多位正在过暑假的小朋友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垃圾课”,他们中有不少人是第一次接触垃圾分类,脸上写满了好奇和认真。

 

不少孩子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已经可以自信应对老师“刁钻”的问题

 

“垃圾课”的老师大部分是来自上海各所高校的学生。今年暑假,海事大学大二学生姚逸凡已经参加了三堂“垃圾课”,他十分相信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一般讲授半个小时到40分钟,再让孩子们玩一下‘模拟扔垃圾’的游戏,大多数孩子的投放正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

 

课堂后的互动游戏,孩子拿到一张标有垃圾名称的卡片,思考后投入对应种类的垃圾箱

 

姚逸凡表示,只有一些相当复杂的垃圾,才会让上过“垃圾课”的孩子们犯错误,有时候就连老师自己也被难倒。比如,用过的湿纸巾,孩子以为是湿垃圾;里面还留有酱油的酱油瓶,孩子搞不清是湿垃圾还是可回收物。这时候,老师们就会拿出“四步排除法”教他们,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易腐垃圾)、干垃圾的顺序,把要扔的垃圾依次归类,之后,什么垃圾该扔什么垃圾桶,便胸有成竹。

 

“上海正在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却忽视了孩子们的重要性,他们既是未来践行分类的主力,也是现在点燃各个家庭分类热情的‘星星之火’。”共青团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吴凯铭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未成年人垃圾分类教育的重要性,但现阶段付出的实际行动还不够。比如,学校缺乏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社区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士和宣教场所,家长自己更是搞不清楚分类,也没有意识和热情来教育下一代做好分类。

 

今年,爱心暑托班成为未成年人垃圾分类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共青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联合招募了150余名“垃圾课”志愿者,在暑假期间,先后前往全市500多个爱心暑托班办班点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活动,至少可以让3万名孩子加深对生活垃圾的认知。吴凯铭透露,根据目前学校和家长反馈的结果,爱心暑托班的“垃圾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明年,团委将考虑增加志愿者的数量,使垃圾分类的文明种子播散到更多孩子心里。

 

孩子们轮流介绍自己对一种垃圾的认识

 

在爱心暑托班加入“垃圾课”只是第一步,未成年人的垃圾分类教育依旧任重道远。记者注意到,受限于人力物力,每个爱心暑托班今年夏天至多只上一堂“垃圾课”,上完后,如果没有持续的宣教,孩子可能会遗忘。如何将“垃圾课”的效果延长,最好是从教室延伸到家庭,是每一个教育人士和社会工作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垃圾分类教育从教室延伸到家庭,目前主要手段还停留在‘一张纸’上。”彭浦镇党群办主任蒋妍妍告诉记者,孩子上完“垃圾课”后,会给他们发一本《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宣传指导手册》和一页《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居住区)》,由孩子们带回家中,既给自己温习使用,也是给家长的教材。但由于没有任何强制要求,全靠每个家庭成员的自觉,所以“一张纸”能撬动家庭多大的分类热情,大家心里都没底。

 

据透露,彭浦镇将尝试多种手段,借助孩子们的力量来推动社区垃圾分类。比如,由孩子担任队长,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社区的限时扔垃圾桌游大赛,看谁在分类准确的前提下扔的垃圾(卡牌)最多;又或者以孩子的创意为蓝图,组织家庭美化社区的垃圾桶和垃圾箱房;还可以让孩子担任短期的社区绿色账户志愿者。未来,街镇还考虑在一些有条件的社区设置家庭垃圾分类宣教点,就近向居民展示社区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成果,让垃圾分类教育成为社区内的一种常态。

 

激发孩子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一些动漫人物当起了“形象大使”

 

栏目主编:张奕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图片来源:孙卉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