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垃圾分类达标居住区超额完成了22个! 天目西路街道是如何啃下“硬骨头”的?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银龙 2018-08-31 14:39
摘要:到今年7月初,天目西路街道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在创建垃圾分类达标居住区整体推进方面,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垃圾分类,做一、二个样板小区,可能并不算难,难的是如何整体推进,把作为样板的“盆景”变成 “森林”。面对垃圾分类这个城市治理的短板,天目西路街道勇敢地啃下“硬骨头”:辖区共有26个小区,2018年垃圾分类达标居住区要求完成9个,他们已经超额完成了22个;垃圾箱房改建要求完成23个,他们完成29个;建成了两网融合资源回收点2个、两网资源中转站1个,新增4个垃圾分类小区,到7月初,辖区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天目西路街道办事处表示,今年的目标是要争创市级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并在8月31日举行了创建上海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动员部署会。他们的底气何在呢?近日,记者前往天目西路街道进行了调研。


智能垃圾厢房亮相,投放垃圾实名制

8月2日,一个崭新的智能垃圾厢房,在天目西路街道的汉中路小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天目西路街道首个智能垃圾厢房。小区居民们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的垃圾厢房3.0版。

与早些年的不分类垃圾桶(1.0版)、干湿分类垃圾厢房(2.0版)相比,智能垃圾厢房有了几个大变化:

首先,外观更加美观。街道请来法国景观设计师操刀,把垃圾厢房重新设计,升级改造成了“绿萝环保空间天目西路智慧站”。屋顶披上了绿植,墙面贴上了瓷砖,还配置了可以热水洗手的水斗和7个颜色鲜艳的垃圾投放口,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洋溢着一种家居的氛围。它不再是一个让人有点讨厌的的堆放垃圾的建筑,而是变成了让居民身心放松、有点艺术情调的一个公共场所,让倒垃圾变成一件开心的事情。
 
其次,设计更加实用。垃圾厢房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方便居民日常投放、保洁员日常保洁等细节。

第三,分类更加精细。在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四分类基础上,厢房对于可回收垃圾进一步细分,设置了玻璃、塑料/铝罐、废纸、纺织品等类别,把垃圾厢房变成了一个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站。

第四,功能更加智能。它集身份识别、信息屏幕、端口扫描、监控摄像、移动网络等多功能于一体。每户居民,必须绑定一张智能卡,刷卡之后才能投放垃圾,而且必须在指定投放时间内,投放口才会打开,如果不在指定的投放时间刷卡,垃圾厢房也不会理睬投放的居民。

通过厢房的监控装置,可以实时监控垃圾投递现场,有效识别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引导居民实现正确分类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厢房还有红外端口扫描,支持绿色账户卡识别,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后,自动积分,机器的反应也更加灵敏,避免了原先手机扫描时可能遇到的网络差、光线暗、对焦慢等问题。垃圾箱还有满溢报警功能,提醒及时清运。

此外,绿萝环保空间天目西路智慧站还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系统,对居民投放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外,刷卡投放垃圾时,居民的基本信息会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是谁扔的,一目了然。如果有居民把垃圾扔在厢房外面,通过后台数据也能找到。

 

硬件设施的改善,让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了更高的积极性。一位居民说,以前垃圾桶给人的感觉总是很脏很臭,所以一袋垃圾远远一扔了事,改造之后,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干干净净,扔好垃圾还能洗个手,心里很舒服,可回收的垃圾,也分门别类,自动积分。

垃圾厢房的改建,可以说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天目西路街道抓住静安区实施“美丽家园”民生工程的契机,在硬件设施投入上加大了力度,通过硬件改造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进行,目前辖区内小区的垃圾厢房,已全部完成了改建,为小区环境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保志愿者,垃圾分类宣传员

再好的设施,在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如果无人管理,很容易出问题。为此,静安区区委、区政府提出,“静安区每个小区的垃圾箱要有专人来管”。

天目西路街道在“专人管理”这方面,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居民环保志愿者。

根据目前的政策,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是物业公司,但不少小区物业因为成本增加而敷衍了事。稍微负责一点的物业,则安排保洁员进行二次分拣,但保洁员人手有限,难以承担对大量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繁重任务,更难以承担对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的任务,这使垃圾分类的成效大打折扣。

天目西路街道,另辟蹊径,通过居委会来组织发动居民出任环保志愿者,大大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成效。

记者在汉中小区看到,在垃圾厢房边上,每天都有几位身穿黄色马甲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值班,指导居民垃圾分类,诸如干湿垃圾要分类、湿垃圾要破袋投放,对于分类不准确的居民,会耐心地告诉他们怎么分。
 

 

74岁的志愿者刘李可老伯说:“美好生活,要从厨房开始,从最脏的地方抓起。垃圾分类,是小事,也是大事,一定要广泛宣传。”她们这支志愿者队伍,今年4月组建的,如今已有14位居民加入。不论刮风下雨,大家都轮流值班。

这支队伍能够建立,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许庭芳说,“要感谢我们居委会书记江子悦,他上门做宣传,样样带头跑,为大家做实事,有凝聚力,我们就跟着他干了。他带我们去参观老港垃圾填埋场、我们看了,也是吓了一跳,提高了认识。他对我们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培训,通过考试才能上岗。为了便于我们大家记忆,他还谱写了一首垃圾分类歌《我们的家园》”。说罢,她兴高采烈地唱了起来------“当你走过我的窗前,请你留下美丽身影,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我们一起携手奋进,玻金塑纸衣都是可回收,让他们投入蓝色海洋......”

江子悦,是华康居委会新来的书记,一位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的90后小伙,很受小区居民的欢迎。在他看来,通过居民自治来推广垃圾分类,既壮大了环保宣传队伍,有效地美化了环境,又增进了邻里关系,一举两得,是开展社区治理的一个好抓手。

安源小区,同样在居委书记唐红桃的指导下,2016年9月,成立了一支15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由队长戴锦萍牵头,每天轮流值班,指导居民垃圾分类,一个月后,也让居民逐步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安源小区垃圾厢房,经过了整体扩建,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绿萝环保空间站。为方便居民垃圾除袋后洗手,增添了热水器;为减少蚊虫,墙面增加了防蚊涂层;为提升垃圾厢房视觉效果,厢房顶上还建了一个美丽的屋顶花园。为了方便居民积分兑换,还安装了一台绿色账户自助兑换机,居民可以自助办理绿色账户卡、积分查询、兑换物品。

居民袁建松拎了两袋垃圾下楼投放,在湿垃圾桶前,很认真地把湿垃圾投放进桶后,再把塑料袋扔进干垃圾桶内,然后,再把另一袋干垃圾,投进干垃圾桶内。记者问他,这样分类是否觉得有点麻烦?他很习以为常地说道:“小事情,习惯了就好。垃圾分类嘛,利国利民。”的确,经过垃圾分类,小区环境整洁多了。一位小区居民在澳大利亚探亲半年后回来,发现小区环境快赶上宾馆了,还专门到居委会来致谢。
 
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就像社区的一束光,点亮了社区。她们不仅仅限于垃圾分类,还把楼组居民凝聚起来了,提升了物业、居委会、业委会的协作能力,改变了小区人文环境,促进了居民团结,改善了小区整体环境。


“遇见一小时”,垃圾分类宣传进楼宇

在天目西路街道,除了居民小区,单位强制垃圾分类,今年也驶上快车道。

2017年底,上海在公共机构及企事业等单位,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不分类、不清运。2018年4月,天目西路街道着手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启动由天目西路绿化市容管理所对 生活垃圾行使核量收费权,通过经济手段,加大了对楼宇、餐饮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力度。

嘉里企业中心,有294家餐厅,每天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为了减少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嘉里企业中心今年投资引进了现代化的湿垃圾生化处理设备。嘉里企业中心在B1层,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垃圾厢房,餐厅垃圾统一用桶收集后,放置在这里,工人进行分拣,再把厨余垃圾倒入厨余垃圾源头减量处理设备,添加菌种后,在300度高温下发酵,经过4-5天处理后,就变成无污染的液体,可以排入下水道了。据行政部负责人毛先生透露,安装这套设备后,一天可以处理300公斤厨余垃圾,从源头进行湿垃圾减量,效果很好。虽然前期设备投入会比较大,但长期运行,可以节省大量湿垃圾处置费。
 

 

恒丰路上的浦西万怡酒店,率先在整个上海万豪体系里,对餐厨垃圾的处置流程进行了规范。服务员在收拾桌子时,会把刀叉、碗筷、食物、纸张、塑料管等,分别投放到定制的小推车的四个框里,干湿垃圾,进行分类。酒店管事部陈经理说,以往会用台布一股脑收桌子,后端很难对食物、纸张、塑料等干湿垃圾进行细致的分类。现在公司严格遵守垃圾分类的要求,总经理对垃圾分类很支持,从湿垃圾产生量最多的餐厅开始,召集餐厅员工进行了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然后再推广到其他部门。陈经理经常穿着西装,在湿热的厨房间里,检查垃圾分类情况。垃圾分类成效,还与员工的效益挂钩,如果投放错了,会进行处罚。

虽然是强制分类,但宣传引导同样重要。天目西路街道绿化市容管理所,利用与楼宇、餐饮单位签订生活垃圾收运服务合同契机,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楼宇宣传活动,发挥楼宇白领、党员志愿者作用,与党群办、党建中心、两新组织,共同启动了“遇见一小时,垃圾分类我先行”项目,6月率先在嘉里企业中心、机电大厦、洲际大厦、环智大厦启动,然后再逐步推广复制到其他楼宇。自6月20日起,每个工作日中午,天目西路街道绿化市容管理所所长王秋萍和管理员就会到四个楼宇,利用中午一小时,在办公区域向楼宇物业、租户宣传垃圾分类,进行现场指导垃圾分类。王秋萍所长的目标,是要到辖区57个商务楼宇都去宣讲一遍垃圾分类知识及政策。

 

“1+8综合管理”,为垃圾分类撑腰

垃圾分类,看似是个环境问题,其实是个社会治理系统工程。单靠绿化市容部门,往往力不从心。但天目西路街道绿化市容管理所王秋萍所长,却一直风风火火、信心满满,搞得风生水起。这纵然与她的干练执着的性格有关,但她却直言,因为我后面有一支“1+8”的团队撑腰,所以我们绿化市容管理所的腰板才这么硬!

这个“1+8”,就是天目西路街道2006年独创的“1+8综合管理”模式。“1”指街道,“8”指的是派出所、城管、交警、市场监管、房办、绿化市容管理所、环卫作业公司、卫生服务中心等8个辖区职能部门和单位。“1+8综合管理”,概括而言,就是街道牵头辖区各职能部门进行服务、整治、执法、教育、宣传等综合管理

据街道社管办主任汪建国介绍,这个模式的核心,是“街道居中”,街道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牵头协调,居中呼应,将辖区各职能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能动性、积极性,形成“街道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态势。这个模式,在实践中应运而生,它的优点是处理非单一的违规、违章问题,特别是处理边界模糊问题时,联合巡查、联合告知、联合处置,展现出高效性。

王秋萍所长对此深有感触。她举例说,有些商家,对于垃圾分类十分冷淡,拒不执行。单靠绿化市容管理所,可能无法推动。但天目西路街道有“1+8”联勤联动执法,工作就变得比较轻松了。几个部门联勤联动,对于拒不执行垃圾分类的商家,绿化市容管理所宣传垃圾分类政策,城管部门当场发整改告知单,如果复查还不改正,就处罚。同时告知环卫清运公司,暂缓清运垃圾。市场监督所也会查看该商家有没有签订餐厨垃圾清运合同,如果没有,则不发放食品安全许可证。这样联合执法,对那些态度顽劣的商家,非常有震慑力。每周检查2-3次,及时发现问题,现场解决,不再是单打独斗。处理在现场、处理在萌芽,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此外,对于辖区内的29条道路,天目西路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制定了《天目西路街道全面推行路长制的实施方案》,成立了路长制组织体系,健全了路长制工作运行及管理机制。路长坚持每周不少于一次的道路巡查,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不忽视每一个细节,针对巡检发现的问题,网格分中心牵头城管中队、绿化市容管理所、环卫作业公司、第三方等快速反应,迅速处置各类应急突发问题。

在路长制和“1+8综合管理”模式的推动下,天目西路街道的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得到明显提升。

8月31日,天目西路街道召开动员部署会,争创2018年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街道。

 

 

图片提供:天目西路绿化市容所

( 编辑邮箱:shhuodong@163.com )

题图来源:黄银龙 摄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