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上海书展开幕“大戏”:杨福家的“火种”、张月姣的“刀光剑影”和毕飞宇的“喇叭裤”
分享至:
 (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静 2018-08-15 21:58
摘要:改革开放40年,可以是一个关乎民族、关乎时代的宏大主题,也可以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人物和故事。 在2018“书香中国”阅读论坛暨解放日报第74届文化讲坛上,40年来的奋斗悲喜交集,40年来的梦想感同身受,台上杨福家、张月姣、毕飞宇三位嘉宾,与台下近千名观众深深共鸣。

今天下午,2018上海书展开幕“大戏”——“书香中国”阅读论坛暨解放日报第74届文化讲坛,在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上演。

在讲坛“开放年代的光荣与梦想”的主题感召下,近千名观众与嘉宾一起,度过了一个充满激情的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原主席、大法官,清华大学教授张月姣,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毕飞宇,在本届“书香中国”阅读论坛暨解放日报第 74届文化讲坛上发表精彩演讲。

央视主持人朱迅主持了本届文化讲坛。

 

上观新闻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程直播

 

杨福家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讲述改革开放后自己一次次重要出访的见闻、感受与思考,折射出中国教育、科技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个脚印;张月姣在题为《我所经历的世界贸易风云》的演讲中,分享了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国际经济贸易立法方面,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毕飞宇则以独到的思维,发出了“我们是开放的果实”的感慨,并讲述了改革开放带给自己的三个“礼物”。演讲结束后,三位嘉宾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互动。

本届讲坛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解放日报社主办,静安区人民政府协办。上观新闻进行了视频直播。
 


 

讲坛侧记

 

►杨福家:找到自己的“火种”

 

杨福家

今年是82岁高龄的杨福家教授从教60周年。驱使他奋进60载的动力是什么?本届讲坛上,他以《我有一个梦想》作答。

这个“梦想”由邓小平同志的四个字“往西方派”开启。那是1962年中苏关系破裂,小平同志指示派人到西方留学深造,杨福家的命运也因此改变。在克服了语言关后,杨福家来到丹麦玻尔研究所学习。至今,留下的工作照多摄于凌晨实验室,“那时我们常常48小时连轴转地做实验,因为我有强烈的使命感——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在丹麦,杨福家找到了自己的“火种”,点燃了自己的梦想。然而,两年后归国,“文革”来临,“这种痛苦是难以想象的”。直至1979年,梦想重燃,杨福家再访丹麦,从此,美国、日本、法国、丹麦……既走出去,也请进来,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时任驻美大使李道豫笑称,杨福家做了很多人做不了的“民间外交”。

进入21世纪后,杨福家先后成为出任英国名校校长的首位中国人、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校长,“这是我在改革开放之前怎么也不能想象的”。“我到了诺丁汉大学,学校里就挂起了中国的国旗,这在英国的历史上是没有的,是因为改革开放才变为现实。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

 

►张月姣:我所经历的世界贸易风云

 

张月姣

在朱迅的眼中,张月姣是经历过外交战场上“刀光剑影”的人;在毕飞宇眼中,张月姣这个表示“1、2、3”时非常自然地依次伸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女性,是一个正在和世界发生紧密关联的人。

当她神采奕奕地出现在文化讲坛时,人们很难想象,这位舟车劳顿的74岁女教授,之前才睡了4个小时,却连续打了3个小时越洋电话处理案子,“铁女人”名不虚传。

几十年来,张月姣都是那么“拼”。曾经,把年幼的女儿拴在床边,自己埋头攻克语言关;曾经,身在国外工作,得知国内的女儿急病而在厕所大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回到谈判桌前;曾经,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边工作边学习,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拿下硕士学位。

但是,比起“铁女人”,她却更愿意说自己是“时代的宠儿”。因为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她参与起草了《中外合资企业法》《民法通则》《涉外经济合同法》《公司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贸法》等一系列法律。从世界银行法律部法律顾问到中国外经贸部条约法律司司长,从亚洲开发银行上诉委员会联合主席、局长到西非开发银行董事,从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到WTO上诉机构主席、大法官,她的脚印曾经历了外交战场上的惊心动魄、步步艰辛,也折射出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融入和担当。

张月姣亲身经历了12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全过程,中间有三次贸易报复、反报复,历经磨难,征服了各种“傲慢与偏见”,终为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尊严与利益。无怪乎朱迅感慨:“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国际地位,是无数像张月姣这样的人一路拼杀出来的,应对他们充满敬意和感恩。”

 

►毕飞宇:改革开放送给我三件礼物

 

毕飞宇

1978年,作家毕飞宇还是一个14岁的苏北乡村少年,自然不会懂得千里之外的那次会议将对这个国家产生多大影响。

40年后,站在讲坛上的毕飞宇回忆,一个普通少年对一个新时代的懵懂感知,是从一条裤子开始的。

那天,小镇码头上走出了一个年轻人,身上穿了一条“惊世骇俗”的裤子。从起初的群体围观,到后来自己也穿上了喇叭裤,一条裤子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对身体的认知。毕飞宇说:“改革开放送给我的第一份礼物就是让我学会了自豪。为美好的身体自豪,为宝贵的生命自豪。”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更多珍贵“礼物”接踵而至。

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毕飞宇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名字:普希金、雨果、弗洛伊德、萨特、黑格尔……通过阅读,他学会了在精神上寻求并建构起对话的关系,继而变更自己的精神结构,让自己的世界更加兼容。这是改革开放带给毕飞宇的第二件礼物。然后,知道自己是一个公民,清楚自己的权利,明确自己的义务,“这是改革开放送给我的最大的礼物”。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我们遇上了改革开放。”毕飞宇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们是经历者,我们是见证者,我们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栏目主编:顾学文 文字编辑:顾学文 题图来源:赖鑫琳 摄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