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民进党推行“台独”课纲,这能消弭台湾民众的“中国基因”吗?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且十 2018-08-16 06:00
摘要:“台独”教科书能把这些“天然独”苗苗变成大树吗?那还真是不可能。

不出所料,台湾教育部门课审大会8月13日通过了新课纲,将高中历史课纲分台湾、东亚及世界3个部分,并明确规定“中国史纳入东亚史的架构下讨论”。

 

这也就是说,在台湾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国史将不再单独存在。至此,“台湾史”从一个章节,变成一本书并与中国史并列,再到现在无“中国史”,台湾历史教科书“去中国化”终于走完最后一里路,“台独”课纲形成。

 

其实,台湾从李登辉时代开始就在消解中国历史,企图抹除大陆对台湾的历史印记,割断两岸的历史连结,以凸显“台湾主体性”,培养所谓“天然独”。

 

以台湾现行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来说,中国史虽然还独立成册,但内容几经改造,早已偷梁换柱。商周至隋唐只强调民族与文化互动,宋元则着重于国际互动和商贸文化交流,明清更是在东亚世界的变动格局探讨商贸文化与东西接触的挑战。

 

而在所谓的“台湾史”中,来自大陆的踪迹隐隐约约。迄今仍深深影响台湾社会的郑成功,仿佛只是东亚海域的一股势力,是台湾少数民族与外来者相遇的一个片段而已,中国的主体性早已踪影难寻。民进党“台独工作者”们,“去中国化”可谓是苦心孤诣,用尽了法子,现在终于完成最后一步。

 

从李登辉至今二十多年来,经岛内“独派”的努力,“去中国化”似乎很有成效,青年人潜意识的“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观念建立起来,“反中抗中”的情绪也时有发泄,蔡英文称他们是“天然独”。

 

然而,“台独”教科书能把这些“天然独”苗苗变成大树吗?那还真是不可能。

 

前几天,陪台北来的朋友去古都洛阳。我们去了龙门石窟,被伊河两岸那些雄伟雕像深深震撼。我们去了白马寺,知道汉明帝梦见闪闪发光金人的故事,知道了佛教如何东传至中土,知道了白马寺在中国佛教中许许多多的“第一”。其实,白马寺何止是中国佛教的祖庭,更是东亚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我们边走边议论,台湾佛教四大山门,在教化人心上都有创造,但只有到大陆才能深入了解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成长和在东亚的普及。依照“台独”历史教科书“从东亚看中国”的路径,台湾的高中生会看到什么?

 

那天,我们一行在龙门香山的白居易墓园盘桓很久。白居易一生坎坷,晚年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时常游历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其实,白居易何止是中国的诗仙,他的影响早就及于东亚各国。在墓园四周立着新加坡、韩国等友人立的碑。有一块日本人士立的碑上写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誌不忘”。看着碑文,我突然想,中国文化是由白居易这样的一颗颗灿烂巨星组成的,当世界都用敬仰的目光看他的时候,台湾却要与他割袍断义,这是明智的做法吗?没了中国文化,台湾人还能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在中国文化浸润长大的台湾人,能断了中国文化的基因吗?

 

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无论用什么理由去改造教科书,无论通过什么方式用政治去改变文化,只能得逞一时,文化不息的生命力自会拨乱反正。“去中国化”去掉的只是台湾成长的根基,“在台湾看世界”只能是一叶障目,“从东亚看中国”,只能看到历史的残片。或许,这些灿烂的残片,会激发台湾青年人血液中的中华文化基因,促使他们去了解去学习去研究中华文化,他们会明白大陆才是台湾故事的源头。

 

那时,“台独”们用“去中国化”培养“天然独”的梦想破灭,搬起石头砸了自已脚。现在来大陆求学就业旅游的台湾青年越来越多。中国,是你们能“去”的了吗?

栏目主编:洪俊杰 文字编辑:洪俊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