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财经连线 > 文章详情
创业者Thomas和Toni:上海是我们最好的创业之地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煜 2018-04-05 10:00
摘要:目前,上海的创业者中活跃着一群外国人,虽然他们的比例还很小,但总体数量已不小。这里,有一则关于他们的故事。

在位于静安区的海星客众创空间内,有一家成立三年的创业公司——madeforgoods。它的特别之处除了产品,还在于其创始人的组成madeforgoods的4名创始人中,有2名来自海外:来自法国的托马斯(Thomas)和来自邮票之国列支敦士登的托尼(Toni)。

 


“中国市场这么大,不选这里选哪里?”

 

“虽然我们是外国人在中国创业,但千万别把我们当做是一家外国公司,我们就是一家中国的公司。”这是托尼见到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事实也的确如此,在madeforgoods,除了托马斯和托尼,其余三十多位员工都是中国人,而他们的saas产品——数据溯源平台也是在中国研发并上线,主要服务于中国市场上有经销渠道管理及连接销售终端需求的大宗消费品公司。

 

“你们一定好奇,为什么我们俩第一次创业就选择中国吧?”这是第二句话。

 

托马斯求学于美国,而托尼求学于瑞士,毕业后即进入全球著名的贝恩咨询公司位于苏黎世的分支机构工作。来中国创业前,他们俩都几乎没有在中国生活学习过,为什么会选择中国进行创业?

 

托尼解释,中国是世界上对供应链渠道管理软件需求最大的市场,并且madeforgoods是通过一物一码技术实现商品全流程数据追溯,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物一码技术和应用最发达的国家,“所以,对我们行业来说,中国真的是最理想的市场。”在madeforgoods的理想预计中,其提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会先在中国成熟,然后在三到五年后输出到其他国家。

 

“据我们调查,中国目前还有几百上千万家批发商,而批发商越多,就说明渠道越复杂,所以在中国做供应链渠道管理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托马斯补充道。

 


“上海是中国最适合我们创业的城市。”

 

在中国,像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孕育出最多“独角兽”公司的城市都被视作是创业的热土,上海在这其中并不具备绝对的竞争力优势,但托马斯和托尼却对上海青睐有加。

 

“的确,现在中国适合创业的地方很多,但我们的潜在客户都在快消品行业,而上海的快消品公司最多,例如服装、饮料、食品、化妆品等,因此上海是最合适的。”托马斯对公司目前在上海的运营和发展情况很满意,“还有,上海的政府服务也非常不错。”

 

因为学历优异,托马斯和托尼很快就拿到了外国人在沪工作的A类签证,并且非常顺利地注册成立了madeforgoods,托马斯是公司的法人代表。运营近三年来,madeforgoods一直都能享受到与中国创业企业一样的待遇,“不得不说,上海在这方面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

 

虽然在日常经营中与政府沟通顺畅,但madeforgoods作为高科技创业企业在享受政府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方面,却一直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困扰。例如,madeforgoods入驻的共享办公服务平台海星客会帮助企业对接一些政府资源和政府扶持项目,但由于各政府部门在发布相关扶持政策时基本上都各自为政,并没有统一的针对创业企业或高科技企业的扶持项目的发布平台,所以madeforgoods目前在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政府的扶持政策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小的障碍。

 

“除了不能及时了解到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我们还发现,针对向我们一样的高科技初创企业的扶持政策总是集中在张江、漕河泾等相对郊区的地方。但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又决定了市中心是我们最好的创业地。”托尼表示,如果针对初创企业的扶持政策能够普惠到上海的每个区就好了。

 


“在上海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招不到合适人才。”

 

创业公司在发展时期往往离不开三件事——招人、找客户和找钱。两年多来,客户好找,融资也不难,但“招人”这事可真不容易。

 

“上海可能是最难找到符合我们较高要求的有经验的开发人员的中国一二线大城市了,因为上海没有像BAT这样大的互联网公司。”托马斯的微笑中透着无奈。对于技术型创业公司来说,人才无疑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既然“蹲守”上海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开发人员,madeforgoods就选择主动出击,人事通过各种渠道搜寻合适的人选,并给符合要求的人才一一打电话,发出邀请,介绍公司和职位概况,4位创始人也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招徕人才上,例如与意向人才进行沟通、面试等。

 

“其实现在上海开发人员的人力成本已经比欧洲更贵,略比加利福尼亚州便宜,但我们的市场在这里,不能轻易放弃。目前来说,招人困难和人力成本高这大难题还是可以解决的。”托尼说。

 


“在中国创业有很多不可预测的事情,

但这些不可预测都可以解决。”

 

来中国工作近三年,托尼已经完全适应了上海的工作节奏,并喜爱上了这里的工作氛围。“上海工作的文化氛围已经与国外越来越像了,都很专业。但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区分特别清楚。”托尼说,不过中国不是这样,“我会和客户互加微信,看朋友圈,我喜欢这样把生活与工作融合在一起的感觉。”

 

“我还是要说,在这里创业真的很有意思,总是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是这些事情总是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是我眼中的‘中国特色’。”托马斯笑着说了一个小故事。

 

随着madeforgoods的不断扩张,最初的办公地点已显得过于拥挤而不符合办公需求,于是几位合伙人就选择了现在的办公地海星客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根据地”。在搬来海星客之前,前房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不得不告知madeforgoods必须提前一周就搬离,但那时,madeforgoods在海星客的办公室还没有装修完成。“那是个周六,房东打电话给我说,其他人都搬走了,这个周末必须搬。”托马斯说。于是,他就在周日给海星客的相关负责人打电话反映了公司的困难,没想到海星客当即为madeforgoods免费提供了一间会议室作为临时办公场所。

 

“这事要在国外是绝对不可能解决的。”托马斯每想起这个“小插曲”就十分感慨,“在国外,周日肯定不会有人接电话,也没有人会主动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在中国创业的梦想是什么?

 

每个创业者都有一个梦想,或为了更好的生活,或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两位外国创业者的“中国梦”又是什么?

 

托尼表示,只要一直工作下去,就已经是他人生最大的乐趣。“我之前做的咨询是个很累很累的行业,虽然学了很多东西,但是我依旧不满意。现在自己创业,可以看见公司在自己的努力下越来越壮大,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相比于“工作狂”托尼,托马斯的梦想却与公司无关。“我希望通过创业为自己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以后可以让自己在做喜欢做的事情时没有后顾之忧。”托马斯笑说,“简单说来就是希望财务自由,早点退休。”

 

采访的最后,两位外国创业者再次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强调他们的观点:“现在新兴的创业公司如果未来想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的跨国公司,需要考虑首先在中国成立或者设立分支机构,因为我们相信,未来会有很多创新,或者新产品都是先从中国市场上开始的。”

栏目主编:徐蒙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