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投公司:
以超级平台汇聚顶尖智力 构建创新生态

-
2024年7月26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发布。上海国投与一批龙头链主企业、科技策源机构、科创金融机构等生态伙伴签署合作意向。
-
智元灵犀X2
-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国投联合主办“2024 Future Tech 100未来之星创新孵化展”,成为全球创新企业的展示交流平台。
-
上海,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落“沪”。目前上海已实现人工智能创新企业、产业规模、人才数量“三个倍增”。今年一季度,上海市规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增长65%,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动能的诞生并非一夜之间,尤其硬科技的创新更加需要耐心资本的投入与坚持。目前,VC/PE超8成资金来自国资,国有资本正逐渐成为国内耐心资本的压舱石。
上海作为国资重镇,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加码发力人工智能产业是上海国资的责任与担当。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投”),正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瞄准链主企业 激活产业生态
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花了相当篇幅突出“生态”,也着重强调了“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意思是要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能级企业,分层分类予以支持,并提供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在人工智能领域,“链主”企业是产业链的核心组织者与生态构建者,通过技术辐射、资源整合和标准引领,能够带动上下游协同创新,从而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围绕“链主”打造产业生态,解决和串联整个赛道的痛点、堵点。上海国投,正是这些企业生态协同的“纽带”。
上海国投把人工智能产业细分为六大赛道:算力芯片、数据语料、模型、具身智能、端侧AI、AI应用。
在上海国投公司副总裁李鑫看来,模型是最根本的土壤、最重要的技术,也是产业的核心枢纽。而模型想要做得好,需要的不仅仅是单向的技术投入,更要在应用生态中,完成数据的积累和实践、模型的迭代,以及最终商业闭环的实现。
来自上海的阶跃星辰,是模型领域细分赛道的“链主”之一,是国内为数不多已经形成从理解到生成、从文本到多模态全系列模型矩阵,并坚持预训练,继续冲击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大模型创业公司之一。
7月25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前夕,阶跃星辰发布Step-3大模型,展示其在系统效率、新品适配和终端应用上的突破性进展。发布仪式上,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阶跃星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加强资本链接、生态建设、业务协同、应用赋能等方面深度合作。
双方的“结缘”,可以追溯到2024年,上海国投正式成为阶跃星辰的重要股东。
“大家都知道,创业两个事情很重要,第一个是目标,第二个其实是节奏。上海国投给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第三方外部行业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冷静客观地去看待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更好地踩准增长的节奏。”想要AI大模型能够持续迭代升级,离不开底层算力基础设施的搭建。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坦言,加入上海国投的大家庭后,阶跃星辰在技术底座层面与算力平台智算科技、语料平台库帕思形成了“铁三角”,解决了大模型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算力、算法、数据的协同问题。
类似的赋能还有很多。以上半年最为火热的具身智能赛道为例,上海也跑出了一个“链主”企业,智元机器人。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为他们找到多渠道融资和应用场景非常重要。今年3月10日,上海国投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总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阶跃星辰、上海建工集团、上海汽车集团、光明食品集团、东浩兰生等单位的代表都参加了生态伙伴共建仪式。
在这一汇聚多家银行、高校、产业集团的生态“朋友圈”中,上海国投不仅发挥投资平台作用,更探索为智元提供跨境金融、场景应用等多个维度的投资赋能,全方位助力这家“独角兽”企业在上海的高质量发展。
围绕“链主”打造的企业生态赋能成果很快就有所体现。3月12日,智元机器人与阶跃星辰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技术及专业能力,进行具身智能与大模型的共同创新。“这就是生态协同的典型。阶跃的多模态大模型优势,与智元机器人的本体及小脑技术结合,将共同打造‘能说会道’的实用型机器人,填补行业应用空白。”李璟表示。
6月5日,上海国投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与智元机器人开展交流。当天,中国农业银行与智元机器人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并正式签约下单,认购智元机器人产品。据悉,农业银行硅基员工001号近日即将进驻上海营业厅。
补链强链延链 坚守耐心资本担当
“如果说模型是枢纽,算力芯片就是模型的发动机,是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底座,是补链强链延链的必要板块。”李鑫表示。
必须承认的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确实还存在需要追赶的地方,算力芯片市场就面临被国际巨头垄断的现状。而算力芯片领域作为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发展特征多为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无疑更加需要耐心资本的投入。
所谓耐心资本,其实主要有三大特点:坚持价值投资、投资周期长、能够逆周期布局。对于更倾向于逐利的社会资本而言,吸引其加入耐心资本,其中一个重要力量就是由国资发挥更多的引领和撬动作用。
近日,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联合领投国内大算力芯片领域领军企业壁仞科技,数家知名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跟投。这是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也是上海国资在AI生态布局中的重要一子。
壁仞科技成立于2019年,聚焦高性能通用GPU领域,打造自主原创的高性能GPU软硬件体系,构建国产智能计算产业生态。首代壁仞科技通用GPU产品基于原创训推一体芯片架构,已在多地智算中心落地,壁仞科技实现中国首个四种及以上异构芯片混训技术落地,突破了算力孤岛难题。合作伙伴包括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
“上海国投先导产业基金的入股,体现了上海市对半导体产业‘卡脖子’环节精准突破的决心,与我们的技术路线高度契合,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标杆效应。上海国投先导产业基金不仅是我们的战略股东,更是国产算力芯片生态的重要推动者。在资金支持之外,积极为我们对接产业主管部门扶持政策以及产业链资源,加速壁仞科技国产大算力芯片的研发和量产,并推动在上海标杆客户和场景的业务落地。”壁仞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国投所做的事情远远不止“摘桃子”这么简单。
以另一家做算力芯片的企业为例,上海国投刚接触时,这家企业只有三位员工,彼时他们已经在市场上寻找了一年多的投资,都没能有所收获。
凭借多年深耕在人工智能赛道的专业经验,上海国投发现,这家企业人虽少,但却拥有先进的技术,不仅值得被选择,更迫切需要被发掘与赋能。对他们进行投资,一方面能够用上海国投的品牌示范为企业吸引来更多的社会资本;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企业快速度过较为艰难的“早小阶段”。“这类企业的成长,能够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进行补链强链延链,也能够真正反哺上海。”李鑫说。
随后就是深入调研和快速决策,据悉,该企业最初的融资需求为5000万元,上海国投旗下基金投入了3000万元。目前,该企业已经完成1.3亿元的融资。坚持补链强链延链,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上海自此有了更加生动的注脚和案例。
看向投资链条的更早期,在天使投资生态方面,上海国投也在频频发力。作为上海天使会的发起人和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合作共建了早期科创孵化生态,共同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循环和深度融合。公司旗下基金管理人深度参与科创天使计划、举办孚腾资本科创营专场活动。
聚合战略资源 构建科创投资生态圈
诚然,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是需要实现的目标,但小项目、小企业千千万,上海国投如何大浪淘沙、留下“真金”?
答案是“三个一”:第一/唯一/之一。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助力上海快速打造集群、做大产值,在全市产业体系布局中体现作为、提升地位。上海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表示,目前,公司已梳理出产业地图,正持续深化、细化、动态化,并且集成到投管信息系统中,把上海国投布局的主要赛道以及赛道中领投的重点企业实时动态呈现出来,加快领投和布局重要赛道领域“第一/唯一/之一”项目。
找到好项目只是开始,政府资金最重要的功能是撬动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立硬核的科创投资生态圈。
在这方面,上海国投无疑有着良好的资源禀赋。
2024年4月,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科创集团联合重组正式落地。经上海市委、市政府同意,上海市国资委持有的上海科创集团100%股权无偿划入上海国投公司。上海围绕创投的国资布局,就此翻开新的一页。2024年9月底,联合重组基本完成,双方发挥两大平台的原有优势和资源基础,进一步衔接机制、集聚人才、整合资产,加快搭建科技创新策源体系,基本覆盖全国顶尖“信号源”机构,形成了“1+1>2”的效应。
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资产总额超1600亿元,在管认缴基金规模超过2500亿元。
目前,上海国投旗下拥有国投先导、国投未来、国投孚腾等基金管理品牌,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和其他重点产业等赛道,覆盖早期项目、成长及成熟期项目、并购项目等多个阶段。
由华为车BU前首席科学家创立的它石智航,就是上海国投进行系统性布局的代表性案例。在这一家企业背后,可以看到头部白马基金蓝驰创投、启明创投等多个基金的布局和参与,它们正是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母基金推动落地的头部子基金,也是上海国投构建科创投资生态圈的成果,目前它石智航已带动1.2亿美元新增投资落地徐汇。
当然,作为国企,上海国投的站位无疑需要更高。创新的生态考验的不仅是一个强大而厚实的“基底”,还有那些最基础的、常常不易被“看见”之处。有厚度,才有深度,也才有高度。拿出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来培育,“厚积薄发”,自会有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今天,这一任务的紧迫性更加凸显。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领域竞争更趋激烈。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挺膺在前——这是上海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的必然使命,也是“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要义所在。
而在发现、培育、赋能“尖兵”的过程中,上海国投需要不断提升信源发现能力、领投定价能力、生态赋能能力、价值提升能力,发挥好国有资本引领、放大、带动作用,用好平台公司的独特优势,打造上海国投的核心品牌,把投资生态拼图建立起来,勾勒出集团“内环线、中环线、外环线”生态朋友圈,向外继续拓展合作,向内深度挖潜,提高在投资生态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同时,进一步优化“大院、大所、大企、大家、大赛”创新策源体系,大力协同公司内部研究和外部智库。上海国投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表示,公司将紧追科创信号源,不断完善科创策源矩阵,把策源图谱绘制得更为精细,从而打磨出独具特色的创新打法。秉持“投落联动,协同赋能”理念,进一步丰富科产赋能的“工具箱”,常态化链接生态资源,加快形成对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科创企业长周期赋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