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属于祖国 此生无怨无悔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简工博 日期:2025-02-08
本报记者 简工博

“参观交大校史馆时一抬头,惊讶发现黄旭华院士年轻时竟如此之帅,风度翩翩。”社交媒体上,不少年轻人争相悼念,有人晒出与黄旭华院士的“邂逅”,他是不少年轻人心中的“最帅院士”。

“帅气”对于黄旭华院士,绝不仅是颜值,更是他追寻科研创新孜孜以求的态度、面对困难阻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1958年新中国启动“两弹一星”的同时也启动核潜艇研制,曾寄希望于苏联技术援助,然而遭到拒绝。理由是:“核潜艇技术复杂,要求高,花钱多,你们没有水平也没有能力来研制。”在一穷二白、国外严密封锁情况下,以黄旭华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作者,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一步一步发展建设出自己的核潜艇。

这段历史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竞争与封锁加剧的当下有着重要启示。黄旭华在回忆当年核潜艇“白手起家”时曾表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特别是今天科研条件、科研的不断追求新的情况下,前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往往是障碍重重,往往是风险很多。必须要有一个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信心。我们搞科研的,如果你不把心装到里面去,你很难出成果的。需要把自己的一生放在科研工作当中去。”

数十年里,黄旭华隐姓埋名,就连母亲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他把一生最好的年华,默默镌刻在国防安全的“定海神针”上。

“我很爱我的妻子、母亲和女儿,我很爱她们。”黄旭华从不讳言爱,他更将个人亲情与爱情融入家国情怀,深知“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直言“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

当尘封的历史得以解密,穿越黄旭华院士旧照中清澈的眼神,新一代年轻人能感受到他对祖国纯粹的爱——他的帅气,来自于将一生奉献给祖国,无怨无悔,赤诚磊落。